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五大修正重點

0
2023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司法院指出,這是2008年智慧財產法院成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實施以來,最大的一次修正。從原來的41個條文,一口氣增加到77個條文,成長將近一倍,複雜度也跟著提升。為了讓關心智財制度的讀者,可以掌握這次修法的重點,北美智權報將從本期推出《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系列報導》,分別針對本次修法的重點概要、修法後引入的新制度、修法後對於專利侵權訴訟和營業秘密訴訟的影響進行相關報導。 九大修正重點    由於本次修法新增的制度非常多,可藉由司法院、行政院於2022年10月向立法院提出的草案總說明中,所提出的十大修正重點,來概括這次修正的10...

拉脫維亞智財權概觀及申請近況

0
拉脫維亞共和國通稱拉脫維亞(拉脫維亞語:Latvija,英語:Latvia),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歐洲東北部,為波海三國之一。拉國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2022年總人口數約190萬。2022年,拉國於全球創新指數(GII)中在132個經濟體中排名41。 拉國為北歐理事會(Nordic Council)、歐盟(EU)、北約(NATO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歐盟委員會 (EC)、聯合國 (UN)、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2022年台灣智財權數據:外商發明專利申請突破3萬件!

0
2022年經歷了俄烏戰爭、物價狂飆還有資訊產品需求不若以往,廠商的台灣智財權佈局力道也因此大受影響,包括設計專利跟商標的申請量都不盡理想,只有發明專利受到半導體產業鏈的支撐還能維持正成長。但儘管如此,從宏碁、蘋果還有飛利浦等廠商的動向來看,資訊硬體產業對於設計專利的重視程度也漸漸在提升當中。 綜觀2022年3項主要智財權申請數據,除了發明專利申請量維持成長外,設計專利以及商標都呈現衰退。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22年突破了5萬件,比起2021年增加了2%;至於設計專利和商標申請量,則分別比2021年減少了550件(7%)和1200件(1%)。 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20年後,已經連續...

面對即將來臨的專利商標審議新制,智慧局準備好了沒?

0
在北美智權報324期《林宗宏:導入對審制能讓有切身利益的當事人充分主張,專利師公會樂觀其成 》一文中,簡介了法律界專業人士對專利商標審議新制的看法及期許。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產業界還是法律界人士,對即將來臨的審議新制都相當期待,但面臨「翻天覆地」的改革,主要的主管單位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智慧局,TIPO)究竟準備好了沒有?本刊期便由智慧局法務室主任何燦成及商標權組商標高級審查官兼商標品質推進小組召集人王德博細說分明。 雖然照目前修法進度來研判,應該最快也要2025才有可能正式生效;然而,由於此次變革幅度很大,除了智慧局和相關代理人外,廠商、企業等專利/商標權人也應提早做好準備,以面對即將...

期待以可靠穩固的智財權強化國力 USPTO 《2022-2026年戰略計劃草案》 徵求公眾意見

0
2023年1月6月,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發出公告,表示USPTO正在就《2022-2026年戰略計劃草案》 徵求公眾意見;民眾可以於2023年2月17日之前透過電子郵strategicplan@uspto.gov將意見反饋給USPTO。最終版本的2022-2026戰略計劃將於2023年春季在USPTO官網的戰略規劃網頁 (Strategic Planning webpage) 上發佈。 USPTO的計劃草案提出了5大目標,分別為 (1) 推動具包容性的美國創新力及全球競爭力;(2) 促進可靠的智慧財產權的高效傳遞 (IP);(3) 促進保護智慧財產權免受新的和持續的威脅;(4...

歐盟數位經濟雙法終於塵埃落定,2023年啟動監管措施

0
為了打造公平、開放、透明且負責的數位競爭環境,歐盟在2020年提出《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 DSA)與《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 Act, DMA)草案,歷經近兩年協商及立法程序之後,DSA與DMA均已於2022年11月生效。 關於DSA與DMA如何維護安全數位環境以及建立公平數位市場,第276期已介紹若干重點(可參見前文:歐盟邁向數位單一市場的新里程碑:數位服務法(DSA)與數位市場法(DMA))。以下將從使用者/消費者、企業及線上平台三者角度,再次彙整DSA與DMA所制定的新遊戲規則概要。 DSA與DMA如何保護使用者/消費者...

TIPO修正「專利審查基準」第1篇 已於2022年12月1日生效:重點整理

0
「專利審查基準」第1篇程序審查及專利權管理第1章、第3章至第8章、第14章、第17章、第19章、第20章已於11月初修正完成,並於2022年12月 1日生效。智慧局TIPO表示,為配合法規解釋及司法判決落實於專利案件程序審查,這一次的修正除修正各章節內容外,也同時導入案例式說明,希望能讓各界清楚理解審查實務情形。另一方面,為因應後疫情時代之數位轉型趨勢,TIPO放寬了專利申請案檢附證明文件採電子簽署之態樣,期使審查基準更臻完善。 TIPO整理了這一次修正重點,歸納如下: (1) 第一章申請專利及辦理有關專利事項之程序 1.2.4 電子送件之簽署一節,因應電子簽章發展趨勢,基於專利...

全球最低稅負制2023年上路,各國爭奪課稅權

0
隨著全球對於疫情由對抗轉為共存,各國政府重新開始關注稅制改革,鞏固稅基最重要的就是租稅資訊的透明度,2023年即將實施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藉由稅收兩大支柱佈下天羅和地網,而各國政府為避免課稅權流失,勢必將相繼導入最低稅負制,台灣目前共有439家跨國企業及外資在台子公司符合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最快2023年就會受到影響。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及歐美各國等137國於2021年10月8日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敲定改革國際稅收制度的兩大支柱關鍵內容。KPMG安侯建業國際租稅諮詢服務主持會計師丁傳倫指出,第一支柱是針對大型且獲利能力最高的跨國企業,部分利潤要重新分配,門檻是全球營收超過2...

再生醫療三法變兩法,生醫產業將受惠三大利多!

0
多方關注的《再生醫療三法》目前正在行政院審查,力拚今年送立法院審議。為了加快審查速度,將從「再生醫療三法」簡化為「再生醫療二法」,新法將有助於細胞治療走向製劑發展階段,降低細胞治療的成本、擺脫富人醫療的批評,並有條件許可第二期製劑,加快運用在急迫的病人身上,縮短臨床治療的應用時間。 自2018年《特管辦法》納入細胞治療技術後,累積至今年9月底,全台共核准170件治療計畫、受惠病患約800人。細胞治療在台灣尚未發展成熟,《特管法》開放的是患者取出自己的細胞培養「自體細胞」治療,治療費用成本仍比外國高,被批為「富人醫療」。根據統計,再生醫療療程的平均花費為新台幣180萬元,是多數病患無法...

Fintiv立案基準滿兩周年,PTAB更須強化公信力

0
為了使專利無效的審查程序更加完備,美國在2011年的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 AIA)中成立了專利初審及上訴委員會(PTAB),並以核准後複審(PGR)、多方複審(IPR)等更嚴格的程序,對專利有效性的爭議進行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套程序均以更傾向司法用語的「審查(Review)」取代傳統行政作為的「複審(Reexamination)」,意味著PTAB雖然仍屬於美國行政體系的一部分,但功能定位上已經有相當的司法性質。 但如此一來,PTAB難免與既有的法院審判產生矛盾。歷年來,關於這兩者之間的分工、定位和衝突解決已有不少判決先例,PTAB內部也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