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 文章來自 Naipnews.members

Naipnews.members

1362 貼文 1 評論

製備成本下降、應用範圍增廣:氫能源未來充滿想像空間

0
本刊在前文(EPO專利報告:製備氫燃料,水電解技術未來可期、WIPO發佈氫燃料電池專利報告,中國專利申請量領先全球)曾經介紹過在淨零排碳的國際趨勢化,氫氣產業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那麼,氫能源到底有什麼魅力,引得世界各國紛紛投入呢? 隨著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漸漸成為全球共識,揚棄傳統碳能、擁抱再生能源也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的首要目標。而在眾多能源選項中,過去總被認為成本高、效益低的氫能,漸漸成為明日之星。 舉例來說,台灣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中,氫能在電力、非電力部門都扮演重要角色。在非電力部門中,年排碳量必須從現在將近150Mt(百萬公噸)大幅降到22.5Mt,需求缺口的部分...

異質整合系列-2:先進封裝技術發展趨勢

0
北美智權報於異質整合系列-1:藍圖及應用概觀 一文中,已詳細介紹過異質整合技術的興起及願景,文中曾指出異質整合可以說是半導體未來的關鍵技術方向,雖然現在許多大廠 (如AMD、Intel、Samsung、華為)的處理器已應用了異質整合的系統級封裝技術,但還是有許多領域待摸索及發展的。本文藉由《 【35th MIC FORUM Fall】 賦能 》研討會,進一步探討異質整合封裝技術的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於《 【35th MIC FORUM Fall】 賦能 》研討會中,發表了以「異質整合封裝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勢」為題的研究報告,首先從宏觀角度檢視整...

美國國債規模暴增,緊縮貨幣政策能撐多久?

0
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來形容美國今年的緊縮貨幣政策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多少抑制住狂飆的物價,但金融市場的震盪還是讓投資人吃足了苦頭,更不用說美國如天文數字一般的國債餘額,也將因此增加許多利息成本。長遠來看,倘若美國利率持續維持在高檔,除了會增加美國的財政負擔外,還有可能排擠社會福利、國防等重要支出,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受到烏俄戰爭、中國封城等因素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在今年呈現巨幅的震盪,但最為關鍵的因素,還是美國聯準會(FED)從年初啟動的一連串升息,把過去數年內在海外套利的熱錢引回美國,造成各國的金融資產價格均大幅修正。如果聯準會維持不計任何代價的打擊通膨策略,堅守當前的升息步調,...

從零開始認識核能發電:優點及應用

0
核能發電不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像是硫氧化物或是二氧化碳,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核能發電因為不排放二氧化碳,所以也不會增加大氣中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量。另一方面,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較高,故核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而且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占的比例較低,故運作成本較低。相較天然氣或是煤炭的用量,核能發電只需要利用很少的燃料就能產生相同的電力。 核能發電的優點 鈾來主要來自大自然,它存在於地殼中,含量甚至比金元素和銀元素還高,並可經採礦取得。所以使用核能發電可以減少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發生後,歐洲各國苦於俄羅斯的天然氣限...

從零開始認識核能發電:核反應爐之建置及運作

0
隨著1960年代臺灣開始的經濟發展以來,因應國內從民生轉向工業的電力需求,國家整體的電力來源已經由火力發電取代水力發電。然而,臺灣雖然有生產少量的煤與天然氣,但幾乎不產石油,所以火力發電的燃料明顯需要仰賴進口。為了要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同時支撐國內經濟蓬勃發展所需的電力,前經濟部長孫運璿在1977代左右拍板決定,以興建核能發電廠的方式來因應未來的電力需求。 自從1980年提出核四建廠計畫後,核能發電便逐漸成為我國穩定電力來源的選項之一。在提出核四建廠計畫前,因發生美國三浬島核電事故,民意便開始反核,特別是自1999年核四興建以來,反核的聲浪便從未停過;尤其是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災,...

商標指定商品及服務:綠色產業

0
為了配合我國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智慧局(TIPO)特於「產業申請商標指定商品及服務策略手冊」中新增「綠色產業」章節,並分為「綠色能源」、「乾淨能源運輸」、「碳權、碳權經濟及相關電能商業交易」、「污染處理及再生利用」、「綠建築到零碳建築」、「綠色產業相關驗證標章、驗證輔導與教育訓練」等六項領域,期使產業能清楚掌握自身本業所應保護的商標權範圍,於申請商標註冊時正確選擇指定的商品或服務,並針對行業別及尼斯分類商品及服務名稱進行對應參照,歡迎各界參考運用。 迄今全球已超過130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我國除了持續推動「2025非核家園」能源轉型外,行政院會亦於2022年...

再論方法界定產物 (product by process)

0
方法界定產物 (Product-by-Process) 之請求項最初被發展出來的原因是有部分發明無法以結構來充分界定,故以發明之生產、製作方式定義之。在美國專利實務中,不論是否能夠用結構特徵來定義,申請人都可以用方法界定產物的方式定義全新的產物。在侵權判斷上,待證產物必須被證明是以請求項中記載的方法生產,方構成侵害專利權;然而,方法界定產物請求項的審查仍需以結構特徵來判斷其可專利性。 方法界定產物的適用 根據35 U.S.C. 112(b),請求項應詳盡指出並明確主張申請標的 (…claims particularly pointing out and distinctly claim...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藥物使用量的顯而易見性: Acorda Therapeutics, Inc. v. Roxane Laboratories, Inc. (Fed. Cir. 2018)

0
醫藥是許多人日常必須使用到的,例如有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都需要定時使用相關治療藥物,但很少人會想知道自己使用的藥物成分為何,更不用說進一步了解相關治療藥物的使用量。然而,藥物的使用量是病症療效的關鍵,用量未達治療的最低用量,則相關治療可能無效果。而且,藥物的使用量也多半是專利權所保護的部分,更是醫藥專利侵權訴訟中熱門爭點之一。由此可知,藥物的使用量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其中,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使用量之顯而易見性更鮮有人探討,因此,本文藉由Acorda Therapeutics, Inc. v. Roxane Laboratories, Inc. (Fed. Cir. 2018)案件來探...

Moderna v. Pfizer專利訴訟評析:專利權實施與公共衛生議題

0
繼前期文章(Moderna v. Pfizer專利訴訟評析:相關專利與技術介紹)後,本文將進一步探討Modern與Pfizer和 BioNTech疫苗專利訴訟策略與公共衛生相關議題。 自2019年爆發COVID-19疫情之後,全球已有超過80種COVID-19疫苗處於臨床試驗階段,70 多種疫苗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疫情大流行不僅對全人類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也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更帶動了整個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迄今,不論是DNA疫苗與mRNA疫苗的上市,均重寫疫苗開發時程,同時也引發國際社會,對於專利實施與全世界公共衛生議題的關注。 疫苗技術大爆發與智慧財產權保護 COVID-19 大...

再生醫療三法變兩法,生醫產業將受惠三大利多!

0
多方關注的《再生醫療三法》目前正在行政院審查,力拚今年送立法院審議。為了加快審查速度,將從「再生醫療三法」簡化為「再生醫療二法」,新法將有助於細胞治療走向製劑發展階段,降低細胞治療的成本、擺脫富人醫療的批評,並有條件許可第二期製劑,加快運用在急迫的病人身上,縮短臨床治療的應用時間。 自2018年《特管辦法》納入細胞治療技術後,累積至今年9月底,全台共核准170件治療計畫、受惠病患約800人。細胞治療在台灣尚未發展成熟,《特管法》開放的是患者取出自己的細胞培養「自體細胞」治療,治療費用成本仍比外國高,被批為「富人醫療」。根據統計,再生醫療療程的平均花費為新台幣180萬元,是多數病患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