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AI助力智慧製造邁向自主化
隨著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智慧製造已成為當前的大趨勢。為實現真正的智慧製造,必須走向自主化,讓機器能即時感知環境並做出決策。在這個過程中,邊緣AI的低延遲和高效運算,正扮演關鍵的推手。
由台北市電腦公會,以及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合辦《AI邊緣運算在智慧製造》論壇中,齊集了包含英業達、中華電信、凌華等針對不同領域深耕的一線業者,分享如何發掘AI邊緣運算在智慧製造中所具備的影響力。
過去的工業製造多依賴機械自動化,具備一定程度的重複效率,但仍需人工監控調整。隨著科技發展,製造業開始數位轉型,利用各種數位工具提高生產彈性和效率,形成所謂的智慧製造。
而為何需要邊緣...
USPTO修訂37 CFR 1.704(d) 有意最大化美國Patent Term者務須注意
USPTO修訂37 CFR 1.704(d)法條文字,若提交IDS但不希望被計為申請人延誤、倒扣PTA天數,自2023年7月17日起,須以指定方式提交USPTO制式表格。
USPTO 2023年6月15日公告修訂37 CFR 1.704(d)法條文字:若申請人提交IDS,但不希望被計為申請人延誤、倒扣專利權存續期間調整(patent term adjustment,簡稱PTA)天數,須使用USPTO制式表格,並以指定方式提交IDS。
依37 CFR 1.704(d),凡屬37 CFR 1.704 (c)(6)、(c)(8)、(c)(9)、(c)(10)、(c)(12)應扣PTA...
中國製電動車將重塑汽車產業版圖?
中國製造 (含中國本土及海外生產) 的電動車全球市占率在最近幾年不斷攀升,於2022年已經過半,遂引起歐盟及美國官員的關注。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於9月初啟動了一項調查,調查是否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盟汽車製造商免受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影響,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電動汽車之所以能以低價競爭,主要是受惠於中國政府過度的國家補貼政策。
至於美國,其《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對電動車及大卡車的激勵措施主要是為了削弱中國企業向美國大量供應廉價電動車的競爭力,並希望可以同時促進電池材料的美國本土採購。不僅電動車,近年來美...
前瞻科技匯聚!《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12盛大開展
由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數位發展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及中央研究院等11部會聯合主辦的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10月12日至14日於台北世貿1館盛大揭幕,集結近500家廠商、1100件發明技術,展示最新的創新專利發明品。智慧財產局副局長李淑美出席展前記者會,搶先曝光多件具備亮點的發明專利,並鼓勵更多國人踴躍投入創新研發領域。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博會)從2018年開始轉型,每年展示國內外最新的創新科技與產品,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與國際合作,期望以台灣研發能量及地理優勢,作為新南向及歐、美、日等國家之間的技...
高通QTL工程副總裁Sudeepto Roy 談新創公司申請專利的五大好處
身為全球手機晶片收入最高的供應商,2022全年營收金額達442億美元的高通(Qualcomm),在38年前也只是一家小小的新創公司,由2位加州大學的教授所創立。高通QTL工程副總裁Sudeepto Roy加入高通已將近30年,由於在公司初創不久即加入團隊,因此Sudeepto Roy對新創的挑戰與困境都很熟悉。在過去這些年來,高通利用創新平台在世界各地培育了不少新創企業,包括在印度、台灣、越南及非洲。其中印度數量最多,有138家,而台灣也有49家。Sudeepto Roy指出新創公司要成長,有6大關鍵因素,包括「先進的技術、全球擴張、專利組合、產業垂直發展、支援所有企業家(女性創辦人/高階主管...
荷蘭半導體國家隊來台參展,兩大國家隊共研先進半導體技術
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格局面臨重大變革。在此背景下,台灣與荷蘭作為半導體大國,積極加強雙方在此領域的合作。今年9月,荷蘭政府首次舉辦「2023荷蘭半導體週」系列活動,荷蘭經濟部企業創新總署署長 Nijsse 親自帶隊訪問台灣,充分展現台灣在荷蘭心目中的戰略地位。同時,台灣也在 9 月的 SEMICON Taiwan 展上,大力展示在半導體製程、材料與設備的核心技術,與全球半導體龍頭並駕齊驅。
台灣與荷蘭在半導體領域存在長期的緊密合作,尤其是台積電、日月光等與 ASML、NXP 的緊密夥伴關係,使雙方在供應鏈的不同環節上都發揮強項並創造雙贏。在地緣政治考量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面臨重新洗牌。展...
台灣與WIPO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一比
智慧財產局(TIPO)日前公布2022年台灣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受理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較分析。2022年,台灣發明專利申請持續成長,WIPO成長則持續放緩,並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外國人在台灣申請發明專利以日本居首位,其次為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則在WIPO申請排序第一,其次為美國、日本。前十大申請人方面,廠商在兩邊的布局重點不同,台灣以「半導體」占比最高;WIPO則在「數位通訊」布局最多。
根據智慧局統計報告,2022年台灣受理發明專利申請50,242 件,年增2.3%;WIPO部分估計為278,100件,年增0.3%。觀察近五年成長率,台灣除2020年減少...
中國設計專利的GUI保護客體及範圍探討
相較於發明專利及新型專利,設計專利的保護客體是比較「模糊」的,且隨著科技的發展,設計專利的保護標的、適格性及審查基準也跟著演變。因為發明專利有幾乎世界統一標準的「專利三要件」作參考,而新型專利因只是形式審查,對保護客體及適格性沒有很嚴格的要求。
說到設計專利保護客體的演變,最重大的變革莫過於將GUI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納入保護範圍,這於剛結束的『兩岸外觀設計專利新近經典實務案例聚焦探討與應對』研討會中,兩岸專利學者都有提及。雖然GUI被納入設計專利的範疇已有10年歷史,但由於終端應用持續推陳出新,使得審查基準也不斷修正,無效案例也是層出...
銀色海嘯來襲!2025年台灣高齡經濟將突破3000億元
聯合國對於超高齡(super-aged)國家的定義,是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1%,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8%,2036年更將達到28%,進入一個極高齡(ultra-aged)國家。台灣健康福祉產業產值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政府預定將於2024年起編列高齡科技預算,引導數位科技、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技術投入高齡照顧領域。
台灣高齡化進展非常快速,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學家推估,2026年台灣高齡人口將達20.8%,成為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如何照顧500萬名高齡人口將是未來至關重要的社會議題。...
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新南向6國成分散風險首選
在近期一份報告中,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下調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但另一方面,卻上調了對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報告指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已有所下降,但中國面臨的挑戰卻在加劇。
穆迪在報告中表示:「我們承認美國潛在的強勁經濟勢頭,因此將 2023 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 5 月份的 1.1% 上調至 1.9%。相比之下,中國由於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房地產行業持續困境以及勞動人口老齡化,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疲軟,該國正面臨『相當大的增長挑戰』。」
穆迪將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測維持在 5%,但將2024年的預測從之前的4.5%下調至4.0%;其對中國的評級為A1,前景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