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學學測成績剛於2月下旬出爐,考生接下來要面對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台灣少子化帶來的私校招生危機又再備受關注。過去在私校招生中表現亮眼的大同大學,近年來每學年度的新生註冊率都維持在93%以上,唯有去年招生不如預期,比核定的招生名額短少了255位學生,新生註冊率僅達72.25%[1][2]。不過大同大學並不擔心招生問題,因為除了學費收入外,學校更成功藉由空間活化吸引產業進駐,不僅在校內打造出包括3D列印在內的產業聚落,為學生爭取第一線實習和就業機會之餘也創造了豐厚的收入。大同大學副校長吳志富指出,「產學合作案不是大同大學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學習的生態池,讓學生要什麼這裡都有」。
談私校招生:活化空間資產是大同解方
對於私校來說,學費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若招生狀況不佳會導致財務出狀況,最後恐將影響學校正常營運和學生受教權利。大同大學每年僅招收約900位學生,目前仍在安全線之上,但隨著台灣少子化、淹水線慢慢上升,私立學校都要有存亡的危機意識。
談到私校最關心的招生議題,吳志富表示,雖然大同去年少收200多個學生,但對於今年招生情況仍抱持樂觀,「大同位於台北市中心,又是小型學校,加上是老字號大學,退休的老師集中在55~65歲之間,學生減少還能維持很好的生師比」。為了吸引學生選擇大同就讀,大同大學除了派出老師到高中去上多元學習課程,還直接邀請高中學生來大同上課,親眼看看大同的校園環境和教學設備。
「大同大學當然會擔心招生,但更重要的是招好的學生」,吳志富強調。因此,當其他私校都在擔心招生率下降的時候,大同大學反其道而行,大同現在全校學生約3500人[3],未來目標朝向全校學生2000人。吳志富進一步解釋,學校一年運作需要8億元經費,光靠收學費根本不夠,降低生師比不但可以提高教學品質,減少學生還可以活化空間讓廠商進駐,不僅能換取可觀的經費,還能在大同大學內部形成產業聚落。不過,吳志富強調一點,大同大學以學生為本,在邀請廠商進駐時,首要考量是「這家廠商對學生現在學習及未發展可以帶來什什麼效益?」而不是「這家廠商能學校帶來多少金錢收益?」如果只重視後者,就是本末倒置。他舉例說:「之前有烘焙業者希望進駐我們也沒有答應,因為大同大學沒有餐飲烘焙相關的科系,讓烘焙業者進駐起不了產學合作的加乘效果,對學生也沒有什麼幫助。」
大同大學是大同集團創辦人林尚志捐贈而成立,「大同」這個品牌為學校打響了知名度,同時也為其貼上了深刻的標籤。外界常以為大同大學都是跟大同公司產學合作,但其實目前大同大學與其他產業界有更多元化的合作。為了實現空間活化,大同大學不只場地租借給藝文、商業活動使用,也打造產業育成中心,吸引廠商直接進駐校園,並邀請資深業界人士在大學任教,以各種形式創造學生和產業界近距離交流的機會。
本身也是大同大學出身的吳志富,從求學至今沒有離開過這間學校,2017年接任副校長至今,除了同時擔任設計學院院長,還負責招商的重任,吳志富笑稱,「我對學校懷抱著有使命感,不希望學校不見」。吳志富指出,大同畢業生就業情況非常好,因為所有科系都是產業所需的科系,無論是機械、電機資訊、經營、化工生物、設計,都是薪水相對好、人才也欠缺的科系。
第一線面對廠商,負責招商、解決廠商問題的吳志富指出,大同大學發展育成最主要的就是地理優勢,從圓山捷運站走進來只要200公尺,交通環境太方便,而且育成輔導費沒有比外面租金貴,企業進駐學校更方便搶人才。此外,持門禁卡可以24小時彈性出入,對那些靈感隨時湧現的設計業者而言,也是致命吸引力之一。
大同招生策略:國際化吸引好學生
現在各大學都想要招好一點的學生,推獎學金已經太普遍,大同大學的策略是「國際化」。吳志富表示,全世界好的學校都要朝向國際化,尤其希望學生能出國交換,大同大學已經幫學生把國際化的路鋪好,進來最少要上三年英文、兩年日文,經過大學四年的調教,語言能力都準備好了。大同大學也很鼓勵學生留下來繼續念研究所,因為一間大學的研發能量,光靠大學部是不夠的,產學研究的主力還是研究生,一個好的學校不能沒有研究生、也不能沒有國際化,很多畢業生都選擇留在大同念研究所,除了有機會免費出國交換,甚至還能拿獎學金。
大同大學長年以來維持與國外大學的學術交流,由於學生數相對少,幾乎所有研究生都能有國際交換的機會,吳志富舉例,日本千葉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都是和大同大學有國際合作的學校,每年寒暑假也讓國外學生以短期營隊形式來大同進行交流,學生能在求學過程中一圓國際交流經驗的夢想。
大同打造產學聚落,吸引50家廠商入駐
不同於國立大學的育成中心,通常都是一整棟集中式建築;私立學校彈性相對較大,大同大學的培育空間遍布校園各處,除了有青創基地,還有綜合工廠培育區、實驗大樓培育區、尚志大樓培育區、挺生大樓培育區,廠商可以直接進駐在相關系所附近,就近提供產學互動機會,像是實習工廠入駐的都是設計和3D列印的相關廠商;如果是電商相關廠商,就和管理系、經營系放在一起。大同本身以設計學院聞名,廠商靠近學校可以就近遴選到設計方面的人才,也有不少是校友的公司選擇留在校內,目前全校約有有近50家育成廠商,與頂大相比也完全不遜色。
大同大學是強調學生實作能力的學校,綜合大樓一樓是設計學院的學習工廠,24小時開放讓學生有想法就能進來做,也有噴漆房、金工房、木工房和攝影棚等設備。除了學習工廠外,一樓早期是創客(Maker)空間,讓喜歡動手做的人可以進學校創作。由於在大學裡面很難找到技術人員,因為薪水不多、工時又長,所以委託廠商負責管理經營,開放給校外人士進來付費使用機器,但仍以學生使用為第一優先。吳志富指出,大同當初推動創客空間意在翻轉學生的學習習慣,因為台灣學生從小沒有動手做的習慣,這些喜歡動手做的Maker會刺激學生學習,Maker也會建議學校購買什麼設備。
下一階段,吳志富希望學生不只會動手做,還要「從會想到會做、從會做到會賣」,因此改變原本創客空間的型態,將場地隔成一個個小空間,邀請七家設計相關廠商進駐一樓辦公,除了學校可以向廠商收取育成輔導費,廠商也能提供設計學院學生實習和工讀的機會,學校還能聘請這些視覺和動態影像的專家,在學校開課教授電腦繪圖、新媒體等課程。
吳志富認為,學校老師很難把商業模式教給學生,從廠商端學是最快的。大同邀請3D列印廠商上下游廠商進駐校園,學生才有機會看到接單、生產、販售的整個過程,極印快速成型是第一家大規模進駐大同的廠商,由廠商花了一年多時間自己裝潢、改造,打造出最適合設備進駐的空間,最少可以進駐20台3D列印機器。極印帶來築巢引鳳的效果,現今綜合大樓2樓已成為3D列印的產業聚落,從3D材料開發、列印、後端販售的企業都有,連帶1樓的設計相關廠商和學習工廠,建立起互利共生的產學合作關係。
極印製造與大同3D列印聚落
極印快速成型有限公司創辦人何駿宏指出,台灣之前是製造分散世界各地,最後再回台灣來組裝,現在因為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導致長鏈出現斷鏈危機,3D列印的「短鏈」型態,翻轉了傳統製造的概念,無論接單、生產都能就地解決,不用擔心供應鏈的問題。極印也期待和學校之間的建教合作,因為產業界是第一線,來學校授課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實務經驗,對產業來說,自己培育出來的學生,未來也有機會成為旗下的員工,尤其3D列印沒有專屬科系,建教合作可說是雙贏。兩年前入駐大同校園之後,何駿宏也開始在大同兼課,包括「從無到有」的設計基礎課程,以及「從有到更好」的3D列印生產,實際教導學生3D列印的設計和使用。
吳志富指出,許多大學因位居偏遠,不容易請到產業界來授課,大同的地點是吸引產業的一大優勢,先把產業留在學校,才有可能讓他們擔任業師、展開後續的產學合作。當然除了地點之外,也必須想辦法解決廠商的需求,例如最基本的水電、門禁等管制,在合法範圍內,私立學校彈性相對比較大。
除了產學合作外,極印一直在思考學校和企業能有什麼樣合作的商業模式,除了大同大學外,極印也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未來期盼可以複製極印和大同成功合作的模式。3D列印是生產趨勢,極印希望未來可以和大同大學合作開設一個3D列印的認證中心,由產業界協助學校發出商業認證,但認證的效益不只限於學校,而是要整個產業界都能認可的3D列印證書。
極印進駐之後,又牽線讓艾普材料也搬進大同,未來開發材料、共同合作將有更多可能性。艾普材料是今年剛進駐大同的先進3D列印材料廠商,材料行銷全球65個國家,一口氣租下200坪場地,大同大學成功攜手艾普材料,對於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機械與材料工程學系學生將有很大的幫助。
吳志富指出,3D列印聚落是大同大學產學合作的典範,未來將會繼續邀請更多產業界進駐,大同大學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學習的生態池,給學生更多元化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