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17日登場 精彩活動一次看
一年一度的創新盛宴,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博會)(TAIWAN INNOTECH EXPO 2024,tie) 將於10月17日至19日於台北世貿1館隆重登場,展會概況在前期北美智權報《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登場:探索前瞻科技,見證創新力量 》一文中有已有詳細介紹,本刊期將集中介紹展覽亮點及精彩活動。
焦點參展產品
● 展示技術:聲學智能隔音艙
參展單位:萊斯聲學智能國際有限公司
攤位號碼:臺灣專利超級站 - D0529a
智能聲學隔音艙系統具有環保節能減碳為目標,產品特性「快速組裝」、「隔音」及「控制降噪」功能,並有耐撞、耐燃、無甲醛、無毒害之材料建置...
科技覺醒:宏碁的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行動
全球電子廢棄物已經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電子業巨頭紛紛反思如何共同拯救地球環境。宏碁在2021年加入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倡議,承諾將在2035年100%使用再生電力,並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為了達成此一目標,宏碁將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落實在產品設計上,預計2025年消費後回收塑料的使用量,將達到總塑膠使用量的20%至30%。宏碁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24年全球最具永續發展企業(World's Most Sustainable Companies 2024)之一,並榮獲EcoVadis永續評鑑平台(Sustainability Rating)名列前1%的最高榮譽白金獎。
...
台灣於地緣政治中面臨的挑戰及對應之道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日前舉辦了《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研討會》,以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為核心主題,分別就AI研發與應用、半導體與晶片領域、低碳與數位轉型、創新創業與國際鏈結等4大主題,探討國內外的重要發展議題或趨勢。除了中經院長官、分析師及研究員外,大會還邀請了資策會MIC所長洪春暉,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及工研院政策組顧問張超群擔任與談人,促進智庫與產學間之交流。
地緣政治已成為影響國際經濟和戰略科技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或限制條件。尤其美中科技戰的影響已經外擴,對台灣相關領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如「Taiwan+1」和新東進政策,而且前瞻科技及產業的發展...
《AI的現在與未來》生成式AI在智慧工廠的五大應用
智慧工廠精髓在於管理統一化,透過工業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使廠務作業更加透明。在AI技術發展逐漸成熟,陸續應用於智慧工廠後,智慧工廠重點轉為利用數據作決策,以數據導向發展出思考、預測的能力。過往要利用AI進行瑕疵檢測,常因資料量不足而延遲上線,智慧工廠導入生成式AI後,可填補訓練AI的資料缺口,事前預警機器設備的預測性維護,並分析控管供應鏈風險,還能模擬可能發生的情況,自行動態調整因應作法。
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家輔指出,AI依應用目的不同,可區分為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鑑別式AI擅長區別不同數據類型;生成式AI則基於數據生成、文本分析的能力,發展內容生成、...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登場:探索前瞻科技,見證創新力量
一年一度的創新盛宴,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博會)(TAIWAN INNOTECH EXPO 2024,tie) 將於10月17日至19日於台北世貿1館隆重登場。展會由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農業部、國家發展委員會、環境部及中央研究院等11個部會聯合主辦,匯聚近500家廠商展出1,100多項發明技術,展示台灣在因應國際未來趨勢上的創新成果。
台灣在全球的創新研發領域中始終保有一席之地,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之「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67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8,且「每千人研發人力」指標更是高...
《AI的現在與未來》AI帶動虛擬科技再進化:虛擬人、XR、元宇宙最新發展趨勢
虛擬科技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發展上卻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元宇宙更因達成難度過大而備受質疑。不過,AI技術發展將為陷入僵局的虛擬科技帶來曙光,資策會MIC指出,面對勢不可擋的AI浪潮,虛擬人、XR、元宇宙也在智慧進化,包括內容應用加快規模化、相關硬體與設備升級壯大等態勢愈加明朗,只是另一方面,虛擬科技的不當使用、品質成本、隱私安全等議題,同樣不容小覷。
虛擬科技泛指虛擬內容相關之軟硬體技術與產品服務,其中虛擬人、XR、元宇宙在這幾年皆有一定的話題性,彼此間也具備相當的關聯性,亦隱含著人們對未來的許多想像。多人共享、持久存在、隨時隨地、龐大豐富、虛實互通的未來網路,涉及範疇龐大,虛擬人、...
廢物利用已不稀奇,CO₂廢氣再利用技術研發正夯
在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廢物利用已經不稀奇。在環保風潮勢不可當,節能減碳政策雷厲風行的情況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然而,鮮有人知道廢氣也可被捕集、封存、再利用。其實,如果仔細觀察我國的能源結構,即會發現在2023年的發電量中,再生能源占9.47%;在9.47%再生能源中,廢棄物占1.20%、生質能0.08%。廢棄物和生質能即是廢氣再利用的其中一種,明顯可見占整體能源結構比例非常低,也顯示發展潛力非常大;其中又以碳捕集與封存再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US)技術最受關注。
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就2020年數據而言,在不同溫室氣體排...
產學育成橋接學界充沛研發資源及業界豐富商轉經驗 協助新創加速出口及國際化
眾所周知,學界研發資源充沛,產業界商品化及行銷能力強,兩者強強結合對產業發展絕對有正向影響;「產學合作」不管在那一個領域都是可以讓產業蓬勃發展的催化劑,在生醫產業尤其如是。相較於傳產及一般ICT產業,生物科技研發耗時更久,再加上後續臨床試驗需時甚久,可以說是一場持久戰;對藥廠來說,成本相當高昂。因此,「產學合作」、「產學合創」近年在生醫界蔚為風潮,在年度盛事「亞洲生技大展」中,產學育成區的規模都相當盛大。
《2024亞洲生技大展》的「產學育成區」可分14大區,如圖1所示,在14區中有4個科研產學平台,當中有不少新創育成公司與大學研發中心共同展出。整個「產學育成區」的參展學校及廠商數量...
靳嚴博醫師的麥肯錫經驗:台美新藥估值相差50倍,生醫出海國際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選題!
台灣生醫上市櫃與興櫃公司總市值為493億美元,規模相較國際大廠仍有一段距離。由於台灣本土藥物市場有限、生醫產業在前期又需投入高昂的研發成本,因此對台灣生醫企業來說,出海國際化不是一個「option」,而是一個「must」,生醫企業從起步的第一天就要開始思考未來如何出海發展,尋求更多資金及更廣大的市場。
現任AGM International Group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靳嚴博醫師,是首位獲得美國富比士「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Forbes 30 under 30)肯定的台灣醫師,同時也協助哈佛醫學院規劃給生醫高階經理人的教育計劃。靳嚴博赴哈佛大學研究生醫科技商業化流程及策略,並曾任職於美國...
歐洲是否能在美中爭霸下成為投資勝地?
面對美中競爭力不斷提升,歐盟正在煩惱如何吸引外國投資。對歐盟而言,過度監管不僅使企業營運複雜化,還會造成商業壁壘,阻礙技術與市場的創新。究竟歐洲是否能在美中爭霸下成為投資勝地?
歐盟面對美國企業競爭時仍顯得力不從心
面對美中科技與市場生產力壓境,歐盟正在泥淖中掙扎。由於與美國相比,歐盟的未來競爭力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儘管擁有更多的人口和勞動力,歐盟在大型商業活動方面仍然落後,美國公司在軟體、電腦服務、製藥和生物技術等技術密集關鍵領域的支出始終超過歐洲同行;此外,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正在迅速迎頭趕上,大大削弱了歐盟在全球舞台上的相對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歐盟彌合這些差距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