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大學排名的啟示: 只要給私立大學機會 極有可能超越臺大

0
轉瞬間一年又過去,猶記一年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發表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時,筆者曾為文批評過教育部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浪費納稅人金錢,因為占頂大計劃預算最多的臺大不僅沒有擠上更前的排名,反而是跌出百大;想不到一年後的今天臺大更退一步,於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中跌至187位,與2022年的113位相比,整整後退了74位。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43家入榜的大學中,私立大學占了18家,其中有3家私立大學緊隨臺大之後,排名超越包括清、交、成、政等一眾台灣國立大學,這似乎與教育部「國留民退」的大學整頓計劃有點矛盾,值得玩味。 2...

從零開始認識核能發電:核融合的技術與挑戰

0
如果核能電廠說來說去總離不開「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疑慮,那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發電效率堪比現行的核能發電,但又不會產生那麼多「放射性廢棄物」的發電方法呢?其實答案就在我們抬頭就看到的太陽裡。這裡說的不是太陽能,而是科學家口中的小太陽 — 核融合。目前商業核能發電設施利用的幾乎都是核分裂,想要穩定的核能,也許核融合更值得嘗試。 核融合技術大約在1950年代初試驗成功,一直是個人類終極能源的方向。核融合技術到底是為什麼這麼吸引人? 核融合的原理 核融合是將兩顆輕的原子核結合後,產生出一顆較重的原子,並在結合的過程中,因為較重的原子的質量會略有損失而釋放出能量的反應。核融合簡單來講,就是像...

為什麼多國決定重投核電懷抱?

0
最近多個原本支持核廠退役的國家紛紛轉向,宣佈要讓其國內核廠延役,不僅如此,更要挹注數以千百億計的資金來創建更多大型及小型核子反應爐。此無他,因為核能可有效解決現今世上兩大危機:能源及氣候變遷。能源危機與氣候變遷可以說為核能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契機,前者要追求能源多樣性,後者追求的是淨零排放,而被喻為最佳效率綠能的核能當然成為多國制定能源政策時的必選項目之一。然而,這些包括美日英韓在內的大國因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大地震事故引發公眾對核電安全產生疑慮,而凍結了其在核電廠方面的投資,使得建置核電廠的相關技術已被俄羅斯及中國超越,為了追趕技術斷層,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在新的核電廠建置上。然而,這並...

台灣最大的能源危機不是跳電,而是跳票!

0
台灣最大的能源危機不是跳電,而是跳票! 北美智權報316期《能源系列報導》再生能源政策跳票,台灣能源發展危機四伏 一文揭示了一些台灣現存及潛在的能源危機,簡言之,就是卡在台灣新能源政策的兩大目標「非核」及「展綠」,因後者發展不如預期,而導致缺電的隱憂,而且問題比想像中嚴重。政府原本的如意算盤是積極發展綠電,希望以綠電發電量的成長來彌補廢核後減少的發電量;然而,綠電的發展進度並不如理想,就今年年初時經濟部長王美花已預告2025年再生能源達整體發電量20%的目標會跳票,現在下修至15%,並預估在2026年的10月左右才有望達成20%之目標。但以目前綠能發展的進度,支票能否如期兌現也打上一大問...

疫情衝擊! 2022年上半年中國知識產權申請先降後升

0
198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頒佈的第一部知識產權專門法律,在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到今(2022)年已滿40周年,中國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布上半年成績單,宣布有效的商標註冊已正式超過4000萬件。此外,今年上半年中國歷經嚴峻的疫情防控,因此專利、商標、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等專利申請,均呈現「先降後升」趨勢。 2022年上半年中國知識產權主要統計 專利方面,中國發明專利授權39.3萬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47.3萬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38.3萬件,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3.3萬件。中國申請人通過《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議》提交外觀設計國際申請3...

2022年WIPO全球大獎,鼓勵中小企業投入IP

0
從2022年開始,世界智財權組織(WIPO)設置了特別獎項,用來鼓勵全球中小企業將智慧財產權投入實際產業應用。從剛出爐的入圍、得獎名單來看,這些位於世界各國的隱形冠軍們,確實也展現出不遜於大型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 過去兩年由於疫情的影響,WIPO的年度會員大會只能以線上方式進行,終於在今年疫情稍緩,得以在7月下旬舉辦實體會議──這也是現任WIPO總幹事Daren Tang(鄧鴻森)在2020年上任後,首次主辦的會員大會。 然而,這次大會的另一個意義,就是頒發首次的WIPO全球大獎(WIPO Global Award)。在開幕致詞中,Daren Tang就曾經指出,IP在今天這種...

《2016-2025東協智慧財產權行動計劃》v2.0 觀察

0
鑑於東協經濟一體化的持續努力,由東協10個成員國的智慧財產局組成的東協智慧財產合作工作小組(ASEAN Working Group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AWGIPC)於2016年制定了一個10年行動計劃,以實現東協經濟共同體的目標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 這個為期10年的路線圖,也稱為《2016-2025東協智慧財產權行動計劃》(AS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ction Plan,AIPRAP),確定了藉由利用智慧財產權將東協整體轉變為創新和競爭地區的戰略目標...

USPTO專利適格性調查結果出爐:一致與可預測性是共通期望

0
去年7月,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因應多位資深美國參議員的要求,正式向外界徵詢對於專利適格性(patent eligibility)的公眾意見,以作為日後立法的重要參考。過了將近一年,終於在今年6月底時發布了調查結果。 在眾多專利議題中,適格性的討論度向來較低,是個相對冷門的領域,但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10至2014年的一連串判決,尤其是2014年的Alice案後,關注度急速升高。 在Alice一案的判決當中,美國最高法院確立了判斷專利適格性的新標準,在原本第101條的文字之外,新增了兩步驟的審查架構:1.申請標的是否導向(directed to)抽象概念;2. 若申請...

智財銀行IP Bank浴火鳳凰華麗轉身:未來可期

0
回顧10年前2012年8月1日筆者一篇題為《沒錢沒人沒公信力 智財銀行下一步怎麼走? - 看看高智IV怎麼玩 答案呼之欲出》的文章, 文末筆者提到「高智成立於2000年,到了2004年、2005年左右才出現大量收購的專利,即是說歷經至少4年才小有成果;創智現在才成立半年,至於是否能順利營運,也許等個2~3年再來檢視會比較準吧。」 想不到一轉眼10年過去,常被稱為智財銀行、IP Bank的創智智權已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創智不是因為過去10年努力耕耘而茁壯成長的,其如浴火鳳凰般華麗轉身的關鍵契機是去年底的全新改組,由工研院100%獨資變成由工研院、聯發科及華邦共同持股。至此,創智智權已是有錢、有人...

2022年美國專利訴訟調查

0
LexisNexis旗下的Lex Machina於2022年5月分發表了2022年美國專利訴訟報告 (下稱《報告》),《報告》聚焦聯邦地方法院、聯邦上訴法院以及專利審理暨訴願委員會 (PTAB) 的變化趨勢,將2019 年至2021年這3年期間的資料加以比較。《報告》涵蓋從2012至2021年在美國聯邦地院提起的46,230起專利案件,以及從2012至2021年向聯邦上訴法院提出上訴的 4,443 起專利案件。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還首次納入了Lex Machina針對聯邦上訴訴訟全新推出的 Legal Analytics。 近3年 (2019~2021) 美國專利訴訟重點趨勢 以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