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發明人讓與專利給他人後可否主張專利無效?美國最高法院Minerva Surgical Inc. v. Hologic Inc.案
在美國專利法判決中,存在一個特殊的「讓與人禁反言原則」。典型的情況是,發明人將發明相關權利讓與給受讓人後,自己又實施相同發明,受讓人因而對發明人(讓與人)提告侵權,而發明人(讓與人)抗辯 專利無效。此時,法院根據讓與人禁反言原則,禁止發明人(讓與人)主張自己讓與的專利無效。2021年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最新判決,認為讓與人禁反言原則至今仍然有效,但適用範圍要加以限縮。
發明的申請、轉讓過程
1993年,Truckai先生創立了NovaCept公司。1990年代末期,Truckai先生和其團隊,發展了所謂的「NovaSure系統」的醫療器材。該器材的運作,乃是透過向子宮施加二氧化...
初探台灣新修訂電腦軟體相關發明審查基準 — 從明確化發明定義談起
近年,由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其相關應用領域也不斷攀升,有關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和學習演算的公司和業務項目亦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鑑於此,為更完善和明確化專利審查委員的判斷基準,以及協助電腦軟體相關領域專利申請人對申請專利之適格性和專利要件的掌握更有所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近期進行了專利審查基準十二章「電腦軟體相關發明」的大幅修改,並將於今年(2021)7月1日施行。
如同智慧局公布的修正重點說明,此次電腦軟體相關審查基準(下稱「基準」)之修改包括了「明確化發明定義」、「進步性架構修改為與總則內容一致」、「新增人工智慧相關審查事項與案例,並以...
《數據安全法》:大陸首部數據法律,多個首創和三大亮點值得關注
大陸數據法學研究或數據開發利用的春天都來了?
2021年6月10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數據安全法》獲審議通過,將於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作為大陸首部以「數據」或「數據安全」命名的法律,《數據安全法》獲審議通過、即將施行,預示著大陸數據開發與應用將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對於從事數據法學研究和數據開發利用的人員來說,不論是理論研究工作,抑或是開發應用工作,都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
對數據法學研究者來說,《數據安全法》審議通過掀開了大陸數據立法的序幕,預計後續圍繞數據管理與應用、數據處理和治理等各種議題,還會逐步形成相應的配套法...
於後疫情時代掌握全面司法數位轉型契機
毫無疑問的,COVID-19改變了許多人既定的生活模式,最明顯的轉變就是從實體轉為線上,像是居家辦公、遠距學習、線上診療、線上展覽、線上採購…比比皆是。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線上及數位化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只不過COVID-19讓「未來」加速實現而已,並斷言即使疫情過去,人們的生活形態也難回到從前。事實上,在網路日漸普及的年代,數位化的確是一條不歸路,如何在後疫情時代掌握數位轉型的契機,是各行各業及公部門值得深思的問題。
《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情間司法程序特別條例》(下稱司法防疫條例)一如預期地在全民共同抗疫的共識下,迅速地於6月18日即完成立法三讀程序,並於同月25日公布施行。司法防疫條例開...
商標審查及核准
在收到商標註冊申請後,審查人員即會展開商標審查作業,主要審查重點有二:(1) 商標是否有不具識別性之情形、(2) 是否有不得註冊之情形,現分述如下。
審查
依據我國商標法第29條 ,商標有下列不具識別性情形之一,不得註冊:
(1) 僅由描述所指定商品或服務之品質、用途、原料、產地或相關特性之說明所構成者。
(2) 僅由所指定商品或服務之通用標章或名稱所構成者。
(3) 僅由其他不具識別性之標識所構成者。
有前項第一款或第三款規定之情形,如經申請人使用且在交易上已成為申請人商品或服務之識別標識者,不適用之。
商標圖樣中包含不具識別性部分,且有致商標權範圍產生疑義之虞,申請人...
化合物的顯而易見性系列 — 9:立體異構物的顯而易見性 — Sanofi-Synthelabo v. Apotex, Inc. (Fed. Cir. 2008)案
系爭專利
本案系爭專利是Sanofi-Synthelabo與其關聯公司 (統稱為Sanofi公司) 擁有的美國專利第4,847,265號 ('265專利),涵蓋了具有通用名稱為clopidogrel bisulfate和品牌名稱為Plavix®的醫藥產品。該產品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特性,用於治療或預防血栓形成事件 (諸如心臟病和中風)。
Clopidogrel是methyl alpha-5(4,5,6,7-tetrahydro(3,2-c)thienopyridyl) (2-chlorophenyl) –acetate化合物的右旋異構物的通用名稱。系爭專利的請求項3如下:
...
從公視電視節目之著作權侵害事件 談封鎖外國侵權網站之立法可能性
今年公共電視台(公視)的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於播出後遭到30多個盜版網站侵害 。公視在4月份到警察局報案。不過,相關盜版網站設在外國,台灣的刑事執法權力能否發揮效用不無疑問。
事實上,公視戲劇受到盜版網站的侵害發生不只一次。在著作權法修法之際,智財局於2013年所提出的封網政策是否應納入修法的內容,值得討論。
2013年智財局封網政策之回顧
2013年5月21日,智財局發布新聞稿(521新聞稿),並提出四點主張:(1)「境外重大侵權網站戕害文化產業,建置快速處置措施有其必要」;(2)「智慧局再推打擊網路侵權新措施,封鎖境外重大侵權網站」;(3)「封鎖境外重大侵權網站,國際間已有...
美國專利審理與救濟委員會之行政法官違憲? 2021年最高法院U.S. v. Arthrex, Inc.案
自從美國專利複審制度引進後,許多專利權人的專利都在複審程序中被宣告無效。因此,陸續有人在法院中質疑,複審程序違反憲法。2021年6月21日,美國最高法院做出U.S. v. Arthrex, Inc.案,認為行政專利法官做出的決定不受上級監督,確實違憲,並提出解決違憲問題的建議。美國專利商標局在6月29日也立刻宣布遵從最高法院建議,對複審決定提供「請求再開聽證」的機會。
美國專利審理救濟委員會與行政專利法官
2012年後,美國專利審理救濟委員會(Patent Trail and Appeal Board)的複審程序可認定專利無效,此一委員會的成員,乃是美國法上特殊的行政專利法官(admi...
2021美國專利訴訟調查:新冠疫情帶來了什麼影響?
LexisNexis旗下的Lex Machina於2021年3月分發表了2021年美國專利訴訟報告 (下稱報告),著眼於美國聯邦地方法院以及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 (PTAB) 的趨勢;並鑒於受COVID-19新冠病毒全球疫情所帶來的變化,報告同時將2020年度與其他年份進行了對比。
Lex Machina 的專利法律數據專家和報告的作者Geneva Clark指出,「對於某些指標,我們可以清楚看到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但並不像一年前最初預測的那樣嚴重。」儘管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但仍出現了創記錄的損害賠償金額及增加的案件提交數。
報告採用了Lex Machin...
新冠疫情效應? 企業與NPE合作機會大增
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下,全球經濟衰退,百業蕭條,但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專利實施實體)不管是規模還是「業績」,均逆勢成長,撐起了美國專利訴訟領域的一片天。其實,美國的專利訴訟自2008年開始,一直都是NPE當道,其所發起的專利訴訟案件均超過年度專利訴訟案件的50%;不過,專利制度變革、大環境變遷、經濟景氣循環、產業興衰…等等的外在客觀因素,也牽動著專利訴訟案件的數量及走向。當然NPE的起訴對象主要是專利實施主體,亦即實際生產、營運及銷售的企業,然而,後者也不是都處於挨打的狀態,自2012年美國發明法案 (AIA)生效後,企業也開始從不同途徑對NPE作出反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