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 文章來自 Naipnews.members

Naipnews.members

1744 貼文 1 評論

台灣科技業如何利用NPE強化技術競爭力?

0
科技業者一提到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業界俗稱為專利蟑螂)往往都避之唯恐不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科技大廠,選擇將專利出售NPE,使得兩者原本的敵對關係發生變化。對於台灣廠商來說,適時、適度與NPE進行專利交易除了可以減輕財務負擔,還可以積極地提升技術佈局強度,其實相當值得嘗試。 本刊前文(NPE朝大型化發展,2020年美國興訟量大幅成長)曾經提到,縱使2020年全球都面臨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但NPE的訴訟、授權活動卻不減反增。其中原因,固然有部分是一般企業在此段期間的營運策略轉趨保守,給了NPE可趁之機,但大型化的NPE掌握的龐大專利資產...

創造雙贏:防禦型NPE的商業模式

0
過去10年來,由NPE訴訟發起的專利訴訟,平均約占所有訴訟的30%,但在過去幾年中,NPE訴訟的比例顯著增加,在2020年時,42%的新專利訴訟活動是由NPE提起的,這表明企業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 防禦型NPE則在專利交易中介機構市場中扮演正面的角色,透過購買專利權並向繳納會員費的成員進行許可的模式,不但提升專利在市場上的價值,並使其成員避免訴訟成本,可謂提供雙重利益。 任何製造、銷售或使用基於技術的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都面臨著因專利侵權而被起訴的真實風險。2010 年以來,已有超過25,000 家公司因侵權被起訴,面臨風險的公司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每年花費在法律費用的成本高達數十...

申請量年年增長,智慧局如何規範商標惡意搶註?

0
為了遏止商標浮濫申請的亂象,美國與中國大陸在這兩年紛紛端出各種行政與立法措施。雖然台灣的惡意商標註冊問題還沒那麼嚴重,但仍然有不少人「明知故犯」,也使得智慧局計劃透過修法來進一步完善台灣的商標管理秩序。 過去10年間,台灣的商標註冊數據,雖然不像美、中一般呈現暴衝,但確實也增長不少。根據統計,2011年時台灣商標的申請註冊量還不到7萬件,但在2020年時就已經超過了9萬件,10年內的成長將近30%。同一時間內,商標公告量也有顯著成長,2011年時公告註冊還不到5萬件,但隔年就增加到6萬件以上,至2020年時也逼近了7萬件大關(圖1)。 台灣商標註冊量近年來穩定成長 不過,...

2020年Ferrari案:歐洲法院有條件地同意延續老式品牌的生命

0
許多老式品牌(vintage brand)曾經紅極一時,但隨著企業持續創新,未必能一直活躍到今日。原則上,商標若是不再使用,便會面臨廢止的命運,不過,歐洲法院在2020年Ferrari SpA v DU一案明確揭示得免於廢止的幾項條件,可說是為逐漸被歲月淘汰的老式品牌帶來一線生機。 本案 上訴人Ferrari曾於1987年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註冊下圖標誌為國際商標(No.515107),指定使用於尼斯分類第12類商品「車輛;陸地、空中或水上之移動裝置,尤其是汽車及其零件」。其後,Ferrari於1990年以相同標誌向德國專利商標局(Deutsches Patent- un...

活用商標監視鞏固您的商標立於不敗之地

0
什麼是商標監視? 商標監視是透過對於各國或各區域組織(如歐盟)的商標新申請案或商標公報的監視,以利及早發現與自己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申請案。因此,商標監視是商標權人賴以保護自身商標權益的重要手段。 可以放心讓商標主管機關把關近似商標? 雖然各國/區域商標主管機關都會審查商標申請案,並以核駁的方式過濾掉那些與在先商標相同或近似的申請案。但有時候,由於審查員主觀心證的不同,難免會有審查員主觀認為非近似商標而判定註冊成功的商標,卻為在先商標權人認為近似度高。於是,能否及早得知近似商標已提出申請,對於在先商標權人來說,就是維護商標權益的一大關鍵。 目前僅有少數商標主管機關可以發揮類似商標監...

大陸手機市場再迎新週期,不變的是技術和專利話語權之爭

0
有人銷量暴漲,有人份額縮水;有人更換跑道,有人徹底離場。 2021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呈現出的週期性變化,估計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這種週期性調整或變化,既有技術進步的推動,也有地緣因素的干擾,當然,更重要的是,還是市場競爭使然。 剛剛結束的2021年5月,應該是這種「各奔前程」最具代表性的月份。 比如,小米發佈2021年一季報告宣稱「手機出貨量達到4940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69.1%」,而LG電子則對外宣告「停止手機生產,完全退出市場」,從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記錄的訊息顯示,中興通訊近期向OPPO轉讓了至少47族專利。 而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不斷變化的格...

2050淨零轉型,台灣如何發展循環經濟?

0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在線性經濟的脈絡下,發展出「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經濟法則,不但造成地球資源耗竭,同時產生出各式廢棄物,加上全球資源使用量不斷攀升,預估2050年將提升至目前使用量的2倍!然而,傳統的線性經濟已經走到盡頭,取而代之的將是強調「資源可持續回復,循環再生」的循環經濟,這股新趨勢正在世界各先進國家蓬勃發展中,身為全球重要電子供應鏈的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台灣目標2050淨零轉型 歐盟在2019年底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宣示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歐盟預計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呼應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蘋果、Googl...

專利分割

0
申請專利時,若實質上為二個以上之發明、新型或設計時,得為分割之申請。分割後之申請案(即「分割案」),仍以原申請案之申請日做為申請日,為平衡申請人及社會公眾的利益,並兼顧先申請原則及未來取得權利的安定性,分割案不得超出原申請案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揭露之範圍。 根據專利法第34條規定,申請專利之發明、新型或設計,實質上為二個以上之發明、新型或設計時,經智慧局通知,或根據申請人申請,得為分割之申請。分割後之分割案,不得超出原申請案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揭露之範圍,在專利技術或技藝揭露內容不超出的原則下,其發明人應為原申請案發明人之全部或一部分,不得增加原申請案所未...

從513與517大停電原因探討台灣電業法制規範的相應調整

0
2021年5月13日下午約三時,全國人民都收到了一封來自政府的電力中斷簡訊通知,接下來全國人民飽受輪流分區停電之苦;直到當日晚間八點,電力供應才恢復正常。正當政府及人民忙於檢討停電原因時,5月17日晚間約八時,全國人民再度收到停電通知。台灣在短期間歷經了兩次全國緊急分區輪流供電,難免使人民疑惑台灣是否缺電?是否發電設備不足?本文將嘗試與讀者一起從法制層面的角度來理解兩次大停電的原因,並探討就法制度面上如何避免這些原因再度發生。 台灣在5月時發生兩次全國緊急分區輪流供電,難免使人民疑惑我國是否缺電?是否發電設備不足? 臺電對於兩次大停電的解釋分別是: 「高雄路北超高壓變電所...

如何認定惡意搶註冊商標? 歐盟2021年Tornado Boats International v EUIPO案

0
所謂的惡意搶註冊他人未註冊商標,在歐盟商標法也有類似條文,但較特別的是,其認為惡意搶註冊屬於絕對無效事由。歐洲普通法院在2021年的Tornado Boats International v EUIPO案判決,原商標創立者並未註冊其商標,合作廠商惡意搶註冊其商標,原商標權人雖然異議失敗,但最後法院判決該商標無效。 龍捲風(Tornado)船公司 1975年,英國的Haygreen先生開了一家造船修船公司。經營了幾年,換了幾次公司名稱,在1985年改為龍捲風充氣船公司(Tornado Inflatable Boats Ltd ),1995年改名為「龍捲風船公司」(Tornado B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