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地原則(the principle of territory)是商標法重要基本原則之一。據此,商標保護之效力僅限於權利發生或取得之特定國家或區域內。然而,網路行銷無遠弗屆,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網路訊號,消費者無需出門,即可瀏覽外國網站,選購外國商品,享受商品直送到府的服務。網路行銷的盛行給商標法帶來新課題:一方面,不能任由跨境電商平台架空商標法對境內商標之保護;另一方面,亦不能漫無原則地,將國內商標權的效力過度向國際延伸。在本案中,英國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Kingdom,UKSC)嘗試執兩用中,尋求平衡點……

英國最高法院簡介
英國於2009年10月設立最高法院(UKSC),取代原本的上議院上訴委員會,成為英國最高司法機關,負責審理具有高度重要性的法律爭點案件。UKSC的法定法官員額為12人,每案件通常由5位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視案件複雜度或重要性而定,也可能增加至7或9人。UKSC是英國民事案件的最終審上訴法院,以及英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刑事案件的最終審上訴法院(蘇格蘭最高刑事法院則為位於愛丁堡的High Court of Justiciary)[1]。
本案背景
本件上訴涉及英國商標法於網路跨境行銷之適用問題。被上訴人(Respondents)為Lifestyle Equities C.V. 和Lifestyle Equities B.V.(以下統稱為Lifestyle),前者為「BEVERLY HILLS POLO CLUB」(BHPC)商標之英國及歐盟註冊商標權人,後者為其專屬被授權人。兩家公司均設立於荷蘭,營業內容為行銷BHPC品牌服飾及周邊商品,所有權及控制權屬於Eli Haddad。2008年時,Hadded和其兩個兄弟鬧分家,後者透過其BHPC Associates公司取得BHPC美國品牌及商標註冊。因此,BHPC商標在英國及歐盟和美國分屬不同商標權人所有。不但如此,在BHPC品牌的經營上,Haddad也刻意採取不同的行銷方式,和其兄弟劃清界線[2]。本件上訴人為網路電商巨擘Amazon旗下的5間公司(以下統稱為Amazon)。Amazon於其美國網站上行銷美國BHPC商品,Lifestyle主張此舉侵害了其英國與歐盟商標權[3]。
最高法院判決
本案涉及所謂基於「雙重同一性」(double identities)之商標侵害,亦即他人未經註冊商標權人同意,於交易過程中使用之標識和系爭註冊商標相同,且用於同一商品或服務 [5]。此類型侵害的特點在於,標識和商品或服務同一即構成侵權,原告無須另外舉證被告之使用有致混淆誤認之虞 [6]。依向來判例見解,雙重同一性商標侵權之基本構成要件為:
(i)第三人於相關領域(relevant territory)內使用系爭標識;
(ii)於交易過程中使用;
(iii)未經商標權人同意;
(iv)系爭標識與據爭商標相同;
(v)系爭商品或服務與據爭商標所註冊之商品或服務同一;以及
(vi)影響或可能影響系爭商標之功能 [7]。
就本案而言,唯一有爭執的是要件(i),亦即Amazon美國網站是否於相關領域(英國)使用系爭標識。該要件成立與否的爭點在於,Amazon在其美國網站上刊登廣告並銷售美國BHPC商品之行為,對於英國消費者而言,是否具有「針對性」。UKSC於審理後,駁回Amazon的上訴,並維持上訴法院頒發的禁制令及有關損害賠償的命令。UKSC之論理如下:
網站上商業活動的「針對性」,本來是歐盟法院(CJEU)在審酌成員國法院對消費者契約的管轄權時,所提出的概念。CJEU於2011年的L’Oréal SA v eBay International AG (Case C-324/09)案,將此概念導入商標案件。在該案中,法院認為,若位於第三國的商品之出售要約係「針對」於共同體商標規則(Community trade mark regulation)所涵蓋的領土內的消費者,則有共同體商標規則的適用。若非如是,外國網站運營商,將可輕易規避遵守歐盟智慧財產權法的義務[8]。
UKSC指出,外國網站上的商品營銷活動,對相關地區(在此為英國)的消費者是否具「針對性」,必須從普通消費者(average consumer)的觀點加以判斷。此所謂普通消費者是指一位適度知情(reasonably well informed)且具有合理觀察力(reasonably observant)的消費者。不能單憑英國消費者可以造訪某一個海外網站,就認定該網站對英國消費者具有「針對性」。在回答此一問題時,法院必須對所有相關情境進行多重因素評估,以評價普通消費者的反應[9]。
因此,在本案中,法院必須就Amazon美國網站在被位於英國的消費者瀏覽時的呈現方式,進行詳細、有脈絡的審查。經過審查顯示或提及美國BHPC商品(或類似樣品商品)的網站頁面後,最高法院得出結論,英國/歐盟的普通消費者會認為Amazon美國網站是針對他或她的。特別重要的因素包括:
(i)登陸頁面(landing page)和幾乎所有後續頁面都有提供送貨到英國的訊息;
(ii)明確標示哪些展示的商品可運送到英國;以及
(iii)網站上有一個「審查您的訂單」(Review your order)頁面,提供將相關商品售予英國地址的消費者,並列出英國特定的送貨時間及以英鎊付款的選項[10]。
UKSC進一步指出,本案事實中確實存在若干相反的指標。例如,消費者可選擇使用Amazon英國網站以及Amazon美國網站預設以美元顯示價格等。但就本案而言,這些因素尚不足以撼動法院「針對性」問題的判斷。UKSC也發現,跟美國網站相比,英國消費者透過英國網站下單的送貨時間可能會更快、費用更低,但普通消費者可能不會輕易察覺此點。而且由於Amazon並未在其英國網站上展示及銷售美國BHPC商品,因此這一點與本案無關[11]。
結論
基於上述理由,UKSC駁回Amazon的上訴並維持上訴法院的判決。透過本案判決,UKSC確認了「針對性」原則,不受英國脫歐影響,繼續適用於英國商標法。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