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國家太空中心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福衛八號」模型及光學遙測酬載。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福衛八號計畫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簡稱「第三期太空計畫」)所規劃執行的第一個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計畫,預計將在2025年的第四季陸續發射。福衛八號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規劃兼具重量輕、成本低、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台,作為推動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透過快速複製,未來將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
「福衛八號計畫」的期程預定從2019年至2028年,計畫前身為「台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之微小衛星計畫」,自2017年開始進行關鍵元件發展與衛星系統設計,2019年起正式納入「第三期太空計畫」。福衛八號計畫是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規劃兼具重量輕、成本低、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台,作為推動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透過快速複製,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
福衛八號計畫是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所規劃的主要任務衛星計畫之一,也是其中最首先執行的光學遙測衛星計畫。除了繼續服務福衛二號、五號的民生使用者族群,福衛八號衛星將是台灣第一個引進人工智慧的「聰明」衛星,擁有解析度更高的遙測酬載,以保持台灣在遙測影像上的供應能力,計畫發展六枚解析度高於1公尺的米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佈建衛星於地球軌道561公里軌道構成星系,透過地面影像後處理(super resolution)的方式,達到次米解析度。星系佈建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能力與全球涵蓋之衛星影像(含立體影像)及動態監測資訊,達成全天候、即時性衛星資源需求,守護台灣。
發射年份 | 規劃在2025至2030年陸續發射 | |
整體尺寸 | 120 x 140 X 160 立方公分 | |
總重量 | 約400公斤 | |
任務軌道 | 561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 |
外型 | 立方體,兩側裝載太陽能板 | |
通訊頻段 | S頻段 | |
酬載能力 | 地面取樣距離(GSD):1米(PAN),2米(MS) 酬載頻段:1PAN+6MS |
表1. 「福衛八號計畫」衛星小檔案;資料來源:TASA
福衛八號任務酬載及自主關鍵元件
「福衛八號計畫」任務酬載包含「光學遙測酬載」以及「科學酬載」,以滿足國家需求、提升社福民生以及展示尖端太空技術為主要考量。
「福衛八號」關鍵元件的研發分為「光學酬載元件」、「飛控元件」、「電機元件」與「機械元件」等四大類。「光學酬載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光學主/次鏡、光學濾光片、修正透鏡組、時間延遲積分感測器、線型聚焦面組合、電子單元、次鏡調整器、超低吸溼碳纖複材等。「飛控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GPS導航接收機、MEMS 慣性參考單元、星象儀、反應輪等。「電機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X頻段發送器、X-band天線、太陽能電池晶片、太陽能板等。「機械元件」類別發展項目包含過氧化氫推進模組、太陽能板展開機構、隔振元件、熱電致冷器、相變材料熱沉等。
今年在創博會所展出的福衛八號光學遙測酬載之光機系統組合體,為高解析度的光學系統,採用Ritchey–Chrétien telescope光學架構, 主鏡孔徑為396mm,焦長3927mm,搭配像素尺寸為7um之影像感測器可於561公里高的軌道提供地面解析度一公尺之影像,後處理後可達0.7米解析度。
國家太空中心結合台灣學研界先進研發能量與產業界製造能量,建立台灣關鍵元件發展的產學研合作團隊,在過去衛星任務自主研發元件所建立的基礎上,進行「福衛八號計畫」關鍵元件研發與太空級驗證。除了國家太空中心,福衛八號計畫是由台灣各產業相關單位、學術相關單位、研究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同時採用商規現成的衛星零件(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提高元件自製率與降低成本,並以模組化設計建立標準界面,有效節省人力與時間。透過衛星通用平台的發展,將擴大台灣產學研界參與,建構台灣太空產業供應鏈的雛型架構,以達到關鍵元件自製的目標,藉以奠基台灣的太空產業。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