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宣布突破高效太陽能關鍵技術,電池效率突破31%!

0
中央研究院攜手國內頂尖學者組成下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發團隊,整合來自中研院、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高效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研究專長。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表示,研究團隊以2年的時間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這項重要成果較目前市售最新太陽能電池產品高出三成以上;如果與早期佈建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相比,效率提高接近五成!此成果不僅證實台灣太陽能電池技術可與國際並駕齊驅,更有助未來升級太陽能發電裝置,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條件下提高太陽光發電量,更接近淨零排放的目標。 太陽能電池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開發低碳或零碳潔淨能源成...

智慧局公告「2025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 ─ 企業出題辦法」 誠摯邀請企業共襄盛舉

0
為促進創新與研究成果的流通與應用,智慧局 (TIPO) 持續辦理「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打造專利分析人才與產業技術趨勢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24年起競賽首度採行「企業出題 X 人才解題」賽制,將產業實務需求與關注重點融入題目設計,獲得廣泛好評。2025年將延續此創新模式,對外公開徵求企業參與出題,再結合專利分析人才深入解析,協助企業掌握專利技術趨勢並優化布局策略,同時也促成企業媒合優秀人才,達成雙贏目標。 由智慧局舉辦的「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於2025年已邁入第5年,從歷年的過程中吸取經驗,不斷的調整及改進,以更貼近參賽者及業界的需求;然而;宗旨及初衷始終不變,為的是「促進創...

「國衛院×成功大學×安宏生醫」攜手開啟癌症治療神經保護新紀元

0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國衛院生技藥研所)研究員夏克山與國立成功大學(成大)校長沈孟儒及前副校長張俊彥聯合帶領之新藥研發團隊,歷經十年以上深耕研究,成功將基礎科學創新轉譯為臨床應用,並於12月17日舉辦技術移轉簽約儀式,將技術成果神經保護藥物DBPR168移轉予安宏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安宏生醫),正式邁入產學研合作的新里程碑。 周邊神經病變是癌症化學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專員吳至容及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雅容於2016年6月於腫瘤護理雜誌發表的文章顯示,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後產生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約達20%~100%。這種神經病...

2024年「未來科技獎」:智慧醫療領域技術重點介紹

0
於今年4月初開始廣徵受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及衛福部補助的學研計劃成果報名的2024年「未來科技獎」,在經過初、複審的評審意見交流與嚴謹把關,最後評選出82件關鍵指標技術。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與生技醫療相關,本文介紹其中7件與生技新藥和AI精準醫療相關的創新技術。 食安新利器:高靈敏經濟可靠拉曼光譜篩檢晶片 食品安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議題。從抗菌劑、瘦肉精到防腐劑過量,許多食品問題往往在不經意間爆發,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威脅。然而,現有的檢測技術無法滿足大量樣本的快速篩檢需求,這使得市場對於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充滿渴求。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鍾震桂及其團隊,針對這一痛點開...

「企業出題×團隊解題」模式促進專利分析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鴻海、台灣大哥大心得分享

0
隨著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於11月5日舉行,智慧局「2024年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已圓滿落幕,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當天除頒獎外,同時也邀請出題企業鴻海精密及台灣大哥大分享出題契機、選題的考量,及專利布局對於企業技術創新、競爭力提升與專利保護的實際助益。藉由鴻海中央智權處處長林忠億及台灣大哥大主任工程師林宗憲的分享,可以更深入了解智慧局、企業及參賽團隊之間,如何共創3贏局面。 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指出,今年競賽首次實行了全面由企業出題的模式,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改革。在第一屆競賽的時候,所有的題目均由參賽團隊自行設定,這樣雖然鼓勵了創新,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為了讓比賽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決...

解決全球電子廢棄物危機:清大化工團隊開發出可回收的聚醯亞胺綠色材料

0
聚醯亞胺(Polyimide,PI)被譽稱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工程塑膠」與「黃金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被廣泛應用在手機、平板或穿戴裝置等各類電子產品,每年為科技市場創造3,000億的價值,但功能強大的它卻成為環境保護極大的阻礙。由於聚醯亞胺PI材料太穩定,具有非常好的熱穩定性、優異的機械特性,以及非常好的光學特性及化學穩定性,造成回收上的困難,成為聚醯亞胺的市場痛點。 為了兼顧環境保護,又能更繼續保有聚醯亞胺的優點與特色,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周鶴修教授團隊積極著手研發全新的PI材料,稱之為Recyclable Polyimide(簡稱r-PI材料),也就是可回收的聚...

產學育成橋接學界充沛研發資源及業界豐富商轉經驗   協助新創加速出口及國際化

0
眾所周知,學界研發資源充沛,產業界商品化及行銷能力強,兩者強強結合對產業發展絕對有正向影響;「產學合作」不管在那一個領域都是可以讓產業蓬勃發展的催化劑,在生醫產業尤其如是。相較於傳產及一般ICT產業,生物科技研發耗時更久,再加上後續臨床試驗需時甚久,可以說是一場持久戰;對藥廠來說,成本相當高昂。因此,「產學合作」、「產學合創」近年在生醫界蔚為風潮,在年度盛事「亞洲生技大展」中,產學育成區的規模都相當盛大。 《2024亞洲生技大展》的「產學育成區」可分14大區,如圖1所示,在14區中有4個科研產學平台,當中有不少新創育成公司與大學研發中心共同展出。整個「產學育成區」的參展學校及廠商數量...

台灣生醫產業倍受矚目,政府學研區最新研究成果豐碩

0
今年(2024)亞洲生技大展涵蓋21個展區,其中「政府學研區」集結了政府各單位與財團法人最新的生技研發成果,透過亞洲生技大展呈現最新的應用與服務。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生技中心+工研院+食品所) 後新冠時代的來臨,生醫產業倍受矚目,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戴建丞簡任技正表示,近年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攫取國際及國內所有人的眼光,為此Bio Asia技術司專館,整合工研院、生技中心、食品所三大法人,精選10項科專生醫領域前瞻技術向各界展示。 工研院今年共展出九項前瞻技術,展館中的兩大亮眼成果包括:第一,針對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又稱攝護腺癌)復發後五年存活率不到三成的狀況,透過科技專...

東生華與陽明交大啟動產學共創 致力篩選靶點AI精準藥物開發

0
東生華製藥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陽明交大)於7月22日簽署為期5年的產學合作備忘錄(MOU)。此次合作聚焦「人才培育」及「精準藥物開發」兩大重點;期望能透過早期驗證特定靶點新功能及AI篩選藥物,提高新藥開發成功率,縮短上市時程並降低成本。此次MOU整合雙方優勢,將強化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發合作,尤其聚焦於血管病變、器官保護及抗老化等領域。通過早期驗證特定靶點新功能、專利申請及AI篩選藥物,雙方致力於滿足臨床上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同時提高新藥開發效率。 東生華董事長林全強調:「生醫產業特色是研發耗時長,但產品生命週期也長,因此優秀人才培育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關鍵之一。我們希望藉由陽明交大豐沛...

無人機零組件國產化及人才培育

0
由於無人機是台灣生存發展所需的國防裝備,更是政府以再造第二座「護國神山」願景下積極推動的新興戰略產業,然而,中國大陸起步早、擁有完整生態圈,台灣在紅色供應鏈限制下,對於國內仍處於初期階段的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大挑戰。為探討台灣無人機技術與產業發展之挑戰,特別就台灣無人機關鍵零組件國產化以及無人機產業人才培育等議題深入探討,藉以提出政策建言,以祈對政府正積極推動及扶植之產業有所裨益。 無人機關鍵零組件國產化因應對策 政府開出購案補助業者投入研發 政府及國防部在無人機的預算、採購計畫、採購項目及執行目標,若做得越明確,業界在研發、量產期程,越能妥善對應,將有利於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正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