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只有強化智財保護,NFT業務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以來,NFT概念大熱。
Uniswap平台的一雙襪子被拍出15萬美元;推特創始人最早發出的五個單詞拍出250萬美元;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全球頂級的佳士得拍賣行以6934.625萬美元的拍賣價成交,創下了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的第三高價。
但是與強調金融屬性的海外市場不同的是,中國聚焦IP版權保護和文化傳播,以可管控、有授權的聯盟鏈為基礎,不涉及虛擬貨幣交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NFT+數位文創」發展道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平坦,如何確保數位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確保技術「脫虛向實」,既是當前...
中國SiC基板企業技術圖譜:「產學研」基因凸顯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
中國碳化矽產業化帶有「學研」基因極為突出,「產學研用」已成中國碳化矽基板領域的重要特色;
中國SiC商業化基板(中國大陸稱襯底)以4吋為主,逐步向6吋過渡,與國際主流相比,中國大尺寸SiC單晶基板製備技術仍不成熟,單晶基板尺寸仍然偏小;
國內SiC單晶材料領域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風險:一是SiC單晶企業無法為中國已經/即將投產的6吋晶片生產線提供高品質的6吋單晶基板材料。
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 (亦即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 材料是繼矽材料之後...
談疾病管制署採購學名藥與專利侵權風險
藥物專利的糾紛不只是影響原藥廠和學名藥廠間的商業關係,也影響到藥品使用者(醫院或衛生單位)的藥品購買行為。根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6條,「醫事機構應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之篩檢及預防工作;其費用由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之」。
為達成本條例的立法目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稱「疾管署」)可能以政府集中採購的方式為各相關醫療機構來購買藥品,並以量制價而為國庫減少醫療支出。在採購的過程中,原藥廠得否向疾管署主張專利權,並要求不能採購學名藥廠的藥品,值得討論。
疾管署的藥品採購行為
疾管署採購藥品之行為不是專利侵權行為。因為專利法所限制的交易...
抗體藥品開發與專利申請變革 — 由專利說明書之書面揭露要件談起
全球20種最暢銷藥物中,高達7種是治療性單株抗體,這些抗體藥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種癌症。抗體藥物每年為製藥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市場,因此使激勵藥廠致力於開發生物藥物。
隨著生物藥物市場競爭的激增,生物製藥公司為確保競爭力,也盡可能以專利保護所開發的新藥。另一方面,生物藥品市場因為競爭者的加入,許多新的專利爭議也隨之而生,若干生物藥品專利有效性判斷原則因此而所調整。由於抗體開發技術之進展,有關專利說明書記載的內容,是否可支持專利請求項之判斷標準,也有趨嚴之趨勢。
抗體藥市場
伴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與臨床使用需求,治療性單株抗體躍居全球最暢銷藥品,用...
2021年FinTech新創五大重點回顧
2020年COVID-19疫情大爆發後,全球發展深陷前所未見低迷中。為了力抗疫情衝擊,許多新興科技晉升成為抗疫利器,而金融科技(FinTech)也順勢在疫情當道下,協助企業經營加速應變、提供民眾金流服務,與FinTech相關的新創商業模式因而受到市場關注,甚至在2021年逆勢成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楊政霖指出,各大產業近期競相搶搭數位轉型風潮,驅使數位轉型成為當前產業發展新顯學。數位轉型重點在於借助新興科技力提升顧客體驗,因此能賦予金流服務創新體驗的FinTech新創,近期備受市場矚目。MIC從企業、銀行、創投與加速器等投資FinTech新創的近況,梳理出...
台灣科技醫療投資發展與趨勢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會計師連淑凌指出,KPMG在《2021科技醫療投資調查報告》中,針對台灣已投資、以及預計將投資生醫領域的大型科技業者進行問卷調查,企業認為未來三年,「檢測」、「遠距」、「照護」最具投資潛力,代表科技醫療的發展也隨時代而有變化,未來的發展趨向於改善目前醫療環境,以及提供「預防」能量。受訪者普遍認為「健康照護」將持續是未來最具潛力的領域,可作為科技業者未來的策略參考方向。
觀察台灣科技產業發展,許多科技大廠在生技醫療領域已發展多年,只是過去大多以ICT醫材製造研發為其布局重心,隨著AI、5G的前景愈顯明朗,政府與各大企業皆看見台灣醫療市場龐大的潛力...
商標評定
商標法設有異議、評定制度,提供第三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商標的註冊,認為違反商標法相關規定情形者(即為不可註冊之商標),有向智慧局 (TIPO) 表示不服的機會,並藉以確認商標權的效力。北美智權報282期「《IP小辭典》商標異議 」一文已介紹了商標異議制度,這一期將介紹「商標評定」,並闡釋兩者異同之處。
商標異議與評定之異同
如要了解當遇到違反商標法相關規定的商標註冊情形時,該選擇異議還是評定的途徑,應先了解兩者之間的異同。從圖1及表1可見,「身份」一項已限制了申請人的選擇:針對商標的註冊,認為違反商標法相關規定情形者,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異議申請,但如果要提出評定申請,則必須具利害關係人身份...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流感化,疫苗產業機會在哪裡?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底又有反撲趨勢,但長遠來看,也必然走向流感化,人們也必然得定期接種疫苗來預防感染。這對於疫苗產業來說,固然是個值得投入的商業機會,但本刊前文(提升新冠肺炎疫苗全球普及率,專利強制授權是唯一解?)已經分析過,疫苗產業的運作實務與一般藥品其實大不相同,除了技術開發、臨床試驗之外,又該注意哪些地方?
2021年即將步入尾聲,世人皆認為2022年全球可望逐漸恢復疫情前的常態生活,偏偏剛出現的Omicron變種病毒,為這份期待硬是打上一個大問號。從11月初在南非發現這個新的變種後,接連在英國、荷蘭、日本發現確診案例。雖然目前案例多為輕症,但由於傳染風險更大,而且接下來將是傳...
位置商標也是圖形商標:歐洲法院Deichmann v. Munich判決
位置商標(position mark)概念因前幾年的Christian Louboutin紅底高跟鞋訴訟而聲名大噪,但此類商標與其他商標類型究竟有何不同、在法律要件判斷上又有何差異?歐洲法院雖已在Deichmann v. Munich一案針對若干問題作出簡要回答,但仍容有深入研究空間。
本案所爭執的位置商標為Munich於2004年3月24日註冊並指定使用於運動鞋之商標(No.2923852,後稱系爭商標)。
Munich於2010年控告Deichmann侵害系爭商標,Deichmann提起反訴後,再依據歐盟商標規則第51(1)(a)條,以Munich未於五年內真正使用...
醫學影像判讀:AI醫療領域應用新藍海
在台灣,ICT產業與醫療院所的合作早已是進行式,彼此的期望都是以優勢互補,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不過,到底哪些領域最有可能開花結果,醫療服務的業者又有哪些需求呢?
談到與醫療產業的合作,有醫學背景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說了一個小故事。「illumina來找我們公司幫他們生產晶片。這家公司是做DNA檢測儀器的,技術是先把DNA裡面的A、T還有C、G找出來再辨認,我一看就覺得是很好的技術,就跟業務部門的同事說把這個案子交給我,我親自來負責。」後來,illumina的檢測晶片就交由力積電開發生產。
不過,illumina的需求,對於半導體業者來說其實相對陌生。「晶圓代工製造的產量都很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