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 文章來自 Naipnews.members

Naipnews.members

1726 貼文 1 評論

專訪智慧局局長洪淑敏 談創新、談專利、談政策、談兩岸

0
2016年,對台灣專利界而言,雖然說不上是多事之秋,但卻可堪稱是變動快速的一年 。首先是去年底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新舊交替,於2016年為專利師公會帶來全新氣象;接下來,7月的時候,見證台灣專利發展史的前局長王美花,離開了服務17年的智慧局,高升為經濟部常務次長;然後,到了8月分,原副局長洪淑敏正式接下局長重任,繼續為台灣的專利界打拼。 除了人事交替外,2016年也是新科技崛起及企業力求轉型的一年,在此影響下,專利的申請也有不同的面貌。像是Fintech(金融科技)及綠能科技等技術,在企業求新求變加上政府大力推廣下,今年在這2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即有明顯的成長。「科技來自人性、專...

散出型晶圓級構裝 (Fan-Out WLP)之技術與挑戰

0
由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對於可攜式(Portability)及多功能(Multi-function)之需求,迫使微電子構裝發展朝小尺寸、高性能、及降低成本前進。晶圓級構裝(Wafer Level Package; 簡稱WLP)具備縮小構裝尺寸之優勢,剛好迎合行動電子產品之市場趨勢。 然而,傳統WLP構裝是將晶片的I/O點,經由散入(Fan-In)技術將凸塊以矩陣式( Area Array)排列於晶片面積內,簡稱為Fan-In WLP。然而,決定晶片是否可採用散入(Fan-In)技術構裝之前,必須同時評估元件尺寸、I/O接點數及間距等因素,進而確認晶片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的連接點。 前段I...

專訪周延鵬:錯誤的政策讓台灣智財發展空轉30年 未來該怎麼走?

0
周延鵬:「以我在智財界32年的觀察,政府在智財領域沒有做過什麼有意義的事情,而且太依賴學術界及法人研究單位,也因此把台灣的智慧財產發展給葬送掉。過去台灣ICT產業在專利方面都做錯了,並沒有形塑成國際專業能力,只是大量依賴學術界及法人研究機構,積非成是,將錯誤的觀念透過學校及法人單位,大量擴散出去,擴散到業界再繼續發揚光大,這就是台灣專利沒辦法翻身的原因。更嚴重的是我認為如果大陸專利界在這一輪創新創業政策中起來,那未來台灣廠商連在大陸立足之地都沒有。」 針對最近盛傳高通 (Qualcomm) 智權部門即將與其IC設計本業分家一事,特別約訪了前鴻海法務長,現任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及賽恩...

霍夫曼的黃色小鴨當然有著作權!

0
做為一個藝術創作,霍夫曼的黃色小鴨當然有著作權。霍夫曼沒有或沒法把其漂浮水面之巨大黃色小鴨創作申請設計專利或商標,並不表示他人就可以任意瓢竊此一創意,推出自己的山寨版黃色小鴨,法律規定必須如此,大家必須有此正確認知,我國才能叫做尊重智慧財產權。 荷蘭概念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創作的大型充氣黃色小鴨(Rubber Duck)藝術品(台灣稱其為「黃色小鴨」;大陸稱為「大黃鴨」;香港稱為「巨鴨」或者「橡皮鴨」),巡迴造訪世界各地港口,喚起大家對於童年在浴池裡與黃色小鴨共浴之歡樂記憶之後,造成群眾觀賞風潮,因此各種「山寨版」黃色小鴨事件也層出不窮,在台灣也鬧出著作...

漫畫才子蕭言中:童年玩出創新與競爭力

0
蕭言中的童年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場失敗的悲劇:因為成績不好而沒有零用錢、被老師視為壊學生;因為上課不專心愛畫漫畫逗同學笑而常被老師罰站;因為小學作文寫志願是當漫畫家而被父母直接放棄……這一切都是蕭言中童年的困境。但他並沒有因此被打倒,反而是越挫越勇,想盡各種辦法去解決自己的困境。像沒錢買玩具就自己動腦動手找天然材料製作,結果做出來的風箏比誰都高,燈籠也是最漂亮的;被標籤為壞學生沒同學跟自己玩,就努力畫漫畫逗同學笑,讓同學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樂子的人,跟他在一起很有趣;國中時候為了把妹而玩遍樂團的各種樂器。這些在大人的眼中都是在玩,但蕭言中事後回想認為這是一種訓練,藉著這些成長中不斷的訓練,他後來在很...

《堵住水壩的少年》- 讓作者笑到爬著過馬路的創意

0
《童話短路》是台灣漫畫才子蕭言中於1985年在中國時報連載的漫畫作品,當時十分受歡迎,可說是風靡一時;後來結集成書後也多次再版,相信許多5、6年級,甚至是7年 級的讀者對於這一系列的漫畫創作都有 相當深刻的印象及記憶。 在接近2年的連載時間內,蕭言中 為童話短路此一系列創作了600多幅漫畫 ,在這邊要介紹的是其中一幅 經典之作《堵住水壩的少年》,這也是蕭言中的代表作之一。 原本是很感人的情節… 有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網路盛行後,現在的小朋友可能比較少看課外讀物,對童話的認識也可能僅限於白雪公主、醜小鴨、三隻小豬…等等較為經典的故事。《堵住水壩...

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如果教授隨便以論文應付升等,我也會隨便把他弄掉

0
前陣子有媒體報導國內教授平均薪資水平與日、韓、香港及新加坡比較,總結是台灣教授的薪水太低了,難怪人才會出走,理應加薪。在另一方面,報導指出也有學生抱怨,表示老師只在上課的時候才出現,平常都找不到人;加上指導學生可抵扣學生的結果,那每周只要授課5小時,一個月只工作20小時即可月入10 萬。這種現象在國立大學尤為普遍,這主要是由於國立大學教授形同公務員,只要例行的考核過關,就不會有被免職的問題。然而,國內首間被選為「大學自主治理方案」推動範例的國立成功大學(成大)校長黃煌煇卻認為沒有那麼簡單,他說:「如果教授隨便以論文應付升等,我也會隨便把他弄掉。」 最近成大的鋒頭很健,除了因為被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