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扭轉「專利大國、收益小國」的困境,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於3月26日宣布成立跨領域「智慧財產權戰略研究小組」,聯合產學研法四大界別共15家機構,推動以「奢侈品級專利」(Luxury Patent)為核心的政策典範轉移。此舉被視為韓國因應美中科技戰與全球專利佈局競賽的關鍵戰略升級。
專利「量體膨脹、質效不足」 年損百億美元技術權利金
根據KIPO最新統計,儘管韓國專利申請量占GDP比例(73.1件/1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但工業產權貿易逆差持續惡化:
- 近三年逆差規模:2022年6億美元 → 2023年16.6億美元 → 2024年預估18.4億美元
- 核心技術依存度:半導體設備對外依存度達80%,生物醫藥領域專利授權支出年增23%
KIPO局長金完基直言:「現行制度側重專利『數量指標』,導致企業陷入低價值專利軍備競賽。唯有轉向『質優戰略』,才能終結技術殖民困境。」

15大巨頭組「戰略智庫」 六大改革軸心曝光
新成立的戰略研究小組由韓國智慧財產研究院院長白萬基領軍,成員囊括:
- 產業界:LG能源解決方案(電池技術全球市占25%)、現代汽車(年研發投入2兆韓元)、無人機龍頭Avion、半導體材料商Techran
- 公協會:中小企業聯合會(會員數逾320萬家)、韓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從業人員2萬名)
- 學研機構:首爾大學技術移轉中心、韓國技術交易所(年促智財交易額8兆韓元)
首場會議確立六大改革主軸,並繪製「智財正向循環生態系」藍圖:
- 研發端:強制國家級科研計畫導入「專利地圖分析」,2025年前培育500名「專利前瞻分析師」
- 申請端:建立企業專利品質評級制度,優等者享加速審查與年費減免
- 審查端:擴編300名尖端技術審查官,AI審查系統0版上線(誤判率降至0.3%)
- 商用化:設立「高價值專利池」,2024年促成10件跨國技術授權(目標單件價值1億美元以上)
- 司法保護:推動《專利法院審理指南》修訂,侵權賠償計算納入「潛在市場收益」
- 國際佈局:與歐盟專利局(EPO)互認檢索報告,縮短海外申請時程40%
鎖定「隱形冠軍」 中小企業成戰略槓桿支點
值得注意的是,占韓國總出口額18%的1.4萬家中堅企業被列為重點扶持對象。KIPO將於4月2日與中小企業聯合會簽署《智財躍升合作備忘錄》,具體措施包括:
- 診斷服務:針對「專利持有50+」企業提供免費價值評估
- 攻防培訓:模擬美國ITC專利訴訟情境,年訓500名企業法務
- 資金挹注:設立2000億韓元「質優專利基金」,補助國際申請費用50%
「這些企業平均握有51.5項工業產權,卻因缺乏戰略管理,專利閒置率高達67%。」中小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朴成浩強調:「必須將專利轉化為談判籌碼,而非沉睡資產。」
每月召開戰略論壇 首波鎖定電池與AI專利戰
據悉,KIPO自4月起將每月舉辦「知識產權戰略論壇」,首場主題定調「全球電池技術標準與專利圍堵突破策略」,邀集三星SDI、SK On等巨頭分享美國《通膨削減法》(IRA)下的專利應對方案。
「頂尖技術需搭配市場導向政策,才能煉成『奢侈品級專利』 — 這意味著更寬的權利範圍、更強的國際執行力與更高的授權溢價。」白萬基在閉幕致詞中,以LG新能源的「雙極耳電池專利」(市占率較對手高15%)為例,強調「從實驗室到法庭」的全鏈條佈局重要性。
局長金完基總結時期許,2024年將是韓國「專利政策文藝復興」元年:「我們正從『保護發明』轉向『催化產業革命』,未來會看到更多像Celltrion(生物相似藥專利訴訟勝率92%)的國際案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