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86期北美智權報中,我們介紹了2025年亞洲生技大展中來自台北醫學大學與中山醫學大學的特色展品與技術,這一期將繼續接續介紹來自台灣大學的生醫及新藥團隊,以及負責推動生技新創育成的台大NTU SPARK。

NTU SPARK:台灣生技新創育成重要推手
為配合台灣生醫產業發展的需求,針對欲投入藥物或醫療器材產品開發,或已有研發成果但缺乏商品化概念之研究人員,施予產品開發鏈上包括轉譯、醫療法規、智財與談判、行銷與商業規劃等必要的訓練課程,需要透過產學之間的合作培養生技人才,「台灣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訓計畫」(SPARK Taiwan)因而誕生,提供育成團隊與案源全方位的育成及產業化輔導,並投入先期資金協助案源順利發展。目前全台共有7間學研機構投入SPARK Taiwan培訓計畫,累計已協助超過600件生醫案源團隊,和超過3,000名學、研、醫界人員進行創新技術價值化及研發成果商品化。
為突破目前生技產業價值鏈上的關鍵缺口,打破台灣學界重研究卻輕商業化的問題,讓台灣豐沛的生醫研發成果創造產品與價值,由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PARK Taiwan負責人才培育及新創扶植,台大NTU SPARK擔任協助執行機構(ANCHOR UNIVERSITY),協助培訓台灣的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的人才。台大醫學院教授李財坤指出,NTU SPARK計畫師法美國生技產業發展聚落的搖籃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接軌Stanford SPARK 課程、培訓模式及顧問專家,透過受訓學員暨團隊研提的創新前瞻轉譯加值計畫,進行proof-of-value 或proof-of-concept,輔以執行機構自行推派的技術開發教練(coach),以實際案例進行產品開發鏈上轉譯、醫療法規、智財與談判、行銷與商業規劃等重要跨領域人才培訓。

台大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大學,涵蓋管理、電機、資訊、生計、醫學、理工等領域,累積了為數眾多的前瞻及創新研發能量,同時具有台灣最好的醫療體系 — 台大醫院,以及商業化的專屬機構 —產學合作中心與創新育成中心,藉由結合台大各單位之研發能量,整合前瞻研究及實務運作之優勢背景,協助培育早期生技醫療技術之萌芽發展,並提升台灣在全球醫療產業的產值。
OpVerse:元宇宙手術模擬輔助系統
充分的模擬練習及妥善的術前規劃,是成功手術不可或缺的要件,在如今病患意識高漲而數位科技爆發的時代,很多醫學或外科相關的訓練須仰賴虛擬的模型來進行。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共同研發的OpVerse手術模擬平台,協助外科醫師為病患精準執行手術。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江旴恒指出,元宇宙手術模擬輔助系統的核心技術,可以應用在醫學生的解剖教育、輔助手術進行時的傷口選擇,以及精準腫瘤定位三大範疇。OpVerse元宇宙手術輔助模擬系統運用延展實境(XR)技術,能夠無縫融合虛擬與真實環境,創新的虛實整合特性大幅強化了多種醫療應用,廣泛應用於手術傷口模擬、影像導引經皮穿刺技術、病患衛教與溝通、醫學教育與訓練、跨專科病例討論以及遠距連線與協作等領域。透過彌合數位精準度與真實臨床應用之間的鴻溝,系統最終旨在提升手術精確度、改善病患預後,並徹底改變醫學培訓的模式。
舒藤新藥:治療腸躁症腹痛的首創型新藥
「舒藤新藥」為台大創新藥物研究中心主任忻凌偉、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凃佳宏醫師、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余佳慧所共同組成的基礎臨床以及藥物開發的團隊,研發治療腸躁症腹痛的首創型新藥。這款新藥可有效治療腸躁症所引發的疼痛,同時兼顧安全且不具成癮性。目前尚在募資階段,目標在2026年底向美國FDA提出新藥申請。

台大創新藥物研究中心主任、舒藤新藥執行長忻凌偉指出,舒藤新藥專注於開發用於慢性疼痛的創新藥物,特別針對目前無有效治療方式的腸躁症腹痛。此疾病的最大困擾是無預警、長期的腹痛,對患者生活與工作造成重大影響,然而目前並無針對腹痛的有效藥物,臨床多只能針對腹瀉與便秘治療。
舒藤新藥的跨領域團隊在腸躁症患者腸道組織中發現異常蛋白質與神經纖維增生,證實腸躁症患者對疼痛的感知是真實的生理反應,並開發出一款首創的止痛新藥。經過動物實驗顯示,該藥能顯著降低腸躁症模型動物的疼痛,且無成癮性,副作用低,因藥物主要作用於腸胃道,不進入全身循環。
目前這款藥正進行臨床前試驗,舒藤新藥計畫於明年底向台灣與美國FDA提出新藥申請,預計2027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為慢性疼痛患者帶來真正安全有效的解方。
肺癌手術新利器:多功能支氣管閉鎖器
在醫療緊急事件中,醫療人員需要迅速做出關鍵決策,醫療影像成為拯救生命的重要工具。安德斯醫學為台大醫學院所衍生的新創公司,是專注於微型化醫療影像技術的醫材新創公司,利用先進的微型影像技術與超微細的管材,開發出可單次用的內視鏡,旨在提升手術的準確性與安全性,並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同時提高醫療工作的效率。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的普及,肺癌的發現率持續上升。手術在肺癌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階段,皆需要透過肺部手術進行處理。在手術過程中,為了避免肺部的呼吸擺動干擾手術操作,通常需暫停單側肺部的通氣,創造「單肺呼吸」的狀態。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設備包括雙腔呼吸管與支氣管閉鎖器。相比之下,雙腔呼吸管因體積較大且材質堅硬,對呼吸道的傷害風險高出支氣管閉鎖器約十倍。然而,現有的支氣管閉鎖器多為塑膠材質、缺乏靈活性,導致放置困難、耗時,進而影響手術節奏。此外,由於手術中肺部會受到牽引與移位,管路平均每台手術需重新調整約 3.14次,每次都需使用細支氣管鏡重新定位,增加操作難度、延長手術時間,並提高病患風險與整體醫療成本。針對上述問題,安德斯醫學研發出一款多功能支氣管閉鎖器,具有止血、術中持續監測位置之四向轉頭內視鏡。

安德斯醫學科技經理伍皓萱指出,安德斯醫學研發的多功能支氣管閉鎖器具備以下三大創新特色:
- 採用軟性材質,顯著降低對呼吸道的損傷風險;
- 搭載可活動關節設計,提升放置靈活度與操作準確性,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 內建監測鏡頭,可即時監控管路位置,降低手術中因位移而需重新定位的風險。
口健康科技:口腔癌AI快篩系統「OroSaver益口拍」
口健康科技團隊由台大醫學系教授陳世杰領軍,整合醫學影像、口腔醫學、生醫工程與AI專家,開發「OroSaver益口拍」口腔癌AI快篩系統。益口拍利用AI快篩技術,透過手機鏡頭拍攝口腔黏膜影像,2分鐘即可標定口腔癌高風險病灶,準確率超過九成,不用特別跑一趟醫院就能快速、準確篩檢口腔癌,可提升口腔癌早期發現率並顯著降低死亡率。

口健康科技創辦人陳世杰指出,口健康科技目標以創新醫療科技守護全民口腔健康,益口拍產品目前正在臨床試驗,在今年5月申請到台灣的發明專利,此外也透過PCT佈局多國專利,除了台灣跟美國之外,東南亞也是很重要的市場,像是有10億人口的印度,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一名就是口腔癌,也成為口健康科技佈局的重點市場。
衍生閱讀:
《2025亞洲生技大展》2025 BIO ASIA 展出亮點:北醫與中山醫學大學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