因應財政部CFC信託新規變革,高資產人士需留意財富傳承風險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23

「境外信託」向來是高資產人士進行家族企業與財富傳承規劃時,會加以運用的傳承工具,家族將持有之境外低稅負國家或地區的公司股權交付信託,可以確保資產按照委託人意願傳承給受益人,以保障家族財富能有效相傳。

2024年1月與信託相關之受控外國企業(CFC)新函令上路以來,對於高資產人士及其境外信託運作影響重大。財政部進一步在2025年2月4日頒布台財稅字第11304678970號函令[1],補充核釋受託人未能於信託申報期間取得CFC財務報表的相關措施。信託之委託人、孳息受益人及信託受託人,將面臨更嚴格的稅務規範與申報義務,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法律遵循風險增加甚至遭受罰款。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企業傳承規劃及稅務諮詢服務副總經理林信行提醒,高資產人士可提前因應,避免影響財富管理與傳承計畫。

圖1.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華財富傳承顧問協會2月17日舉辦「2025年:⾼資產人士面臨之財富傳承挑戰」研討會;圖片來源:安永。

受託人(例如境外信託公司)需申報信託所得

若委託人以CFC股份或資本額為信託財產時,受託人有辦理信託所得申報義務,應依照CFC當年度盈餘按信託股權直接持股比率及當年度信託期間申報CFC營利所得。2025年起,受託人須於每年一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的信託所得申報。

CFC財務報表的申報與更正

若受託人無法在前述信託申報期間內取得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CFC財務報表或其他文據,可以先用CFC財務報表自結盈餘數申報,後續若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CFC財務報表或經稽徵機關確認後之金額與該自結盈餘數不同,應於5月底前辦理更正申報,並通知受益人。依規定,於前述期限內更正申報者可免依所得稅法處罰,但是若未據實申報,將依所得稅法第111條之1第3項規定處罰受託人。

個人CFC營利所得申報義務

受託人在申報信託所得的同時,國稅局將掌握委託人或孳息受益人之CFC資訊與盈餘,建議受託人應提醒委託人或孳息受益人在辦理個人綜合所得結算申報時,需留意受託人申報的信託所得,以避免有所得額漏報或短報之情事發生。

兩大因應作法

對於台灣稅務居民(委託人或孳息受益人),林信行建議兩大因應做法,以降低未來的稅務負擔。

  1. 選擇直接持有境外資產:評估是否可註銷境外公司,轉為個人直接持有資產(如境外保單、金融資產),避免不必要的合規成本。
  2. 規劃稅務居民身分:可考慮轉變為非稅務居民後,未來僅須就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稅,海外所得則不適用CFC所得(海外所得)申報規定。

備註:

[1] 財政部114.02.04台財稅字第11304678970號令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