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5東協智慧財產權行動計劃》v2.0 觀察
鑑於東協經濟一體化的持續努力,由東協10個成員國的智慧財產局組成的東協智慧財產合作工作小組(ASEAN Working Group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operation,AWGIPC)於2016年制定了一個10年行動計劃,以實現東協經濟共同體的目標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AEC)。 這個為期10年的路線圖,也稱為《2016-2025東協智慧財產權行動計劃》(AS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ction Plan,AIPRAP),確定了藉由利用智慧財產權將東協整體轉變為創新和競爭地區的戰略目標...
榮景之下,雲端服務產業將迎來新一波淘汰賽
在傳統概念中,資料中心往往只是擺滿了伺服器的「機房」,但在運算能力逐年提升之後,產業界對於雲端服務的需求只會愈來愈高。未來,隨著邊緣運算市場逐漸成熟,AI演算技術也更加精進後,資料中心產業更將呈現出一番新風貌。
今年以來,科技製造業遭遇到了後疫情時代的第一波逆風,包括筆電、平板等消費性產品,台灣廠商的出貨量比起前兩年都呈現明顯衰退,例如筆電在連續兩年超過20%的成長之後,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預估,今年的出貨量有10%的衰退,平板、桌機的前景,也同樣不樂觀(圖1)。換句話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資訊硬體商機,已經在今年正式結束。
資料中心榮景才正要開始
唯一還值得期待...
2022全球及台灣通訊產業:5G成長速度成觀察重點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6月中下旬舉行了《35th MIC FORUM Spring韌力》線上研討會,於「通訊產業發展暨關鍵議題」部分,MIC預估2022年全球通訊產業將達7,248億美元(約21兆新台幣),成長1.2%,展望2022年整體台灣通訊產業,預計達4.45兆新台幣,較2021年成長5.8%。MIC資深產業顧問張奇指出,台灣通訊產業占全球比重持續上升,於2014、2018與2022年分別約占14%、16%與18%,平均每4年市占成長2%。此外,預估2022台灣5G產業成長20.3%,達2.4兆新台幣,占台灣整體通訊產業達55%。
5G設備及用戶市場
據GSA (Glo...
2022年車用半導體市場動向
電動車產業興起加上疫情引發的晶片荒,讓車用半導體的產業動向備受注目。車用半導體短缺一路從2020年延續到今(2022)年,原因是傳統8吋或6吋廠傳統製程供應不足。整車廠和晶片廠商先前認為,雖然今年車用半導體短缺供不應求的情況將趨緩,但晶片短缺預估恐怕要到2023年才能紓解,然而下半年消費型應用的晶圓需求不斷下修,8吋晶圓出現砍單潮,消費者晶片產能釋出,車用電子而言是利多,缺貨緊張可望獲得紓解。
從傳統燃油車進入電動車時代,最大的差異是車用晶片的製程分配,傳統整車廠燃油車的車用晶片製程70%為40~45奈米、25%為45奈米以上;新興整車廠電動車車用晶片製程45%為40~45奈米、5%...
USPTO專利適格性調查結果出爐:一致與可預測性是共通期望
去年7月,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因應多位資深美國參議員的要求,正式向外界徵詢對於專利適格性(patent eligibility)的公眾意見,以作為日後立法的重要參考。過了將近一年,終於在今年6月底時發布了調查結果。
在眾多專利議題中,適格性的討論度向來較低,是個相對冷門的領域,但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10至2014年的一連串判決,尤其是2014年的Alice案後,關注度急速升高。
在Alice一案的判決當中,美國最高法院確立了判斷專利適格性的新標準,在原本第101條的文字之外,新增了兩步驟的審查架構:1.申請標的是否導向(directed to)抽象概念;2. 若申請...
智財銀行IP Bank浴火鳳凰華麗轉身:未來可期
回顧10年前2012年8月1日筆者一篇題為《沒錢沒人沒公信力 智財銀行下一步怎麼走? - 看看高智IV怎麼玩 答案呼之欲出》的文章, 文末筆者提到「高智成立於2000年,到了2004年、2005年左右才出現大量收購的專利,即是說歷經至少4年才小有成果;創智現在才成立半年,至於是否能順利營運,也許等個2~3年再來檢視會比較準吧。」 想不到一轉眼10年過去,常被稱為智財銀行、IP Bank的創智智權已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創智不是因為過去10年努力耕耘而茁壯成長的,其如浴火鳳凰般華麗轉身的關鍵契機是去年底的全新改組,由工研院100%獨資變成由工研院、聯發科及華邦共同持股。至此,創智智權已是有錢、有人...
2022中國科技產業新政觀察
中國的「十四五規劃」是從2021年至2025年的國家規劃,也是中國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認為,「十四五規劃」主要在因應美中科技戰,對台灣產業影響最大的在三個方面,也就是半導體產業、5G新基建和數位經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研究總監陳子昂指出,中國經歷美中科技戰「卡脖子」的困境後 ,「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除了產業基礎發展,還強調經濟和安全並重。隨著中國企圖打造強化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影響兩岸產業競合態勢的,莫過於半導體、5G、智慧物聯(AIoT)等產業。
此外,「數位經濟」及「數位中國」也...
2022年美國專利訴訟調查
LexisNexis旗下的Lex Machina於2022年5月分發表了2022年美國專利訴訟報告 (下稱《報告》),《報告》聚焦聯邦地方法院、聯邦上訴法院以及專利審理暨訴願委員會 (PTAB) 的變化趨勢,將2019 年至2021年這3年期間的資料加以比較。《報告》涵蓋從2012至2021年在美國聯邦地院提起的46,230起專利案件,以及從2012至2021年向聯邦上訴法院提出上訴的 4,443 起專利案件。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還首次納入了Lex Machina針對聯邦上訴訴訟全新推出的 Legal Analytics。
近3年 (2019~2021) 美國專利訴訟重點趨勢
以下為...
後疫情時代,半導體產業將出現劇烈變革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經濟支柱,在這兩年表現也非常亮眼。不過,疫情帶來的消費硬體需求已經趨緩,還有愈來愈多國家投資建構半導體產能以及發展新製程技術。台灣的半導體業者,又該如何因應這一波產業變革?
從2020年開始的半導體缺貨潮,到了2022年還不見緩解,也把半導體產業的產值不斷向上推升。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研究所(MIC)估計,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規模即使在2021年爆出25%以上的成長率,但預測2022年還是有10%以上的成長力道。「半導體產業的供需失衡現象,可能要到2023年才有辦法解決,」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表示。
在這波半導體業高速成長裡,台灣可說是最大受益者。從2020年...
《2022年全球5G專利報告》Top10專利權人揭曉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2022年全球5G專利活動報告》,截至 2021年12月 31日,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超過 6.49萬件、有效全球專利族超過 4.61 萬項。在全球TOP 10專利權人方面,華為全球有效5G專利族數量占比為14%,排名第一;高通排在第二位占比9.8%;三星以些微差距排在第三位、占比為 9.1%。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公司依次是LG、中興、諾基亞、愛立信、大唐、OPPO 和夏普。
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超過6.49 萬件
2017年,3GP 啟動5G標準第一個版本的制定工作,隨著5G標準化工作的推進,各企業和科研組織逐步向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專利資料庫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