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事件後,聯準會利率政策何去何從?
聯準會(FED)在今年3月底的這場利率決策會議,恐怕是現任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上任以來,最不容易的一場。
就在3月初,鮑威爾在提交給美國國會的貨幣政策報告中,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將持續把通膨率壓回2%的目標,即使要付出經濟成長停滯、勞動市場疲軟的代價也在所不惜。但是3月中突然開展的一場小型金融風暴,像是在警告鮑威爾,繼續強力升息的代價可能遠比想像中更大。
先來觀察FED最念茲在茲的通膨數據。2022年啟動的升息、縮表,已經讓原本狂飆的物價有所收斂。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的最新資料,2月份的美國CPI年增率為6%,已經是連續第8個月呈現衰退,比起去年同期...
不再執著貶值救經濟,2023年日圓將更難捉摸
在2022年末,日圓匯率突然反轉,嚇壞了全球投資人。因為物價壓力實在太大,逼得日銀(Bank of Japan)總裁黑田東彥逐步放鬆對債券殖利率的控制。進入2023年後,倘若日本的物價無法獲得紓解,既有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也必然難以持續,恐將引發新一波的國際資金退潮。
從日本的「渡邊太太」們到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懂得怎麼利用日圓的低利率優勢。前者形容的是,日本連社會裡的平凡家庭主婦都曉得日圓長期呈現貶值,所以在家務事以外的日常休閒嗜好就是借入低利率的日圓後再換成外幣,投資外國各種高利金融產品。至於巴菲特為了極低廉的籌資成本,寧願遠渡重洋到日本發行債券,例如在...
2023上半年全球經濟展望
經過了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的2022年,美國撐過了高度的通貨膨脹,歐洲還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陰霾中,中國還是陷入新冠肺炎的困境中,進入2023年,上半年很可能會延續2022年的負面環境,直到第二季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高通膨可能降溫,資金復甦期待第二季
首先是美國的高度通貨膨脹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緩解的話,美國Fed的貨幣政策就會維持鷹派,這樣對於證券市場就會產生較大的負面高壓影響,如果Fed的貨幣政策轉為偏鴿派,那麼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較高機率就能穩定下來。事實上,美國通貨膨脹在2022年6月出現9.1%的年成長以後,截至2022年11月,通貨膨脹年成長已經連續下降5個...
2022風險投資趨勢: 融資案量價雙雙下滑 中國新創包辦公開發行前10大
回顧過去5年的創投或風險投資 (venture funding)的發展趨勢,不難發現在2021年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後,即開始迅速回落。如果將2022年的風險投資數據與2021相比,即可發現幾乎全部項目均呈負成長,無一倖免。首先,2022年全球風險投資總金額為4,151億美元,與2021年的6,210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了35%;此外,獨角獸的產出數量也是急遽下降,從 2021年的539 家到2022年的258家,腰斬式的下降了52%。其他如平均融資金額、過億輪 (Mega-round)融資的案數、新創公司公開發行數等等均呈下滑趨勢。唯一比較亮眼的數字,該是非洲地區2022年風險投資金額比202...
歐盟數位經濟雙法終於塵埃落定,2023年啟動監管措施
為了打造公平、開放、透明且負責的數位競爭環境,歐盟在2020年提出《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 DSA)與《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 DMA)草案,歷經近兩年協商及立法程序之後,DSA與DMA均已於2022年11月生效。
關於DSA與DMA如何維護安全數位環境以及建立公平數位市場,第276期已介紹若干重點(可參見前文:歐盟邁向數位單一市場的新里程碑:數位服務法(DSA)與數位市場法(DMA))。以下將從使用者/消費者、企業及線上平台三者角度,再次彙整DSA與DMA所制定的新遊戲規則概要。
DSA與DMA如何保護使用者/消費者...
通膨問題可望稍解,2023年更需注意經濟衰退風險
如果說2022年全球經濟的關鍵字是「通膨」,那麼2023年就絕對是「衰退」。台灣的出口數字,在2022年第4季已經出現罕見的負成長,而最新的經濟指標也預告著過往十分強勁的美國消費市場正漸漸顯露疲態。這場經濟變局現在才正要開始。
在2022年裡,美國聯準會(Fed)為了壓抑通膨,祭出了前所未見的緊縮政策。連續五次、總共17碼的升息幅度,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幅震盪;只不過,從整年度物價上漲的幅度來看,壓抑的效果實在很有限。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最新資料,美國在2022年11月的CPI年增率仍然有7%以上的水準,離整年最高峰:3月份的8.54%只差了一個百分點左右;展望2...
2023台灣經濟展望:內需將成為經濟主要動能
由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的資訊硬體商機確定在2022年畫下休止符,甚至連台灣護國神山的半導體產業,出口規模也在2022年底出現衰退。展望2023年,主要經濟體的通膨仍然嚴峻,各國央行也不放棄貨幣緊縮政策,意味著台灣出口產業的日子必定不會好過。這個時候,台灣經濟恐怕得靠內需支撐了。
台灣經濟成長的命脈:出口動能在年底時呈現疲態。根據財政部統計,11月的總出口金額36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1%,也是自從9月份以來連續第三個月衰退,中央銀行更預測今年第4季的實質輸出將衰退0.95%。縱使今年全年還能夠保持出口正成長,但在年底的傳統旺季繳出這樣的成績單,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更值...
FFD Regulation:歐盟發展數位經濟的第二支柱
AI、物聯網、5G等技術快速發展,創造了龐大的資料經濟價值。以歐盟為例,相關經濟規模至2020年已高達7390億歐元,占GDP比例已達4%。為能充分釋放資料經濟潛力,非個人資料自由流通規則(FFD Regulation)應運而生。據估計,引進FFD Regulation所降低之資料服務成本,以及所增加之資料管理、分析彈性與服務選擇自由,能再為GDP額外貢獻80億歐元。
FFD Regulation與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同為歐盟建立數位單一市場(Digital Single Market)的重要支柱。GDPR賦予高標準的個人資料保護,FFD Regulation則致力消弭因各成...
期中大選過後,美國經濟可望回穩
美國的通貨膨脹在2021年的Q3(6至9月)呈現下滑,所以2022年的同期,通貨膨脹上升顯得更為強勁,但是2021年10月以後,通貨膨脹的基期會一路上升到2022年6月,所以Q4以後的CPI和PCE數據,很高機率就會出現緩降的趨勢,這對於FED結束緊縮貨幣政策會大有幫助,通貨膨脹降溫,FED才會暫停升息的政策,美國經濟成長才能持續增溫。
美國經歷約一年的高度通貨膨脹,加上史上最快速的升息以後,美國的經濟成長雖然降溫了,但2022年Q3仍然維持1.8%的年增率,美國經濟在2022年尚未出現經濟相對於2021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因為內需消費仍然相對強勁。
雖然GDP...
全球最低稅負制2023年上路,各國爭奪課稅權
隨著全球對於疫情由對抗轉為共存,各國政府重新開始關注稅制改革,鞏固稅基最重要的就是租稅資訊的透明度,2023年即將實施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藉由稅收兩大支柱佈下天羅和地網,而各國政府為避免課稅權流失,勢必將相繼導入最低稅負制,台灣目前共有439家跨國企業及外資在台子公司符合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最快2023年就會受到影響。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歐美各國等137國於2021年10月8日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敲定改革國際稅收制度的兩大支柱關鍵內容。KPMG安侯建業國際租稅諮詢服務主持會計師丁傳倫指出,第一支柱是針對大型且獲利能力最高的跨國企業,部分利潤要重新分配,門檻是全球營收超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