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同工設系系主任朱柏穎》台灣設計之路怎麼走: 品牌首要之務,先找到代表自己的內涵!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攝錄影:林宗輝╱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17

台灣以代工產業聞名全球,各家廠商過去產品的功能性的追求,大於產品的設計性。但隨著時間推移,設計已經受到台灣廠商的重視,產品要申請設計專利的觀念也已普遍深植,大同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朱柏穎指出,設計的確能為品牌帶來加分效果,但台灣品牌經營的問題,出在「不夠堅持」……

大同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朱柏穎;攝影:林宗輝╱北美智權報

談台灣經營品牌盲點:太貪心、沒有定位

品牌賣的其實是忠誠度,除了設計本身之外,還有看不到的品牌背後性格。其說台灣沒有品牌,不如說台灣品牌現在還太貪心,所有的產品都想要符合全部的消費者喜好,才會造成品牌個性不明顯的問題。

朱柏穎指出,「以Dell電腦為例,Dell品牌很明確就是商用,你很少看到學生會拿到Dell,但就是業界或者或專業人士偏好使用的品牌。再來看台灣的電腦品牌微星,微星一開始也找不到品牌定位,後來發展電競筆電帶動品牌,整體股價就一直飆上來,並以電競筆電聞名全球」。朱柏穎認為,台灣品牌的首要之務,就是要先找到代表自己的內涵,設計出相符的品牌形象,讓品牌內涵與品牌形象相符合,才能打動消費者。

好的設計可以產生定錨效應

iPhone剛問世的時候,以獨特的嶄新設計驚豔全球,也成功達到了一個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將手機的訂價一口氣提高到新台幣2萬元起跳。雖然這樣成功的案例在台灣很鮮見,朱柏穎認為電動機車品牌GOGORO的崛起也很類似。當時一般摩托車要價約6、7萬元,GOGORO推出的第一台電動機車售價為12.8 萬元,也為電動機車市場重新定個錨,儘管還不足以撼動傳統機車產業,但仍在市場上帶起一股風潮。「你說真的要用設計來改變一個產業,設計好像承受不了這麼大的使命,但為產品加分效果是一定有的。整個產業的改變沒那麼快,但是小地方已經開始改變了」,朱柏穎說道。

設計現在受到台灣廠商的重視了嗎?

早期台灣廠商只重視產品的功能,並不重視設計,當然也不重視智慧財產權和專利,很多台灣老闆的觀念就是「看到別人出這個,我們就跟著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設計在台灣已經普遍受到品牌的重視,現在台灣廠商開始重視設計,也知道要找工業設計師去美化自己的產品,但問題出在「不夠堅持」。朱柏穎進一步解釋,台灣廠商還是太容易跟市場妥協,不容易堅守住自己品牌的精神。品牌一定有內涵,如果覺得這個也可以做、那個也可以做,那麼品牌的個性就不明顯,別人就無法對品牌建立起深刻的印象。

台灣如果要成功打造自己品牌,第一步要需要改變的,是台灣根深蒂固「追求CP值」這個觀念,也就是對於東西的價值的判斷。朱柏穎都會和設計系的學生說,「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擁有的」,但朱柏穎也感嘆,台灣設計相關科系在全世界算是密度極高,但每年產出這麼多設計科系學生,甚至唸到碩博士,這麼多年來也沒有把台灣的品牌推高到相應的地位,因為以半導體立足全球的台灣人,到現在賺的還是管理財,台灣廠商的強項就是很能夠把成本一直降一直降,或許台灣人一開始流的就不是設計的血液。

朱柏穎指出,先前曾經看過一篇報導[1]談到台灣「文化入超」的問題,雖然台灣是半導體出超國,另一方面卻是文化入超國。2022年台灣半導體產值突破新台幣4.8兆元,但不靠半導體產業的義大利,發展時尚流行產業的產值也接近這個數字;而法國從路易十四發展時尚產業至今,每年仍貢獻2000多億歐元產值,絲毫不比半導體產業遜色。

設計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但仍有很大努力空間

台灣以3C產品ODM起家,代工生產是拚的是價格,開發產品對外也都不是掛自己的牌子,就算公司旗下有數百位設計師,目的也是向品牌客戶展現自己有從設計到製造的能力,產品若被品牌端看上,品牌就會找自己的設計師或委外稍做修改,再請ODM廠商生產並貼牌販售。

朱柏穎指出,台灣人過去研發產品多是「先求有再求好、先試試看再改進」,在設計單位沒有最被重視的情況下,一定是看技術研發到哪裡來決定,或是優先考量要花多少成本。這幾年因為賈伯斯將設計視為蘋果產品主軸的影響力,設計在產業中的地位的確有提升,讓設計在台灣受到更大的重視。像明基、宏碁等許多台灣大型品牌企業,都有直屬執行長或董事長的設計單位,將設計從研發階段獨立被拉出來,成果也反應在設計出來的產品水準上。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台灣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有很好的東西,卻沒有好的設計,特別是傳產中小企業老闆,明知道應該經營品牌,不能永遠只賺代工的錢,卻又捨不得花錢。

台灣很多傳產是第一代起家,第二代還是以代工生意為主,由於穩定的代工訂單跟自己下去做品牌,收入往往天差地別,談到要設計品牌可能還是捨不得花錢,「富過三代再來講設計」就是這個道理。朱柏穎認為,台灣可能還沒有到第三代,但慢慢有在進步。其實台灣消費者對於品牌接受度很高,他們也很願意花更多錢去買品牌的東西,但就是很難去支持台灣自己的品牌。其實不是每個國家都以品牌揚名國際,這與一個國家的民族性也有關係,但設計教育的重點應該強調生活上的美學,讓新生代的消費者懂得用有質感的東西,知道你所付出的價格,有沒有買到相對的價值。

深植設計專利概念,從大一新鮮人教起

現在設計產業已經非常重視設計專利的申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從大一就有兩學分的設計倫理和智財的必修課程,除了設計的倫理、如何避免抄襲,還有專利申請、專利保護的概念。朱柏穎強調,從大一就建立起學生的智財觀念很重要,不要等大二大三走偏了才去導正學生。現在大部分公司都會將產品申請設計專利,設計的市場不會只有台灣而已,除了一定要申請台灣專利之外,盡量在市場大的地方申請,像是美國、中國、日本都要申請設計專利。

備註: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