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 文章來自 Naipnews.members

Naipnews.members

1416 貼文 1 評論

誰是正港光纖之父 ? 從高錕離世說起‧‧‧

0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光纖之父」(The Father of Fibre Optics)? 這個問題很有趣。如果你在Google搜尋引擎用中文輸入「光纖之父」,第一個跳出來的結果會是高錕,但如果用英文輸入「The Father of Fibre Optics」,排名第一的結果會變成印度學者Narinder Singh Kapany,難道跟電話發明人一樣,「光纖之父」同樣鬧雙胞?隨著高錕的去世,讓我們在緬懷之餘,也同時複習一下光纖通訊的發展歷史吧! 9月23日,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高錕教授在香港病逝,享年84歲。從高錕逝世到追思會。香港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因為高錕跟香...

人在廊簷下:台灣民眾申辦大陸居住證的利弊得失

0
最近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居住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便民措施的背後其實隱含高度的政治意味。一方面居住證確實有利於台灣人在大陸發展,但卻涉及的所得稅務及強制納入社保等疑慮,相對於年輕的台青對申辦居住證的熱忱,老一輩的台商或台幹的申辦意願則相對不高。號稱在大陸地區發展的台灣人高達百萬,但迄今申請人數仍不到三萬,數字背後一定反映一些脈絡。筆者認為應該諒解申辦居住證的台灣人民確實有各種「人在廊簷下,不得不低頭」的苦衷,但在大陸地區的台灣人對於申辦居住證也充滿各種疑慮,疑慮未解開之際或已建立申報及管理機制之前,不應該動輒以政治操作為由,而剝奪申辦居住證者的公民權利,讓長年奔走於兩岸的台灣人,內心的政治疏離...

葉雪美:設計師們,說個好故事吧!

0
今(2018)年剛從智慧局退休的葉雪美,是北美智權報最資深的專欄作家。每一個月,葉雪美都會幫台灣的廠商做功課,搜羅全世界重要的設計專利領域中的最新判決進行深度分析。這些扎實的內容,都得歸功於她在設計領域耕耘了超過三十年的寶貴經驗。 這幾年,設計專利在台灣突然成為了顯學。首先,以每年專利申請的統計數字來看,當發明、新型專利的申請數量都呈現萎縮時,只有設計專利的申請量不但維持穩定,甚至還出現微幅成長。此外,蘋果公司(Apple)與三星(Samsung)的手機設計侵權大戰,更於今年四月被判出超過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金。 前智慧局(TIPO)專利審查官、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葉雪美就在文章(Appl...

台灣企業要申請PCT,該選USPTO還是SIPO?

0
拜某部長所賜,使得專利的PCT國際申請議題躍上重要的新聞版面,讓平常對專利不甚了了的國人,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這對於國民教育來說,是一件好事。而對專利業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溫故知新的好機會,除了對PCT國際申請的流程及優缺點再複習一次外,在分享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新」發現,讓專利業界人士對PCT有新的體認。 日前,專利師公會於新竹舉辦了《企業智權管理實務交流會》,以大數據時代的全球專利布局為主軸,邀請了免疫功坊的專利師滕沛倫及德高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車慧中,分別就「專利連結對於全球布局政策的影響」及「中國PCT申請」兩大主題,從策略及實務面,和與會者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由於最近PC...

政大智財所助理教授陳秉訓 ─ 錯過了DRAM起飛的年代,轉戰智財迎風遨翔

0
19年前,一個年輕人從研究所畢業之後,選擇了DRAM廠的製程工程師工作,但剛好錯過了DRAM起飛的黃金階段,他並沒有耐心的等待下一波半導體景氣循環,而是毅然決定轉換跑道,一頭栽進智財的領域,進入事務所當專利工作師。因為他知道智財受景氣影響不大,鮮少供過於求的問題,永遠在風口上。 熟悉北美智權報的讀者,應該對於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助理教授陳秉訓並不陌生。他在電子公司擔任過製程工程師,也曾在專利事務所擔任專利工程師,因為憧憬進入科技公司擔任法務,放下工作遠赴美國苦讀法律三年,但沒想到最後法務沒當成,卻搖身一變成為在大學教專利的熱血老師。 向來喜歡研究新東西、分析事情的陳秉訓,從...

吳冠賜:環境改變帶來的機會,專利界不能錯過!

0
從去年開始,在公會的爭取下,專利師的職前訓練正式回歸專利師公會,再加上一連串的國際參訪、實務界交流等活動,專利師公會這兩年變得熱鬧不少。之所以會有這些新措施,是為了回應大環境的一連串變化,讓專利師也能跟上甚至引領產業界的新需求。 從2017年開始,國考及格專利師的職前訓練權責,從智慧局轉移至到專利師公會手上,課程內容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我們加進了很多專利師在工作職涯中會遭遇的實務問題,」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舉例,除了基礎的專利審查基準課程外,也安排了拜訪智財法院、專利侵權與自由運作(FTO)分析、專利授權與契約、甚至還有事務所設立與管理……。 「老實說,審查基準他們在考試的時候都考...

百年時空交錯的清華大學:電影【無問西東】的反思

0
由李芳芳編導的電影「無問西東」,以清華大學百年不敗為歷史背景,刻劃出四段不同時期卻彼此交錯的故事,於本文截稿時票房已突破七億人民幣。無問西東還帶出弦歌不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是一座為鞏固民族與對日抗戰而生的傳奇學校。事實上,筆者不知無問西東是否會在台灣上映,但希冀藉由此文考究一下清華大學的歷史,尤其梅貽琦、蔣南翔兩位校長在兩岸清華的校史上的地位與貢獻,庚子賠款的新竹清華與又紅又專的北京清華在歷史上分道揚鑣了,一隻筆真的寫不出兩個清華?值得玩味。 由李芳芳編導的電影「無問西東」,以清華大學百年歷史為基礎,譜寫四段不同歷史時代的清華人故事,於本文截稿時票房已突破七億人民幣,成為一部老少...

從科技人到法律人 世新智慧所所長葉雲卿的心路歷程

0
自2018年8月始,世新大學的《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將更名為《智慧財產暨傳播科技法律研究所》,此更名計劃已經報請教育部,並已獲准。究竟為什麼要更名?為什麼智慧財產與傳播科技要揪在一起?這個就要由世新《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所長葉雲卿來說分明。此外,在跨領域才是王道的年代,葉雲卿還會分享如何從一個科技人轉型成為法律人的心路歷程。 在以前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一般大眾都沒有「廣播」(broadcasting) 的權利及能力,必須要拿到執照及許可,才可以從事大眾傳播及媒體業,才可能進行「廣播」,一般普通人只能在自己小圈圈進行小眾傳播;那時候幾乎一套廣電法就可以涵蓋大眾傳播業的法規需求。然而,在網路盛...

吳冠賜:在台灣,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專利

0
在第一年的任期內,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不只對外推銷台灣的專利環境,對內也首開先例,廣納產業界加入專利師公會的行列。在他看來,台灣專利的問題不只是量的衰退,更有質的困窘;若是想要徹底改變質、量均差的問題,吳冠賜認為,還是得靠專利從業人員自己。 「德國去了三次、日本也去了三次、大陸也去了三到四次……」,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細數,從年初上任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會帶著公會成員往其他國家跑,拜訪各國的專利師組織,目的就是希望對方國家的企業能到台灣來申請專利。「很多國家都對台灣有興趣,想要來台灣申請。」 吳冠賜觀察,連續幾年內,台灣的專利新案申請量逐年下滑的趨勢,在這兩年內應該可以稍微打住。「以...

專訪智慧局局長洪淑敏 談創新、談專利、談政策、談兩岸

0
2016年,對台灣專利界而言,雖然說不上是多事之秋,但卻可堪稱是變動快速的一年 。首先是去年底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新舊交替,於2016年為專利師公會帶來全新氣象;接下來,7月的時候,見證台灣專利發展史的前局長王美花,離開了服務17年的智慧局,高升為經濟部常務次長;然後,到了8月分,原副局長洪淑敏正式接下局長重任,繼續為台灣的專利界打拼。 除了人事交替外,2016年也是新科技崛起及企業力求轉型的一年,在此影響下,專利的申請也有不同的面貌。像是Fintech(金融科技)及綠能科技等技術,在企業求新求變加上政府大力推廣下,今年在這2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即有明顯的成長。「科技來自人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