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業如何利用NPE強化技術競爭力?

0
科技業者一提到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業界俗稱為專利蟑螂)往往都避之唯恐不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科技大廠,選擇將專利出售NPE,使得兩者原本的敵對關係發生變化。對於台灣廠商來說,適時、適度與NPE進行專利交易除了可以減輕財務負擔,還可以積極地提升技術佈局強度,其實相當值得嘗試。 本刊前文(NPE朝大型化發展,2020年美國興訟量大幅成長)曾經提到,縱使2020年全球都面臨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但NPE的訴訟、授權活動卻不減反增。其中原因,固然有部分是一般企業在此段期間的營運策略轉趨保守,給了NPE可趁之機,但大型化的NPE掌握的龐大專利資產...

創造雙贏:防禦型NPE的商業模式

0
過去10年來,由NPE訴訟發起的專利訴訟,平均約占所有訴訟的30%,但在過去幾年中,NPE訴訟的比例顯著增加,在2020年時,42%的新專利訴訟活動是由NPE提起的,這表明企業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 防禦型NPE則在專利交易中介機構市場中扮演正面的角色,透過購買專利權並向繳納會員費的成員進行許可的模式,不但提升專利在市場上的價值,並使其成員避免訴訟成本,可謂提供雙重利益。 任何製造、銷售或使用基於技術的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都面臨著因專利侵權而被起訴的真實風險。2010 年以來,已有超過25,000 家公司因侵權被起訴,面臨風險的公司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每年花費在法律費用的成本高達數十...

申請量年年增長,智慧局如何規範商標惡意搶註?

0
為了遏止商標浮濫申請的亂象,美國與中國大陸在這兩年紛紛端出各種行政與立法措施。雖然台灣的惡意商標註冊問題還沒那麼嚴重,但仍然有不少人「明知故犯」,也使得智慧局計劃透過修法來進一步完善台灣的商標管理秩序。 過去10年間,台灣的商標註冊數據,雖然不像美、中一般呈現暴衝,但確實也增長不少。根據統計,2011年時台灣商標的申請註冊量還不到7萬件,但在2020年時就已經超過了9萬件,10年內的成長將近30%。同一時間內,商標公告量也有顯著成長,2011年時公告註冊還不到5萬件,但隔年就增加到6萬件以上,至2020年時也逼近了7萬件大關(圖1)。 台灣商標註冊量近年來穩定成長 不過,...

活用商標監視鞏固您的商標立於不敗之地

0
什麼是商標監視? 商標監視是透過對於各國或各區域組織(如歐盟)的商標新申請案或商標公報的監視,以利及早發現與自己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申請案。因此,商標監視是商標權人賴以保護自身商標權益的重要手段。 可以放心讓商標主管機關把關近似商標? 雖然各國/區域商標主管機關都會審查商標申請案,並以核駁的方式過濾掉那些與在先商標相同或近似的申請案。但有時候,由於審查員主觀心證的不同,難免會有審查員主觀認為非近似商標而判定註冊成功的商標,卻為在先商標權人認為近似度高。於是,能否及早得知近似商標已提出申請,對於在先商標權人來說,就是維護商標權益的一大關鍵。 目前僅有少數商標主管機關可以發揮類似商標監...

大陸手機市場再迎新週期,不變的是技術和專利話語權之爭

0
有人銷量暴漲,有人份額縮水;有人更換跑道,有人徹底離場。 2021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呈現出的週期性變化,估計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這種週期性調整或變化,既有技術進步的推動,也有地緣因素的干擾,當然,更重要的是,還是市場競爭使然。 剛剛結束的2021年5月,應該是這種「各奔前程」最具代表性的月份。 比如,小米發佈2021年一季報告宣稱「手機出貨量達到4940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69.1%」,而LG電子則對外宣告「停止手機生產,完全退出市場」,從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記錄的訊息顯示,中興通訊近期向OPPO轉讓了至少47族專利。 而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不斷變化的格...

AI創新高品質專利保護之佈局策略

0
前期文章「人工智慧AI領域「後起之秀」:百度智財權策略解密 」從創新主體的角度審視了高質量AI專利的申請及佈局策略,這一期智權報換一個角度,從資深代理人的角度出發,分析AI專利的問題點、解決方法以及探討AI創新高質量專利要如何佈局。 截至2020年10月為止,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CNIPA) 於AI領域專利申請量達69.4萬件,相較2019年的44萬成長58%。雖然申請量成長很大,但在授權的部份,則排名改變不大。北京同立均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國內代理部總監張娜指出,總體來說,AI領域專利審查期比較長,粗略的統計大概平均周期為28.6個月(見圖1)。據CNIPA 的數據指出,202...

漫談新設商業法院之人與事

0
民事訴訟法及非訟事件法之特別法「商業事件審理法」(下稱「商審法」)即將於今年(2021)7月1日施行。新法施行後,重大商業事件將設置專責法院審理,由現有之智慧財產法院合併商業法院成立「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司法院冀望新設商業法院可妥適、迅速及專業解決商業紛爭,而能否達標,最重要的還是人事的安排及制度的設計,且由於商業法院係與現有之智慧財產法院合署辦公,因此對智慧財產法院會產生何種影響,也是本文想要漫談的內容。 制度能否妥適運作,人事最重要。依據「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之相關規定,商業法院將採三位法官合議審理所有商審法所定重大商業事件。另將智慧財產法庭及商業法庭分流,不同專業法庭之...

比亞迪領跑大陸新能源車市場,專利數穩坐第一

0
2008年,比亞迪的首款新能源汽車F3 DM在深圳上市,13年後,比亞迪新能源車銷售累計突破100萬輛,成為大陸新能源車第一個達成百萬銷售的品牌。要發展新能源車,技術能力是關鍵,比亞迪已掌握近萬件的新能源車專利,並自主研發主打安全的「刀片電池」。 根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大陸《新能源汽車專利20強企業榜單》,位居榜首的比亞迪掌握新能源車的9426項專利,比第二名重慶長安汽車(5243項)跟第三名北京新能源汽車(4005項)的專利數總和還要高,比亞迪擁有的新能源汽車專利,專利是其他19強平均專利數的7倍。比亞迪不僅在專利佈局上大幅先其他大陸新能源車廠,更是大陸首個進入銷量「百萬輛俱...

從專利申請看人工智慧AI應用趨勢

0
毫無疑問的,人工智慧AI是近幾年科技業界的顯學,早期可能只是覺得AI很炫,像是互動式AI機器人或是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的AlphaGo等等,一般人對AI的應用還不太了解。然而,近2年新冠疫情肆虐,AI技術只是小試牛刀,已經讓人大開眼界;像是智慧測溫、智慧醫療、智慧運輸等等,這些應用都是無接觸式完成的,大大降低了染疫風險。其實,AI的應用又豈止如此,從近年來申請數量不斷攀升的AI專利來看,AI技術的發展仍有一段路要走,也有許多潛在的應用市場待開發。 如果要觀察一項技術在市場的發展,產量、產能、產值…這些都已經是後端的數據了,如果有什麼偏差的地方需要修正,能修正的幅度通常是有限的;如果是面對...

人工智慧AI領域「後起之秀」:百度智財權策略解密

0
如果從人工智慧AI的技術發展史來看,中國的百度公司可以說是後起之秀;如果從專利申請的角度來看,與IBM、Toshiba、Samsung和Microsoft這些老鳥相比,也可以說是相對的「菜」。然而,百度這個「後起之秀」已成為中國市場人工智慧領域的霸主,據《2020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為止,百度於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所申請的AI相關專利達9,364件,專利授權數為2,682件,高據榜首。此外,在2018年3月發表的WIPO Technology Trends 201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報告中,百度是唯一一家入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