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大陸併購違法審查: 滴滴、騰訊和阿里問題多,美團和百度等躲過一劫?
在大陸市場中,若被認定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俗稱「併購」或「合營」),但不具有限制、排除競爭效果,將被處以罰款警告。
如果被判定具有或可能具有限制、排除競爭效果,又會遭遇何種處罰?
2021年7月24日,就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收購中國音樂集團股權涉嫌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審查一案,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經調查和評估,做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包括:(1)責令騰訊及其關聯公司採取相應措施,以恢復相關市場競爭狀態;(2)對騰訊處以人民幣50萬元罰款;(3)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4)依法合規經營,建立健全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長效機制。
這是...
解析拜登政府的新外交政策
中國和美國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卸任後,國際關係出現明顯轉折,中國在貿易和商業領域,長期對許多國家實施單向的政治限制,美國上一屆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任內對中國全面實施貿易反擊,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很明顯讓美中關係全面惡化。
而且,不只是擁有行政權的白宮,連立法權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共和黨和民主黨對中國的態度都逐漸轉為負面。除了共和黨對中國的外交態度不佳,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就職以後,美國對中國的關係,也沒有任何好轉,拜登才剛開始施政,就注定了中美關係惡化至少持續四年。
2021年以來,美國已經實施了多次對中國的制裁,包...
專利權更正
發明及新型專利權人就其專利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有刪除請求項、減縮申請專利範圍、訂正誤記或誤譯內容或釋明不明瞭之記載等事項時,得提出更正之申請;設計專利權人就其專利說明書或圖式,有訂正誤記或誤譯內容或釋明不明瞭之記載等事項,得提出更正之申請。
更正專利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的申請人,應為專利權人。當發明或新型專利權為共有時,若要針對「請求項之刪除」及「申請專利範圍之減縮」進行更正申請,必須獲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但得由共有人之一人為全體提出更正申請。
何時可以申請更正?
發明及設計專利權人經公告取得專利權後,得申請更正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新型專利權人僅得於新型專利...
顯示技術在智慧醫療的發展趨勢與商機
全球顯示科技正在面臨在價格壓力、產品世代交替、需求量改變等不確定因素,迫使國際大廠紛紛進行業務重整,全球醫療用顯示器的市場規模,預計從2020年的21.7億美元,一路成長至2027年的32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達5.6%,智慧醫療將成為傳統顯示器的利基市場。
2020年全球顯示器面板產值為1001億美元,雖然顯示器面板產值略為降溫,LCD產品依然為市場主流,2020年應用在電視、廣告看板的大尺寸TFT-LCD佔全年顯示器面板產品分布的54%,手機、行動裝置、車用使用的中小尺寸TFT-LCD也有26%。
依據行政院科技會報預估,智慧醫療結合零售、育樂與移動應用,將在2030...
中國封測行業景氣高漲:未來競爭力如何?
集微網報導,持續近一年的半導體供應短缺問題不見緩解。高盛最新報告顯示,汽車、消費電子、家電等多達169個全球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晶片短缺的影響。半導體製造產能包括晶圓代工和封測高景氣度有增無減,尤其海外疫情控制不利、5G、IoT、服務器和新能源需求強勁等因素推動了中國封測行業訂單強勁成長。
作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最具競爭力的環節,中國封測行業景氣是否能長期維持?尤其進入後摩爾時代,半導體製造龍頭企業已經從過去靠提升製程技術來提升晶片性能,逐漸轉向系統級封裝技術的創新。在先進封裝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未來,他們的競爭實力如何?
當前:「缺芯」帶來短期重大利好,行業地位穩定
「缺芯」潮下...
汽車市場通訊專利許可爭奪: 華為和諾基亞扳手腕,誰能笑到最後?
3.78億輛,其中汽車2.87億輛。
這是截至2021年3月,大陸公安部發佈的全國機動車保有量數據。
放眼全球,早在2011年,就有機構發佈數據稱,全球汽車保有量突破10億輛。
據此測算,在加速到來的物聯網或車聯網時代,如果全球汽車的保有量保持在10億輛水平,每輛汽車需要為通訊技術或物聯網技術支付10美元的專利費,那麼,整個汽車市場的通訊技術或物聯網技術的專利費規模可高達100億美元。
面對龐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前景,不僅諾基亞、夏普、高通等老牌通訊巨頭虎視眈眈,就連華為、OPPO等大陸廠商也都蠢蠢欲動。
這廂諾基亞與戴姆勒達成和解協議,那邊華為與大眾汽車集團的...
2021年全球創業投資分析:Q2鉅額融資火熱、獨角獸公司激增
KPMG安侯建業日前發佈2021年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全球創投資金在2021年第二季飆升至歷史新高,創投所支持的公司共募集了1,571億美元,且獨角獸公司激增。除了美國市場「吸金」之外,越來越多地區也成功吸引大型創投資金挹注,像是替代能源、金融科技、B2B服務、教育、遊戲、物流和太空領域,都是當今全球創投關注的行業。
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佈最新的《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創投資金在2021年第二季飆升至歷史新高,強勢的IPO市場以及市場上的大量閒置資金,為全球各地的投資推波助瀾。美洲和歐洲的投資額接近歷史新高,而亞洲地區則吸引了自2019年第三季以來次高的投資金...
台灣痛苦指數節節高升,應該如何因應?
參考了去年振興三倍券的經驗,政府計劃在今年9月推出五倍券來刺激經濟,問題是台灣正面臨通膨的威脅,繼續刺激消費的後果可能是更難平抑物價,而且失業率節節高升,也與去年的情況大不相同。所以,既然今年的經濟環境與去年已然不同,還應該採用相同的振興券政策嗎?
7月中之後,隨著上半年的台灣經濟數據紛紛出爐,國內主要研究機構紛紛修正全年度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其中,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研院經濟所均把2021年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上修至5.16%和5.05%。上修的理由也很類似:歐美國家推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並逐步經濟解封,帶動全球市場需求。因此,在出口貿易高速成長的帶動下,台灣今年的經濟表現可望跟剛結束的...
專利法第59條第1項第3款先使用權抗辯之再思考
專利法第59條第1項第3款規定「發明專利權之效力」不及於「申請前已在國內實施,或已完成必須之準備者」。「先使用權抗辯」在保障系爭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實施系爭專利的個體其繼續利用系爭專利之權,亦保障實施系爭專利而生之物品的後續流通或使用權益,此已為2013年專利法修法理由所肯定的法理。本文意在介紹「先使用權抗辯」之由來,並討論該抗辯主張之相關要件的問題。
專利法規定「專利權效力所不及」與「強制授權」等二類限制專利權人排除他人實施其發明之權利。「專利權效力所不及之」包括「先使用權抗辯」,其在保障系爭專利申請前之技術實施者繼續利用其技術之權利,以彌補「先申請主義」之缺陷。
先使用權抗辯之緣起...
商標使用
註冊商標使用對於商標權的維護非常重要,商標法第5條明定商標使用之定義,並於同法第63條規定課予商標權人使用註冊商標的義務,規範商標註冊後應依法使用,如有3年以上未使用、僅使用其中一部分或變換加附記使用等違反第63條規定的使用行為,都將構成廢止商標註冊之事由。
我國商標註冊制度是以先申請先註冊為原則,故申請註冊商標,不以先有使用事實為條件,惟商標的功能與註冊目的不僅在於取得商標權,還必須透過實際使用,才可以使消費者將商標與商品或服務產生連結,實現商標識別來源、品質保證及廣告等功能,彰顯商標的價值。由於商標法賦予先申請註冊者商標權,使原本未註冊的商標,轉化為申請人私有的權利。如果商標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