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 文章來自 Naipnews.members

Naipnews.members

1360 貼文 1 評論

2021風險投資趨勢:美國以金額取勝、亞洲數量第一、金融科技最熱門

0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創新創業投資的熱潮越燒越旺,銳不可擋。在2021年,全球獨角獸(unicorn)的數量達到959家,與2020年的517家相比,激增69%;截至2021年底,有44家新創獨角獸的估值超過100億美元,亦即所謂的十角獸 (decacorn)。在整體風險投資金額的部分,2021年創6,210億美元新高,與2020年的2,940億美元相比,成長翻倍 (111%);其中美國以3,110億美元占全球過半比例。然而,如果以融資案數來看,則是亞洲地區以12,485件融資案奪冠,占全球36%,7年來首次超越美國;而亞洲地區風險投資之成長主要來自中國創投公司之快速成長。 CB ...

歐洲數位未來的新篇章:資料法

0
與日俱增的資料不僅具共享性(non-rival)、允許多人重複利用,同時也無耗盡之風險。面對資料經濟蘊含的龐大商機,歐盟顯然有備而來,繼資料治理法之後,再度提出資料法草案。 歐盟調查指出,全球資料量增幅驚人,目前預估2025年資料量將達到175ZB,足足為2018年33ZB的5.3倍,然而,卻有高達8成的產業資料從未被利用,存在極大開發空間;況且根據估算,歐盟資料經濟(data economy)規模將從2018年的3010億歐元(約占歐盟GDP的2.4%),驟增至2025年的8290億歐元,顯然商機無限。因此,不難想像「建立資料單一市場」自然成為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

海牙協定

0
從1925年於荷蘭第三大的城市海牙締結後,《海牙協定》已經有近百年歷史,其間歷經多次文本修訂,目前使用的是《1960年海牙文本》(Hague Act)年與《1999年日內瓦文本》(Geneva Act)。海牙協定行之有年,已是專利業界耳熟能詳的協定,但全球設計專利申請案數量排名第一的中國大陸(占全球設計專利申請案比重55%)於2022年2月5日正式加入工業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成為《1999年日內瓦文本》的成員國,並預計於今年5月5日生效,料必對海牙協定下的工業設計國際註冊現況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智慧局(TIPO)指出,儘管台灣並非海牙協定成員國,但與中國大陸不論是在地緣關係或是產業合作皆十分...

WIPO發布「COVID-19相關疫苗與藥物」專利全景報告

0
2022年3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以「COVID-19疫苗與治療藥物」為主軸,發布最新《專利全景報告》。本文統整該篇報告中包含「申請數量與快速審查」、「技術分類分析」、「申請地的選擇」和「產學或新興結盟趨勢」等重點,並擷取其中不可錯過的圖表予以翻譯,希冀拋磚引玉讓讀者快速攫取摘要後,使有興趣的專利從業人員或生技產業先進進一步閱讀報告全文。 歷經已經肆虐兩年多的疫情,全球各界無不寄望科學家或新創企業盡早研發出得以扭轉甚至戰勝疫情的疫苗和藥物。此時,專利不僅是驅動創新的薪火,專利申請和布局的足跡更是鑑往知來、洞察發展脈絡的利器。 2022年3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最...

染色劑之均等論:Mylan Institutional LLC v. Aurobindo Pharma Ltd.(Fed. Cir. 2017)

0
日常生活中,我們已非常習慣使用文字來描述人事物,但在文字的描述上仍有先天上的限制,就是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即便是較為嚴格的法律,在同一條文中所使用的法律文字,不同的法律學者仍可能做出不同的解讀,更不用說在申請專利範圍之中所使用的文字。 申請專利範圍是專利的核心部分,其描述著申請人所想要保護的部分,這部分是由文字所撰寫描述的。申請專利範圍的文字可以構成一定的範圍,但在這範圍之外,是否也可以被視為是申請專利範圍文字所描述的部分呢?這部分就涉及到「均等論」。簡言之,均等論所要探討的就是申請專利範圍文字的延伸空間,因此,就讓我們藉著Mylan Institutional LLC v. Aur...

美國專利進步性面面觀 ─ TEVA PHARMACEUTICALS USA v. CORCEPT THERAPEUTICS, INC.

0
要證明一專利請求項欠缺進步性,並非收集揭露了該請求項之全部特徵的多個先前技術,然後表達「該發明之整體對於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係顯而易知」那麼簡單。在美國專利實務下,還需要論證具修飾/結合先前技術的動機 (motivation to modify/combine the prior art) 與有對成功的合理期待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success),才能斷言請求項不具進步性。然而,在這兩個要件中卻存有一個不那麼確定的字眼,「合理」,這就需要專利從業人員透過實際案例來體會此一抽象的概念。 技術背景 細胞色素P450 3A (Cytochro...

卡內基梅隆大學稀土回收技術獲科技巨臂青睞

0
根據聯合國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2019年全球產生了創紀錄的5360萬噸電子廢棄物,比過去五年增長了21%。該報告估計,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將比16年前翻一倍。該報告還發現,2019年只有17.4%的電子垃圾被回收,這意味著黃金、白銀、銅和鉑等有價值和可回收的材料被丟棄,保守估計價值達570億美元,這對關鍵材料回收技術開發的急迫性存有警示的意味。稀土元素是清潔能源和高科技製造中最常被使用的關鍵材料之一,其獨特且多樣的特性使其在消費性產品中的應用比任何其他元素都多。 稀土礦的開採、加工既昂貴又費力,而且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若能開發高回收率且兼顧環保效益的稀土回收技術...

極端氣候衝擊日益加劇,科技部提供臺灣氣候變遷衝擊評析

0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繼去年8月9日公布第一工作小組(WGI)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AR6 Climate 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後,今年2月28日公布第二工作小組 (WGII)「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下稱《報告》)。《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效應將在短期(2021-2040年)內升溫至1.5°C ,並無法避免的增加...

NFT顛覆音樂產業,智財權議題無法迴避

0
歌手黃明志在NFT平台上賣歌,一覺醒來變富翁、3小時賺進新台幣2,500萬元,NFT不僅是音樂界的熱門話題,更成為創作者的獲利新管道。雖然NFT象徵著音樂產業的未來趨勢,所有的權利義務仍要回歸創作者與利用人間的智能合約規範。身為音樂創作者,必須思考NFT內容、提供給購買者的權益,以及創作者的獲利來源與期待。購買NFT的利用人,則須衡量購買目的與用途、欲享有的權益,以及評估成本效益報酬。 非同質化代幣(NFT)可以代表任何不可分割的物品,加上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特別適合用來代表藝術品、音樂創作等限量、甚至唯一的存在。其中,最廣為人知、也最多人在上面發行 NFT的當數以太坊(Ether...

EPO公布2021年歐洲專利統計, 中國申請成長逾兩成、華為申請量奪冠

0
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歐洲專利申請在2020年小幅衰退後,2021年回到疫情前水準,歐洲專利局的申請量成長4.5%,主要申請國家為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其中又以中國24%的專利申請成長最大,華為更是時隔一年重新拿下歐洲專利申請之冠。 2021年中國專利申請數再創新高 根據歐洲專利局(EPO)發佈的最新統計資料,歐洲專利局2021年共收到188,600項專利申請,比去年成長4.5%。前五大專利申請國是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2021年歐洲專利申請數量的成長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專利申請數量的推動。 去年歐洲專利局收到來自中國的16,665項專利申請,再次創下中國在EPO專利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