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的AI時代 讓個人與大企業站在同一起跑點上
在AI時代的創新與競爭中,現在個人和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擁有同等的起點。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型語言模型的出現,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AI的核心特點在於其廣泛的知識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AI真正「理解」他所掌握的數據與任務的內在意義。相反,它僅僅只是模仿人類的知識和行為模式。人類必須深入地了解AI的特性和局限性後,再透過適當的提示詞 (prompt) 才能從AI擷取出AI本來就『知道』的東西,才能在AI時代中找到更適合的生存方式。
LLM與傳統AI的差別
傳統AI系統 (例如自動駕駛) 通常需要人類設定明確的規則和參數,才能實現特定的功能。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AI...
技術國安化興起,企業應如何做好預防
當前地緣政治議題的重大性快速上升,原因有二,第一當然為以軟體為驅動的數位經濟牽涉到大量數據傳輸、交換、分析應用等議題,以中國為主的國家透過企業與各種手段滲透其他國家,盜取營業機密與搜集個人資訊的行為引起各國警惕;第二要素為美中衝突已經從貿易端的實體清單,進一步發展為全面科技戰,對戰略物資如半導體、電池、高階材料、稀有金屬也成為各國近來供應鏈政策重點,而當前人工智慧無疑又是雙方戰場的重中之重。
美中在科技發展的出招接招更為激烈
2021年6月由美國提出《百日供應鏈報告》(The 100-day supply chain review)明確指出需降低對他國關鍵物資依賴,對比拜登的《印太經濟...
無人機應用廣泛多元且持續有創新應用浮現
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或稱無人飛機系統(Unmanned Aircraft System,UAS),就是我們俗稱的無人機(Drone)。廣義上為不需要駕駛員登機駕駛的各式遙控飛行器。通常這些UAV是由操作員遠程控制的,操作員經由無線電與UAV連接通信。除了機上不搭載飛行員的特點之外,還包括能自主飛行或透過人員遠端控制飛行,載具為可消耗性或重複回收使用以及可攜帶武器或其他非攻擊性酬載。
無人機的酬載(Payload)是指無人機所攜帶的各種設備、感測器(sensor)、工具或貨物等,諸如攝影機、感測器(熱感測儀、化學感測器等),以及為執行精...
新加坡推出《國家人工智慧策略2.0》提升全球競爭力
2019 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推出第一個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將深化利用人工智慧改變經濟的計畫,該國對人工智慧的早期投資導致成立約150個研發團隊,以及900家新創公司探索人工智慧的新想法,見證這段時間內,該國認知到人工智慧領域的重大突破,強化企業轉型同時也帶來新產品的開發、功能的增強與產業典範變革。
新加坡以全球視野來解決大規模議題
2023 年,星國政府進一步推出《國家人工智慧策略2.0》(NAIS 2.0 ),以持續強化國際競爭力。事實上,綜觀這幾年發展,可發現人工智慧帶來的機會和風險不斷擴大,同時,人工智慧對於一個國家的持續繁榮和相關性是不可或缺的,國家必須掌握人工智慧,而不是僅僅將...
2023年CEO關注的三大議題
在當前經濟前景不明朗、高利率環境及地緣衝突的情況下,企業CEO勢必在追求未來成長的路上面臨各種挑戰,根據KPMG 2023年的全球CEO調查,2020年初有85%的CEO對企業成長信心,今年則下降至77%。
三大議題成管理階層在動盪下的關切重點
地緣政經的不確定性已成為2023年CEO認為的最大營運風險,緊隨其後的企業營運風險、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供應鏈風險與監管法規風險亦為CEO所重視的企業威脅。但中長期而言,近四分之三的CEO仍對未來整體經濟前景保持信心。為求在動盪和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下,達成企業成長及營運目標,2023年全球CEO將著眼於三大議題—科技、ESG及人才。
科技端:生...
美國與合作夥伴如何達成經濟安全
在複雜國際關係的影響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認為「相互依存時代的競爭」將是美國的主要挑戰,並希望透過自身與合作夥伴協作,採取一些方法來減輕地緣經濟風險。
美國力推國家級經濟安全戰略
2023 年 5 月廣島G7會議上,與會者試圖將經濟安全定義為「透過一系列政策,制定從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到打擊經濟脅迫和防止先進技術洩漏的措施」。經濟安全的基本情境包括針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後備計劃,例如疫情或與氣候緊急情況相關的日益嚴重的破壞,較為進階的項目則包括地緣政治危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局勢逐漸升高的科技戰等。
同時,拜登政府也針對醫療、礦產、電池和半導體這四個關鍵供應鏈進行審查,列為國家戰略...
文革2.0讓中國經濟政策加速邁向衰退?
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更與中國政治的變化密切相關。要想掌握中國經濟趨勢,不能只用市場經濟的邏輯去分析,而必須從歷史和政治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們能夠從歷史的軌跡一窺中國領導人的動機和目的,就能更清晰看到中國經濟的真相和未來。
跟隨毛澤東,甚至超越!
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從2012年上台以來,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集權措施,廢除了鄧小平建立的禪讓制度、集體領導制度和隔代指定接班人制度,並且在2018年修憲正式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這些舉動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和不安,認為他是在倒退歷史,重啟文革。但其實,習近平非常清楚他在做什麼,只是很多人還看不懂。
要理解習...
重拾國際數位領導地位:美國數位政策競爭力分析
當前各國積極發展網路政策與數位經濟,科技治理與法規成為競爭力的來源之一,歐盟、美國、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國都積極發展自己的數位政策,並以此作為與其他國家開展數位外交與國際合作的基礎。舉例而言,新加坡政府則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數位計畫(SMEs Go Digital)提供數位化解決方案協助、轉型諮詢協助;並建立23個產業數位轉型藍圖,推動數位經濟生態系。德國則在2020年規劃新中小企業數位化投資補貼,搭配中小企業素養中心提升中小企業數位能力。
拜登政府急需完整數位政策重拾國際競爭力
根據美國智庫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
亞洲企業在氣候行動上將扮演更關鍵角色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若從溫室氣體排放量來看,中國大陸、印度、日本、印尼、南韓為主要排放國,排放總量達亞洲整體的51%,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在國際供應鏈以電業、製造、土地等相關生產工作為主,換算後亞洲應有需要擔負起53%碳排放的責任。不過,亞洲的減碳速度相對緩慢:預期在 2030 年之後才會加速脫碳。
亞洲碳排放量為全球最高,企業減碳不如預期
2022年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第 27 屆氣候會議(COP 27)的亮點為在參與國同意下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計劃在2024年由24個國家組成委員會來決定基金的形式、籌措方式、國家與組織出資類別 (COP 27,2022年),與資金未來流向。雖然德國...
全球策略佈局稅務指南- 3:馬來西亞稅務重點
繼本刊339期印尼稅務重點後,本刊期會介紹另一個台商重點投資的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的稅務重點。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馬來西亞為我國第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305.46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21.57%;我國對馬來西亞出口達170.26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27.74%,為我國第7大出口國;我國自馬來西亞進口達135.21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14.59%,為我國第8大進口國。
基本投資情況
馬來西亞官方貨幣為令吉/ 馬來幣 (MYR),馬國依循該國中央銀行頒佈之外匯管理條例實施外匯管制制度,但對資本、收益、股利、權利金、租金和佣金之資金匯出並無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