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智財權概觀及申請近況
波蘭共和國(Poland,通稱波蘭)是位於中歐的共和國,首都及最大城市為華沙 (Warsaw),下分為16個省份。波蘭國土面積312,679平方公里,於歐洲中排名第十;人口約3,826萬人,位居歐洲第九、歐盟第五。波蘭北臨波羅的海,西接德國,西南接捷克,南接斯洛伐克,東南接烏克蘭,東接白俄羅斯,東北接立陶宛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
波蘭於1996年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1997年加入北約(NATO),2004年加入歐盟,2008年3月底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波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與推廣人權,2018-201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自1989年起波蘭外交政策便以...
2023 Clarivate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揭曉,台灣企業入選創新高
科睿唯安(Clarivate)近期公布《2023年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報告》(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今年台灣同樣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日本和美國,但獲選數再創新高達11家,其中南亞科技和華邦電子是首度殺入百大榜單。
Clarivate「全球百大創新機構」遴選標準
北美智權報前期曾報導LexisNexis所發佈之《2023年創新動能:全球百強》(Innovation Momentum 2023)報告(相關文章請見:2023年全球創新百強:美國企業占比近半,製藥、資訊科技引領潮流),該獎項是以「專利資產指數」衡量專利組合的創新實力,同時考慮了整個專利組合的平均技術...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五大修正重點
2023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司法院指出,這是2008年智慧財產法院成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實施以來,最大的一次修正。從原來的41個條文,一口氣增加到77個條文,成長將近一倍,複雜度也跟著提升。為了讓關心智財制度的讀者,可以掌握這次修法的重點,北美智權報將從本期推出《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系列報導》,分別針對本次修法的重點概要、修法後引入的新制度、修法後對於專利侵權訴訟和營業秘密訴訟的影響進行相關報導。
九大修正重點
由於本次修法新增的制度非常多,可藉由司法院、行政院於2022年10月向立法院提出的草案總說明中,所提出的十大修正重點,來概括這次修正的10...
2023年全球創新百強: 美國企業占比近半,製藥、資訊科技引領潮流
國際專利分析技術供應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日前發佈了《2023年創新動能:全球百強》(Innovation Momentum 2023)報告,基於專利資產指數篩選出當前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百大機構。製藥和資訊科技兩大龍頭行業仍保持百強企業中的頭兩位,榜單中近半的公司來自創新大本營美國,而亞洲維持在電子產品、化學品和材料行業方面的優勢,台灣則有五家公司以優異的創新表現進入百強之列。
在《2023創新動能:全球百強》(以下簡稱報告)的榜單中,製藥、資訊科技、化學品和材料、電子產品和半導體這五個行業的公司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從各行業中專利權人的數量占比來看,製藥(18家)和資訊科技(...
拉脫維亞智財權概觀及申請近況
拉脫維亞共和國通稱拉脫維亞(拉脫維亞語:Latvija,英語:Latvia),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歐洲東北部,為波海三國之一。拉國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2022年總人口數約190萬。2022年,拉國於全球創新指數(GII)中在132個經濟體中排名41。
拉國為北歐理事會(Nordic Council)、歐盟(EU)、北約(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歐盟委員會 (EC)、聯合國 (UN)、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2022年台灣智財權數據:外商發明專利申請突破3萬件!
2022年經歷了俄烏戰爭、物價狂飆還有資訊產品需求不若以往,廠商的台灣智財權佈局力道也因此大受影響,包括設計專利跟商標的申請量都不盡理想,只有發明專利受到半導體產業鏈的支撐還能維持正成長。但儘管如此,從宏碁、蘋果還有飛利浦等廠商的動向來看,資訊硬體產業對於設計專利的重視程度也漸漸在提升當中。
綜觀2022年3項主要智財權申請數據,除了發明專利申請量維持成長外,設計專利以及商標都呈現衰退。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22年突破了5萬件,比起2021年增加了2%;至於設計專利和商標申請量,則分別比2021年減少了550件(7%)和1200件(1%)。
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20年後,已經連續...
面對即將來臨的專利商標審議新制,智慧局準備好了沒?
在北美智權報324期《林宗宏:導入對審制能讓有切身利益的當事人充分主張,專利師公會樂觀其成 》一文中,簡介了法律界專業人士對專利商標審議新制的看法及期許。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產業界還是法律界人士,對即將來臨的審議新制都相當期待,但面臨「翻天覆地」的改革,主要的主管單位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智慧局,TIPO)究竟準備好了沒有?本刊期便由智慧局法務室主任何燦成及商標權組商標高級審查官兼商標品質推進小組召集人王德博細說分明。
雖然照目前修法進度來研判,應該最快也要2025才有可能正式生效;然而,由於此次變革幅度很大,除了智慧局和相關代理人外,廠商、企業等專利/商標權人也應提早做好準備,以面對即將...
羅馬尼亞專利法制介紹:專利要件與申請案格式規定
羅馬尼亞的專利法制係規範在《專利法》(Law No. 64 of October 11, 1991, on Patents,2014年修正)、《實用新型法》(Law No. 350/2007 of December 3, 2007, on Utility Models,2012年修正)、及《設計保護法》(Law No. 129/1992 of December 29, 1992, on the Protection of Designs,2014年修正)。
《專利法》規定「發明」如何取得專利保護,而「發明」指在任何技術領域中屬於新的、涉及進步性、且其可供產業上應用之發明。專利保護年限...
想要進軍海外市場?先降低兩大專利權潛在風險!
台灣產業向來以外銷導向為主,自然必須具備因應各種商業風險的能力。其中,又以智財權的潛在風險最為致命,像是產品被控有侵權疑慮,遲遲無法進入當地市場銷售;在買家雲集的展覽會場,突然被要求撤除展示攤位,形象大受影響。縱使後續平息了這些爭議,但商機可能也已經消逝,廠商的損失更無法估計。
就算度過了侵權危機,也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產品若想在當地市場站穩腳跟,免不了跟通路、經銷商打交道,在進行業務合作的談判時,如果產品沒有完整的智財權保護,恐怕一上市就被競爭者抄襲仿冒,連帶影響當地合作廠商的利益,業務合作也難以開展。簡單來說,台灣企業征戰全球市場時,必須將「被控侵權」以及「保護不足」兩大風險都超...
吸引國際企業進行智財布局,日本特許廳有哪些秘訣?
台灣與日本的經貿關係向來十分密切,例如在經濟部智慧局(TIPO)每年的前十大台灣發明專利申請人名單裡,總是少不了日本企業的影子,而每年超過1萬件的申請量,更使日本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口案來源國。
但另一方面,為了吸引外國企業到日本進行研發和智財布局,日本特許廳(JPO)這幾年來不斷地提升審查品質和效率,更推出許多申請人友善的審查途徑。他們的做法與經驗,非常值得各國企業與專利主管機關參考。
JPO總務部國際政策課多國間政策室長田內幸治表示,JPO的強項之一,就是專利申請案的審查速度。根據統計,世界5大專利局(IP 5)在2020年的專利申請首次OA等待期評比中,JPO的10.1個月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