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大學註冊於教育服務之商標是否可阻止他人販售商品?美國第十一巡迴法院Sportswear Inc. v.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Inc.案
專門印製紀念商品的廠商,未經藝術學院之授權,就使用於紀念商品上並販售,因而被藝術學院控告侵害其商標權。美國法院一度認為,由於學校註冊商標指定於教育服務類,不及於商品類,故不構成侵權。但最後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於2020年底的Sportswear Inc. v.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Inc.案判決認為,被告的使用仍然會讓消費者產生關聯性混淆。
藝術學院的商標與侵權事實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 (The 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簡稱SCAD)向美國專利商標局註冊了幾個聯邦商標,包括「SCAD」和「SA...
法國已通過逐步開放汽車外觀可視零件的競爭市場(一)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順利運行的重要保障,公平競爭原則體現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協定和協議中,貿易自由化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壟斷在今天的現代經濟中很少見,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它們給消費者和整個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反壟斷法、技術創新、放鬆管制和全球化將大多數壟斷企業掃入了歷史的垃圾箱。
汽車外觀零件產業不符合任何自然壟斷的定義,OEM零件的製造商也不應享有受到法律保護的壟斷地位。這個觀念很早就在歐洲萌芽了,1986年英國的上議院在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 Ltd. v. Armstrong Patents Co. Ltd.案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導...
如何因應標準必要專利的過度宣告 ? 善用 SEP 即時資料及人工智慧比對分析技術
過度宣告:為什麼一些標準必要專利實際上沒有真的「必要性」?
在研究標準必要專利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SEPs)的相關資訊時,我們常常會懷疑,許多被宣告為「標準必要」的專利,是否確實符合技術標準並具備必要性。
這種外觀上被宣吿為「標準必要」,但實際上不符合技術標準且不具備必要性的普遍情況,就是所謂的「過度宣告」。
題為《標準必要專利的過度宣告和必要性決定因素》(Over-Declaration of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and Determinants of Essentiality, Robin Stitz...
人工智慧應用與產出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談談Creative Commons的觀點
由卡拉揚研究所(Karajan Institute)所長Matthias Röder博士帶領團隊,利用貝多芬留下的手稿和大量交響曲資料訓練人工智慧(AI),終於在2021年完成《第「十」號交響曲》作品,於10月9日在波昂首演並且發行完整錄音,一補樂聖當年的遺憾。人們樂於談論也希望知道的是,AI是否真的能和人類一樣創作、甚至成為權利與義務的主體?
2019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首度舉辦「智慧財產與AI對話」論壇,匯聚各領域的專家及相關人士,期望廣泛討論AI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發展和影響,並且思索往後的政策規範方針。根據2018年調查,目前已有20多個智慧財產權主管機關運用AI提...
三方勢力混戰,電動車市場究竟會有多大?
2020年全球科技製造業最熱門的話題,當屬電動車無誤,除了龍頭特斯拉(Tesla)以外,包括傳統車廠與新創業者都開始展現實力,鴻海集團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也剛在10月中發布了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整個市場愈來愈熱鬧。
這只是開始而已。資策會市場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蘇奕霖指出,從政策推動、充電設施、價格三大因素來看,到2030年時,全球電動車的累積數量,可望從2020年的1100萬輛左右,成長至2億3000萬輛至1億4500萬輛之間,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30%。
三大因素當中,政策的影響最大。蘇奕霖指出,許多主要國家已經端出了禁售燃油車、甚至是完全零排放的實行路程,例...
我國減碳技術兩大重點專利佈局領域:節能及替代能源
「2050 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減碳技術的研發不僅可促進「淨零碳排」,更是創新科技很好的商機。智慧局 (TIPO) 依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於2010年建立的綠色目錄 (WIPO IPC Green Inventory) 七大類別主題完成「減碳技術發展之專利地圖」(下稱《報告》),內容包括近10年相關產業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以及各技術主題之主要專利申請人其具有參考性之案例分享,提供我國相關業者發展方向及技術分析的重要參考。
此外,TIPO於全球專利檢索系統 (Global Patent Search System,GPSS) 已完成「綠色技術專區」,依據WIPO綠色目...
低軌衛星的潛力創新應用
從2014年起,衛星營運商SpaceX 與OneWeb提出低軌道衛星(LEO)星系布建計畫,帶動全球衛星業者加入低軌衛星布局。低軌衛星憑藉著低延遲、覆蓋廣之優勢,與下世代無線通訊技術、全球行動通訊業者整合,預期將在航空、海事、企業、電信和政府網絡等各大領域,打造出新興的商業應用模式。
全球5G行動通訊服務自2019年正式邁入商用,預計至2025年5G連結普及率將達到 21%。在5G商用後,下世代無線通訊成為產業發展重要議題。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日前舉辦低軌衛星通訊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業者分享低軌衛星的商用服務展望。
Telesat商用及產品發展總監Manik Vin...
國際低軌衛星通訊市場展望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近期首度發布,將於2022年完成Rel-17版本,並首度納入非地面波(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通訊。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過往為兩個獨立發展的產業,自3GPP納入NTN後,未來兩大產業可望有更多合作機會。從2021年起,低軌衛星服務商陸續邁入商用,全球衛星通訊產業將擺脫Covid-19疫情影響,預估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將達2,950億美元、年成長3.3%。
全球寬頻上網仍存在服務缺口,2019年仍有49%的人口(37億人)無法上網,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中,亦有13%的人口沒有網路,顯見地面通訊網路無法滿足所有聯網應用場景,而...
重視技術說明的專利審判環境 — 從專利舉發聽證案談起
個人曾在今年即2021年3月接受北美智權報專訪時,提出「期待一個更重視技術發明的專利審判環境」,即期待能藉由專利舉發聽證,過渡至專利複審委員會,讓當事人能在重視技術說明的審判環境下,在充分掌握技術爭點的審查委員面前攻擊防禦,以提升專利舉發之審查品質,並進而帶動專利訴訟之效能。
臺灣的專利舉發制度原則上採書面審查,為提升舉發審查之品質,且為專利行政救濟採對審制(即由權利人、舉發人互為對造當事人)作準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自2018年3月底實施專利舉發案件聽證作業方案,歷經2019、2021年之多次修正(最近一次為2021年2月),已使專利舉發聽證制度日趨完善。
個人自...
台灣應善用私募股權基金推動產業轉型
過去在台灣一提到私募股權(PE)基金,總會認為是外國大型投資機構專屬的領域,甚至給人股市禿鷹的負面印象。但這幾年來台灣也有愈來愈多的本土型私募基金案例,不但投資的標的更為多元,也已經開始成功獲利出場,增強資本市場對本土私募基金業者的信心。未來,在政府監管機制逐漸完善、以及世界各國逐漸進入疫後復甦的趨勢推動下,台灣私募基金的發展前景應十分可期。
正如同本刊前期文章(Gogoro選擇以SPAC模式赴美上市對台灣的啟示)所提及,在全球資金成本極為低廉的環境當中,各類型的投資活動均十分熱絡。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就指出,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私募基金的活動在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