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2024年軍民兩用科技發展狀況觀察

蘇翰揚╱產業分析師

0
6

預計參與2024年11月舉辦美國大選的各方候選人在國際經貿政策上多有論述,但未來在美中競爭更加激烈下,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只會加劇。其中,國際上軍民兩用科技(dual use technology)的規範將更為嚴格,此一舉措不但影響全球經貿格局,同時也將衝擊各國的國防產業。

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美國的軍民兩用技術再次從冷戰回歸

軍民兩用科技的興起反映冷戰後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R&D)型態的改變。在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國國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透過分包商將資金輸送到美國矽谷(下稱矽谷),此外,美國州和聯邦法律的結合幫助矽谷發展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軍民兩用科技的技術中心;冷戰結束後,美國民營企業承接這些技術並投入商轉,進一步建立強大且快速發展的創新生態,同時透過商業應用推動經濟成長並滿足國家安全需求。

維持美國及其盟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對於遏制衝突至關重要,但若從國際戰略來看,大國間的競爭是美國政府對能夠增強現有商業技術感興趣的主要驅動力。現在美國的局勢是,在政府要求與國際關係變化下,部分相關業者(例如軍工複合體)正運用政府支持建立硬體和軟體技術來強化國家的防禦能力;同時,「科技、技術」領域日益成為大國競爭的戰場,特別是美國正在限制與中國的關鍵技術來往,並鼓勵歐盟成員國跟進,大國間的競爭刺激美國軍民兩用科技產業的發展及創新,DoD目前透過四個基本途徑幫助促進國內軍民兩用科技的創新:(1)採購、(2)風險緩解、(3)協作以及(4)制定標準或法規。

通常,政府在促進創新方面扮演的角色是成為客戶和/或最終用戶。有鑑於從國家驅動開始研發到實際應用的時間太長,美國政府開始尋求新創參與。DoD已經建立許多專門致力於讓新創進入的生態系統,其中包括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空軍的AFWERX、太空軍的SpaceWERX、海軍的NavalX、國家安全創新網路(National Security Innovation Network, NSIN)和陸軍應用實驗室等,並將新創公司引入後搭配民間的私募基金與創投公司參與,共同將科技加速應用在軍事上。

目前各國主流軍民兩用科技與加速器介紹

實務上,各國軍民兩用科技種類隨著其軍備與數位科技的變革而有所不同,筆者在參酌目前各國的主要軍工企業、國防部以及調查機構盤點後,整理目前常見技術如表1。

技術名稱

說明

先進材料

具有卓越強度、耐用性和/或獨特性能的創新材料,可應用於航太產業、先進製造以及各種國防系統上。

次世代無線通訊

又稱為Future G(Generation)。Future G提供更高精度定位與網路可靠性、更佳的能源效率和更好的安全性,這對於軍事通訊的安全影響巨大,能在具備電磁環境中進行通訊、即時共享資訊以及有效指揮和控制的能力,它包含可互連的網路,運用頻譜的新興功能,如5G、軟體定義網路和無線電,以及現代資訊交換技術,讓使用者能更快速整合不同的任務系統,並提供完全網路化的指揮、控制等作戰能力。

人機介面

人機介面是將人連接到機器、系統或設備的使用者介面或儀表板,可用於快速任務規劃和指揮,降低指揮系統的反應時間。

超音速科技

超音速能以5倍音速或以上的速度在大氣層內飛行,並且可以在幾分鐘內覆蓋很遠的距離,該技術有多種應用,包括以低成本發射小型衛星與飛行器,如果衛星發生故障,超音速飛機可以成為衛星的故障保護裝置。

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對於國防基礎設施和減少對脆弱供應鏈的依賴相當重要,再生能源發電和儲存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技術、能源儲存和電網整合。

可信任AI技術

人工智慧(AI)技術可用於國防情報、網路安全和自主系統,提供數據分析、模式識別、決策功能等,可信任的AI技術應用對未來的衝突決策相當重要。

微電子學

微電子學是研究在固體材料上構成的微小化電路,主要應用在民生與商業上,如個人電腦、手機、傳真機、微波爐、電腦;軍事系統上則是幾乎都需要依賴微電子的技術,因此該科技在強化供應鏈上至關重要。

表1. 常見軍民兩用科技;製表:北美智權報/蘇翰揚;資料來源:各國機構[1]

軍民兩用科技的新創公司不能只依賴國防部門提供資源,因為這些技術也須仰賴新創提供。因此,針對支持軍民兩用科技新創的加速器(下稱軍民兩用加速器)也開始出現(整理如表2),各國政府資助軍民兩用加速器計畫的成本效益分析目的很明確—在考慮商業化的市場機會時,前期資本成本為零;舉例而言,GPS最初是僅用於軍事用途的技術,但它當前可同時運用在有基礎設施的新創公司的民用領域。由於政府資助技術開發,Google、Uber、Instacart等公司已經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

名稱

說明

DIANA

全名為Defence Innovation Accelerator for the North Atlantic,是北約推出的北大西洋國防創新加速器,為深度技術和軍民兩用新創提供盟國資源,DIANA專注於九項關鍵的新興軍民兩用技術:人工智慧、數據分析、量子技術、自主科技、生物技術、超音速、新型材料、能源、太空技術。

BLAST

全名為Boost and Leverage Aerospace and Defense Technologies,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是早期加速器計劃,專注於航空、航太和國防垂直領域的新創技術;該加速器與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ONERA、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SATT Paris-Saclay和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法國跨軍種太空司令部和法國國防創新局合作。

Astra

以色列航太工業(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 Ltd., IAI)是以色列主要生產軍用和民用航空系統的國營航太和國防工業製造商。Astra是IAI和Starburst所支持的第一個太空育成加速器計劃,該計劃透過提供新創進入創新中心、培養市場開發能力和資金轉介、確保概念驗證、商業化策略、產品市場契合度等輔導來支持新創公司,並專注於航太、雷達、機器人、AI等新創技術培育的加速。

表2. 軍民兩用加速器介紹;製表:北美智權報/蘇翰揚;資料來源:各國加速器[2]

現行監管制度—以美國作法為例

監管實務面上,有2項規範需要注意,首先是《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nternational Traffic in Arms Regulations, ITAR)[3],ITAR是美國的一項法規,用於控管美國軍火清單定義的國防和太空相關物品和服務的製造、銷售和銷售,其存在是為了追蹤軍事和國防敏感材料,並防止這些材料落入敵國之手。

再者是《美國導出系統管理法規》(EAR99),該規範不需要出口許可證物品的分類,由於主要適用於低技術消費品,一般影響較小。然而,業者仍需謹慎,以確保貨物不會進入禁運國家或最終用途,若在上述情況下可能仍需要出口許可證。

當然,目前監管制度也遭遇部分挑戰,例如科技快速的進步不斷模糊了民用和軍事應用之間的界限,現在看似無關的技術可能在未來具有另一用途的潛力,如何跟上這種演變並調整法規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相關業者可能利用法規中的漏洞或弱點將兩用物品轉用於未經授權的軍事目的,這能夠透過例如偽造文書或使用看似合法的紙上公司作為幌子等欺騙性作法來達成,許多國家的執法單位正在思考如何因應。

在技術領域上,商業開發的新興技術即使最初不是為國防單位開發,但也具有被拿來運用的潛力。例如加密軟體可用於軍事安全通訊和隱藏非法活動,這些技術不僅可以增強國家防禦平台的殺傷力,還可以提升國防支出的效率。此外,電纜、伺服器、微晶片、半導體、CPU、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和電池等物品不僅是科技產品,相反地,由於上述產品被歸類為雙重用途,因此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流程來進行出口作業;雖然各國通常皆會有控制軍民兩用物品的監管框架,但不同國家的具體法規和控制機制可能因為一些因素(國家安全考量、外交政策目標和產業能力等因素影響出口貿易管制措施的嚴格程度等)存在差異。在軍民兩用科技領域上,單一且普遍可採用的「全球標準」概念目前並不存在,但美國近期在該領域的話語權逐漸增加,未來是否會由西方國家主導來管控軍民兩用科技的統一性標準,值得持續觀察。

備註:

責任編輯:盧頎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