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數位經濟雙法終於塵埃落定,2023年啟動監管措施

0
為了打造公平、開放、透明且負責的數位競爭環境,歐盟在2020年提出《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 DSA)與《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 DMA)草案,歷經近兩年協商及立法程序之後,DSA與DMA均已於2022年11月生效。 關於DSA與DMA如何維護安全數位環境以及建立公平數位市場,第276期已介紹若干重點(可參見前文:歐盟邁向數位單一市場的新里程碑:數位服務法(DSA)與數位市場法(DMA))。以下將從使用者/消費者、企業及線上平台三者角度,再次彙整DSA與DMA所制定的新遊戲規則概要。 DSA與DMA如何保護使用者/消費者...

通膨問題可望稍解,2023年更需注意經濟衰退風險

0
如果說2022年全球經濟的關鍵字是「通膨」,那麼2023年就絕對是「衰退」。台灣的出口數字,在2022年第4季已經出現罕見的負成長,而最新的經濟指標也預告著過往十分強勁的美國消費市場正漸漸顯露疲態。這場經濟變局現在才正要開始。 在2022年裡,美國聯準會(Fed)為了壓抑通膨,祭出了前所未見的緊縮政策。連續五次、總共17碼的升息幅度,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幅震盪;只不過,從整年度物價上漲的幅度來看,壓抑的效果實在很有限。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最新資料,美國在2022年11月的CPI年增率仍然有7%以上的水準,離整年最高峰:3月份的8.54%只差了一個百分點左右;展望2...

2023台灣經濟展望:內需將成為經濟主要動能

0
由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的資訊硬體商機確定在2022年畫下休止符,甚至連台灣護國神山的半導體產業,出口規模也在2022年底出現衰退。展望2023年,主要經濟體的通膨仍然嚴峻,各國央行也不放棄貨幣緊縮政策,意味著台灣出口產業的日子必定不會好過。這個時候,台灣經濟恐怕得靠內需支撐了。 台灣經濟成長的命脈:出口動能在年底時呈現疲態。根據財政部統計,11月的總出口金額36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1%,也是自從9月份以來連續第三個月衰退,中央銀行更預測今年第4季的實質輸出將衰退0.95%。縱使今年全年還能夠保持出口正成長,但在年底的傳統旺季繳出這樣的成績單,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更值...

FFD Regulation:歐盟發展數位經濟的第二支柱

0
AI、物聯網、5G等技術快速發展,創造了龐大的資料經濟價值。以歐盟為例,相關經濟規模至2020年已高達7390億歐元,占GDP比例已達4%。為能充分釋放資料經濟潛力,非個人資料自由流通規則(FFD Regulation)應運而生。據估計,引進FFD Regulation所降低之資料服務成本,以及所增加之資料管理、分析彈性與服務選擇自由,能再為GDP額外貢獻80億歐元。 FFD Regulation與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同為歐盟建立數位單一市場(Digital Single Market)的重要支柱。GDPR賦予高標準的個人資料保護,FFD Regulation則致力消弭因各成...

期中大選過後,美國經濟可望回穩

0
美國的通貨膨脹在2021年的Q3(6至9月)呈現下滑,所以2022年的同期,通貨膨脹上升顯得更為強勁,但是2021年10月以後,通貨膨脹的基期會一路上升到2022年6月,所以Q4以後的CPI和PCE數據,很高機率就會出現緩降的趨勢,這對於FED結束緊縮貨幣政策會大有幫助,通貨膨脹降溫,FED才會暫停升息的政策,美國經濟成長才能持續增溫。 美國經歷約一年的高度通貨膨脹,加上史上最快速的升息以後,美國的經濟成長雖然降溫了,但2022年Q3仍然維持1.8%的年增率,美國經濟在2022年尚未出現經濟相對於2021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因為內需消費仍然相對強勁。 雖然GDP...

全球最低稅負制2023年上路,各國爭奪課稅權

0
隨著全球對於疫情由對抗轉為共存,各國政府重新開始關注稅制改革,鞏固稅基最重要的就是租稅資訊的透明度,2023年即將實施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藉由稅收兩大支柱佈下天羅和地網,而各國政府為避免課稅權流失,勢必將相繼導入最低稅負制,台灣目前共有439家跨國企業及外資在台子公司符合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最快2023年就會受到影響。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歐美各國等137國於2021年10月8日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敲定改革國際稅收制度的兩大支柱關鍵內容。KPMG安侯建業國際租稅諮詢服務主持會計師丁傳倫指出,第一支柱是針對大型且獲利能力最高的跨國企業,部分利潤要重新分配,門檻是全球營收超過2...

經濟陷入泥沼,英國脫歐副作用逐漸顯現

0
經歷了6周各式各樣的人事震盪、政策轉彎、還有金融市場大震盪後,英國保守黨在10月底選出印度裔並且曾任財政大臣的Rishi Sunak出任新首相。過去在與特拉絲(Liz Truss)競選時,Rishi Sunak就曾批評對手的預算政策跟「童話故事(fairy tale)」一樣不切實際,但依照英國當前的情勢來看,恐怕任何人都很難收拾好這個爛攤子。 在過去60天內,英國這個老牌強權在因應經濟議題上,表現得極度荒腔走板。 首先是物價。在烏俄戰爭、中國封城、海運塞港、美國強勁升息等眾多因素交叉影響下,全世界各國在今年都面臨了物價飛漲的考驗,英國自然也不例外,即使近10年內總能把CPI年增...

美國國債規模暴增,緊縮貨幣政策能撐多久?

0
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來形容美國今年的緊縮貨幣政策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多少抑制住狂飆的物價,但金融市場的震盪還是讓投資人吃足了苦頭,更不用說美國如天文數字一般的國債餘額,也將因此增加許多利息成本。長遠來看,倘若美國利率持續維持在高檔,除了會增加美國的財政負擔外,還有可能排擠社會福利、國防等重要支出,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受到烏俄戰爭、中國封城等因素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在今年呈現巨幅的震盪,但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美國聯準會(FED)從年初啟動的一連串升息,把過去數年內在海外套利的熱錢引回美國,造成各國的金融資產價格均大幅修正。如果聯準會維持不計任何代價的打擊通膨策略,堅守當前的升息步調,...

美國消費與就業表現依然強勁,實體經濟可望持續成長

0
隨著基期越來越高,美國的通貨膨脹年增率會逐漸降溫,加上疫情逐漸進入尾聲,餐飲和旅遊需求會持續增加,美國的民間消費動能,可以望在未來一年內,高機率維持穩定成長的步調,屆時FED也沒有維持鷹派貨幣政策的必要了。 全球在2022年普遍都面臨高度的通貨膨脹,包含美國在內也不例外,通貨膨脹率一度飆升到9.1%,FED被迫啟動十多年來最快速的升息進度,從0~0.25%的基礎利率,快速提高到2.25~2.50%,2022年內的基礎利率很可能來到3.50~4.00%之間,目的就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全球高度通貨膨脹,很大的程度是新冠肺炎造成的長期連動反映。 2020年第二季左右,全球許多...

美國持續升息,台灣該不該跟進?

0
過了中秋之後,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在上半年內,央行連續大幅度升息、調升存準率的動作,向外界宣示了打擊通膨的決心,但從六月底到現在,國內外的政經情勢又發生不小轉變;那麼,九月底央行還會再次升息嗎?如果會,升息幅度又會有多大? 先看美國。原本外界都認為下半年美國的物價上漲幅度會因為高基期效應有所減緩,因而聯準會(FED)也將會適度調整貨幣緊縮的步伐,但8月底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一席發言,粉碎了外界的美好幻想。 在陳述美國經濟現況時,鮑威爾明確指出在將通膨水平拉回2%的水平之前,聯準會的升息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