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發明界最高榮譽「鉑金獎」得獎作品逐個看

0
亞洲發明界最高榮譽的「鉑金獎」已於10月14日的頒獎典禮揭曉,本屆 (2023年) 發明競賽共有近530件作品參賽,涵蓋半導體、資通訊、生技醫藥、機械及日常用品等多種領域,共頒發11面鉑金獎、81面金牌獎、92面銀牌獎及152面銅牌獎,總計337件得獎作品。參加競賽的包括國內外學研單位、大專院校、高校、公民營企業、以及獨立發明人……等等,層面相當廣。其中,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為本屆最大贏家,榮獲2面鉑金獎及4金3銀5銅,共15面獎牌的佳績;而正修大學及中興大學也分別獲得2面鉑金獎。此外,國外發明區的韓國發明振興協會(KIPA)、印尼發明創新促進協會(INNOPA)及泰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T...

創博會躍升國際技術重要交流平台,規模創下歷年新高

0
為期三天的「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剛於10月14日順利落幕,今年創博會以近1,200個攤位、展出近1,100件技術作品,創下歷屆最輝煌紀錄,顯示國內外企業及學研單位對創新發明的高度重視。如果錯過創博會實體展,還可以透過從現在展出至明(2024)年3月6日的線上展,一同感受台灣創新技術的魅力! 「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共吸引近5萬人次進場參與創新研發領域盛事,除了台灣知名大廠共同參展外,還邀請到3M、西門子(Siemens)、英飛凌(Infineon)、牛津儀器(Oxford)、印尼發明創新促進協會(INNOPA)、泰國...

日本打造創業生態系統,J-Startup向新創企業招手

0
日本的J-Startup計劃於2018年6月啟動,集中公共和私人資源來支持那些具有高潛力的新創企業,目標是培養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全球新創企業,同時增強日本的新創企業生態系統。根據J-Startup介紹,自該計劃啟動以來,日本約有10,000家活躍的新創企業,涵蓋深度科技、平台遊戲、永續發展等重要領域,日本政府宣布希望透過創業計劃,讓新創企業數量在五年內成長十倍。為了吸引海內外的新創企業前往設點,日本政府還設立創業的「國家戰略特區」,其中又以福岡最積極…… 由頂級創投公司、加速器公司和企業創投公司,從原創性、成長潛力和使命的角度挑選J-Startup新創公司。由創投公司、加速器、大公司和...

高通QTL工程副總裁Sudeepto Roy 談新創公司申請專利的五大好處

0
身為全球手機晶片收入最高的供應商,2022全年營收金額達442億美元的高通(Qualcomm),在38年前也只是一家小小的新創公司,由2位加州大學的教授所創立。高通QTL工程副總裁Sudeepto Roy加入高通已將近30年,由於在公司初創不久即加入團隊,因此Sudeepto Roy對新創的挑戰與困境都很熟悉。在過去這些年來,高通利用創新平台在世界各地培育了不少新創企業,包括在印度、台灣、越南及非洲。其中印度數量最多,有138家,而台灣也有49家。Sudeepto Roy指出新創公司要成長,有6大關鍵因素,包括「先進的技術、全球擴張、專利組合、產業垂直發展、支援所有企業家(女性創辦人/高階主管...

馬來西亞新創生態系崛起,台灣合作機會在那裡?

0
展望2023年,MYStartup 將持續投入馬來西亞的創業社區的建立,並透過新規劃的項目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科技生態系統,此外,該機構也正在強化與本地和外國合作夥伴的合作關係。其目標只有一個:截至2030 年讓該國孵育 5,000 家新創業者,並推動馬來西亞躋身全球創業生態系統 20 強之列,在新創生態系成熟之前,預計將由政府端主導馬國新創發展。 協助馬國新創生態成長的《2021-2030馬來西亞生態發展藍圖》 2021年疫情爆發後,由於遠端工作與軟體驅動的需求促進以新創為首的數位經濟更快速成長,因此建立完整的新創發展環境更成為各國刻不容緩的需求。 由於鄰國新加坡的新創體系完整,馬...

台北市鼓勵產業創新,創業、研發、品牌三路並進

0
為了幫助新創成功創業,台北市政府產業局受理各項獎勵補助申請,從2015年1月至今已通過1,530件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申請案,獎勵金額達到20.8億元。鼓勵創業、研發、品牌發展一直是台北市的重要政策之一,台北市政府近日公布「台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三大修正方向,將智慧城市、數位轉型、綠能永續列為台北市新創產業的發展重點。 台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 台北市政府制定的「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供企業獎勵補助,最大的特點在於不限業別,只要是設籍台北市的中小企業,提出具有創意、特色或發展潛力者的投資案,均可提出申請,無資本額門檻限制。為鼓勵創新創業,打造優質創業生態,創業計畫每案補助最高100萬...

鼓勵中大企業投入創育,經濟部2022年試辦企業加速器

0
為持續推動創育機構轉型,並建構新型態創育生態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透過「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補助中小企業創育機構,鏈結在地及國際資源,以快速有效孕育台灣新創企業。而在今(2022)年的補助機制中,先行試辦「企業加速器」,鼓勵實收資本額超過新台幣1億元的台灣中大企業投入創育體系,大小攜手共創新興產業發展。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日前舉辦《2022國際創育政策聯合說明會》,負責「中小企業創育機構發展計畫」服務窗口、文化大學創新育成部表示,2018年開始是台灣創育機構的逐步轉型期,當時推動策略是勤畫民間企業投入與投資新創,2020年創育機構邁向轉型成長期,透過建立在地的青創輔導體系,加上推...

2022年《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出爐, 通訊和工業系統將主導未來產業創新

0
科睿唯安(Clarivate)針對企業持續的卓越創新能力,揭曉2022全球百大創新機構(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2),從今年的榜單可以發現,全球創新活動重心持續東移,亞洲在全球創新版圖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而台灣今年總共有九間機構入榜,僅次於日本與美國,並與德國同列全球第三,再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全球創新模式及評估方法的演變,今年全球百大創新機構有一半以上(54家)來自亞洲,凸顯了亞洲在全球創新舞臺上日益增強的主導地位,其中日本企業上榜35家、台灣9家,中國和韓國各有5家機構上榜。亞洲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主導地位,尤其在電子和電腦設備產業表現特別突出。電...

弭平大學中的學術研究與創新創業間的內部矛盾

0
前期文章《解決前瞻科技人才荒:高等教育應重新定位再出發 》提到「大學的育成中心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輔導學生創業或是就業,也因為如此,硬體的設施只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人」,而這個「人」指的就是老師。」本刊期接續要探討大學育成中心 (或類似新創中心) 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是創業投資的問題:為什麼大學中的創業團隊很難獲得國外創投的青睞?是因為技術問題還是人的因素?他們真的了解創投公司要的是什麼嗎? 一直以來,大學都是創新技術和創意的溫床,因此,大學所開發的技術通常很具吸引力而成為風險投資的目標,歐美大學是如此,但台灣好像不盡然。此類風險投資(主要為創投資金)有助於開發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及...

鼓勵中小微型企業數位轉型,「臺灣雲市集」上線!

0
2021年疫情真的來了,臺灣中小企業面臨營收衰退的嚴峻挑戰,在財務能力沒有大型企業健全的情況下,超過3,700家中小企業被迫結束營業。另一方面,疫情加速消費行為的改變,新消費型態在疫情過後將成為永久性的改變,舊有的營運模式勢必面臨挑戰。數位轉型是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要差異關鍵,今年政府大力推動「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計畫,首創政府資源補助全數位化的「臺灣雲市集」平台,目前已經有超過1.4萬家中小企業提出申請,期望加速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 為鼓勵中小微型企業善用數位科技創新發展商業模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正在推動的「臺灣雲市集」,整合臺灣市場上各類雲端服務,透過規劃數位點數補助機制,遴選資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