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席捲全球!看韓國如何從串流平台市場競爭中突圍
隨著新串流技術的興起,OTT(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平台在全世界展開激烈的內容與市場競爭,而韓國影視內容不只風靡亞洲市場,更持續透過串流影音平台收獲廣大粉絲,全球有超過60%的Netflix會員曾經觀看韓國作品,韓國更是僅次於美國的熱門影視作品產製國。韓國內需市場不過台灣兩倍大,卻能打造出席捲全球的韓流文化,韓國是如何從國際內容產業中突圍而出呢?
OTT服務是一種透過網路直接向觀眾提供的串流媒體服務,能夠不分海內外市場、不受時差限制,一次性將內容推播給觀眾,取代有線電視、廣播或衛星電視等傳統媒體,不但重新解構內容產業的市場生態,並成為當代媒體收視的主...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 評估因應措施刻不容緩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於2023年10月1日進入過渡階段,進口商的第一個報告期將於2024年1月31日結束。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產品才能進入歐盟。CBAM初期管制為5大高碳排產業,包括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勤業眾信指出,CBAM 試行期申報雖不用納稅,但仍注意其作為未來歐盟查核參考之影響。
歐盟官方報告《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指出,CBAM 最初將適用於某些商品和特定前驅物的進口,這些商品和特定前驅物的生產屬於碳密集且碳洩漏風險最大,包括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5大項。隨著範圍的擴...
簡介AI聊天機器人專利分析報告:美中在伯仲之間
自2022年底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生成式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即成為不同領域的業界追捧對象,好像只要跟ChatGPT沾上邊,便會「錢」途及商機無限。雖然目前全球至少有5個國家禁止使用ChatGPT,及10多個國家及地區打算立法規管,但在龐大的商機驅動下,仍有各國科技巨頭紛紛投入ChatGPT的技術及應用研發。
洞燭機先是攻佔市場的關鍵,而自由運營 (Freedom to Operate,FTO) 則是企業必須的商業安全考量,因此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 (PSC) 特別製作了《AI聊天機器人專利分析報告》(下稱《報告》),以「生成式聊天機器人」為主題,針對生成式聊天機...
簡介人型機器人專利分析報告:日本布局早,中國近年成長快
中國人民網研究院於11月27日發布了《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及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冬明撰寫,提供了相關產業的專利佈局與申請策略供業者、學研機構及政府決策單位參考。《報告》顯示,目前人形機器人專利申請主要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法國及美國;其中中國、日本專利申請人總專利數均超過6000件,而中國已成為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和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
人型機器人技術範疇
依據中國於2020年11月19日頒布的國家標準《機器人分類》(GB/T 39405-2020),機器人可被分為工業機器人及服務型機器人兩大類,而服務型機器...
WIPO公布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報告:2022年全球專利申請數創歷史新高、近七成來自亞洲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近日公佈《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WIPI)年度報告,在印度和中國創新者的推動下,全球專利活動再次寫下新紀錄!2022年全球創新者共提交了346萬件專利申請,比去年同期成長1.7%,這也是連續第三年實現專利申請成長,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是2022 年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前五大國家。
2020年和2021年COVID-19大流行,加速了工作和生活模式的轉變、刺激新商品和服務進入市場,也讓商標申請類別數量出現了驚人的成長。但在2022年回歸正常後,商標申請下降14.5%,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s)申請活動同樣繼前四年成長後,2022年...
活化專利 帶動經濟:從歐洲到香港 盤點2023年專利盒政策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於10月25日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也是其在任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當中針對發展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部分,提出了推行「專利盒」(Patent Box)的稅務優惠議案,預計2024年上半年向香港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建議,對由專利所產生的合資格利潤的稅率,由現時16.5%減至5%,以鼓勵更多創科研發、轉化應用及商品化。目前採行專利盒政策的多為歐洲國家,在亞洲地區並不多,像是中國、日本、韓國等專利大國都沒有採取這項措施。究竟專利盒對於鼓勵研發創新及專利商品化有沒有實際助益?本系列文章分兩期刊出,本刊期將盤點2023年歐洲的專利盒政策,再看看英國的實施成果;接著下一刊期會...
中國製電動車將重塑汽車產業版圖?
中國製造 (含中國本土及海外生產) 的電動車全球市占率在最近幾年不斷攀升,於2022年已經過半,遂引起歐盟及美國官員的關注。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於9月初啟動了一項調查,調查是否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盟汽車製造商免受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影響,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電動汽車之所以能以低價競爭,主要是受惠於中國政府過度的國家補貼政策。
至於美國,其《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對電動車及大卡車的激勵措施主要是為了削弱中國企業向美國大量供應廉價電動車的競爭力,並希望可以同時促進電池材料的美國本土採購。不僅電動車,近年來美...
台灣與WIPO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一比
智慧財產局(TIPO)日前公布2022年台灣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受理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較分析。2022年,台灣發明專利申請持續成長,WIPO成長則持續放緩,並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外國人在台灣申請發明專利以日本居首位,其次為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則在WIPO申請排序第一,其次為美國、日本。前十大申請人方面,廠商在兩邊的布局重點不同,台灣以「半導體」占比最高;WIPO則在「數位通訊」布局最多。
根據智慧局統計報告,2022年台灣受理發明專利申請50,242 件,年增2.3%;WIPO部分估計為278,100件,年增0.3%。觀察近五年成長率,台灣除2020年減少...
全球經濟產生結構性變化!現有商業模式面臨新挑戰
近期經濟學家觀察到存在於各個經濟體中的兩種形式變化:除了通常反應時間較為迅速的週期性變化,更值得留意的是結構性變化。結構性變化一般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形成和顯現,而且往往會加重對事件的擔憂程度,例如各國央行現在開始擔心通貨膨脹情形將不再是短暫的現象,而會變成一種常態。
KPMG針對經濟現狀與展望提出觀察,發現恐懼現象普遍存在各經濟體中,這些景氣循環下的結構性變化,很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的軌跡,不僅使全球更容易受到供應鏈衝擊和升息的影響,人工智慧(AI)的新進展也會對現有的商業模式造成新的挑戰。
今年前兩季美國經濟表現顯韌性、中國失去動能
美國2023年第一季GDP成長率向上修正...
善用家族辦公室及家族憲章 為家族企業永續傳承奠定好基礎
家族企業在華人社會中占的比例相當高,從兩岸三地觀之,不少赫赫有名的大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其中不乏公開發行的公司;相信在中小企業中,家族企業的占比更高。常言道:「創業難 守業更難」,對家族企業來說,尤其如此。主要原因是家族企業對於家族治理工具與制度的態度仍趨保守,特別是中小型家族企業,傳子不傳賢的態度仍是根深蒂固。不過,由於近年社會已相當多元化,新興科技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許多家族企業的第二、第三代,都選擇依興趣選擇職業或自行創業。然而,儘管如此,在兩岸三地家族企業的數量還是很龐大,其轉型與傳承仍是值的深入探究的議題。調查顯示,有設置家族辦公室及訂定家族憲章的企業,家族成員間的溝通及企業策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