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紀實科普影片《上醫》誕生 告訴你如何精準健康
國衛院首次跨領域與東臺傳播製作團隊攜手合作,特別推出一系列由國科會補助的科普新片《上醫》,將精準全齡健康、精準智慧醫療的研究成果,以類紀實的戲劇手法來呈現,讓科學知識更容易被社會大眾瞭解。
拜醫療水準日新月異之賜,再加上食品安全衛生意識高漲及運動風氣盛行,台灣人追求平均壽命超過81歲和縮短不健康餘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智慧醫院與智慧照護的普及、偏鄉醫療人力與技術和長照等問題,成為了台灣當前社會的最關心的議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作為衛生福利部的核心智庫,主要任務是為台灣解決民眾重要疾病與健康問題、以及發展醫藥科技。自2018年開始建構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累計已...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以「使用之虞」佐證意圖在境外使用商業資訊類營業秘密
根據智慧財產法院103年度民營上字第4號民事判決,「營業秘密之保護不限定於技術資訊,非技術之商業資訊亦包括在內」。智慧財產局曾建議企業所可盤點出的商業資訊包括客戶名單、成本分析、經營策略等。企業雖對商業資訊採取合理保密措施,但事實上仍無法防止具有資訊接觸權限的內部人員非法將該類資訊。本文在介紹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109年度刑智上更(一)字第8號刑事判決,該案例涉及離職高階主管回頭找前公司的同仁提供相關營業秘密。特別是該等被告將相關資訊傳輸至境外公司以供營運使用。
營業秘密法規定
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1第1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營業秘密所有人之利益...
2023年度共81家企業通過TIPS驗證 聯電晉身AAA級廠商
台灣地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以下簡稱產發署) 於一月下旬舉辦了「2024年度TIPS頒證暨智財管理結合永續經營專題講座」,由產發署署長連錦漳頒證予2023年度通過TIPS驗證之81家企業,表揚企業整合營運策略、建立智財防禦機制及保護創新研發的能力。
產發署為協助企業建立智財管理制度,自2007年起推動「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簡稱TIPS),並於2020年與金管會證期局共同推動將智財管理納入「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項目,且將通過TIPS驗證列為「公司治理評鑑」的加分要件之一,藉以提升各產業對...
技術國安化興起,企業應如何做好預防
當前地緣政治議題的重大性快速上升,原因有二,第一當然為以軟體為驅動的數位經濟牽涉到大量數據傳輸、交換、分析應用等議題,以中國為主的國家透過企業與各種手段滲透其他國家,盜取營業機密與搜集個人資訊的行為引起各國警惕;第二要素為美中衝突已經從貿易端的實體清單,進一步發展為全面科技戰,對戰略物資如半導體、電池、高階材料、稀有金屬也成為各國近來供應鏈政策重點,而當前人工智慧無疑又是雙方戰場的重中之重。
美中在科技發展的出招接招更為激烈
2021年6月由美國提出《百日供應鏈報告》(The 100-day supply chain review)明確指出需降低對他國關鍵物資依賴,對比拜登的《印太經濟...
文創產業機會大,潛在產值不下護國神山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台灣的文創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文創產業不僅是一個經濟活動,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精神的體現。從英國的文創產業發展中,我們看到了文化與創意如何驅動一國經濟;從日本動漫和韓國影視的國際成功故事中,我們學習到如何將本土文化精粹與全球市場接軌。台灣在這波全球文創趨勢中,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與創新能力,正處於打造自己獨特文創品牌的關鍵時刻。
觀察台灣近年來在文創領域的發展,不難發現,我們已經在多個層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就。無論是豐富多元的藝術表現、深植人心的傳統工藝,或是融合科技的創新設計,台灣的文創產業正逐步形塑出自己的風格和價值。然而,要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我...
大陸履歷訊息買賣屢禁不止,問題癥結何在?
約談並立案調查。
2021年3月17日,大陸央視「3·15」晚會曝光智聯招聘、獵聘網和前程無憂招聘平台包含求職者個人訊息的履歷數據被售賣問題,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智聯招聘和獵聘網進行約談,並對兩家企業開展立案調查。
可以說,央視「3·15」晚會的曝光,讓大陸網路招聘行業一直存在且被詬病眾多的個人訊息洩露或違法買賣問題再也無從迴避。
而伴隨大陸監管部門的約談及立案調查介入,勢必會將網路招聘行業在個人訊息保護方面可能存在的制度缺陷、機制不足和管理缺失等諸多問題查得水落石出。
2021年3月1日,由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網路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至...
人在廊簷下:台灣民眾申辦大陸居住證的利弊得失
最近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居住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便民措施的背後其實隱含高度的政治意味。一方面居住證確實有利於台灣人在大陸發展,但卻涉及的所得稅務及強制納入社保等疑慮,相對於年輕的台青對申辦居住證的熱忱,老一輩的台商或台幹的申辦意願則相對不高。號稱在大陸地區發展的台灣人高達百萬,但迄今申請人數仍不到三萬,數字背後一定反映一些脈絡。筆者認為應該諒解申辦居住證的台灣人民確實有各種「人在廊簷下,不得不低頭」的苦衷,但在大陸地區的台灣人對於申辦居住證也充滿各種疑慮,疑慮未解開之際或已建立申報及管理機制之前,不應該動輒以政治操作為由,而剝奪申辦居住證者的公民權利,讓長年奔走於兩岸的台灣人,內心的政治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