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90年,台灣商標協會成立在即!

0
2019年下半年,國際商標協會(INTA)首次來台拜訪,也因為這樣一個契機,發現原來從1930年商標法公告到現在,台灣居然沒有一個正式的商標團體做為對應單位,這個讓商標業界一等90年的台灣商標協會,總算因此催生…... 2019年07月中旬,國際商標協會(INTA)亞太地區首席代表Seth Hays表達希望來台灣參訪的意願,這是INTA第一次來台的正式參訪,INTA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全球性商標組織,由17個商人和製造商於1878年創立,致力於在世界各地推廣商標工作,並提供具有全球意義的教育計劃和法律資源。INTA成員來自187個國家、大約32,000名商標專業人士,其中包括大公司...

新任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邵瓊慧:「傳承與創新」是任內工作目標

0
2022年8月15日,台灣商標協會 (Taiwan Trademark Association,TTA)舉行了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會上,前副理事長邵瓊慧正式接任商標協會理事長一職。邵瓊慧表示「傳承與創新」可以說是她這一屆任內的目標與方向;「傳承與創新」究竟意指為何?且聽邵瓊慧娓娓道來。 邵瓊慧是台灣第一個考取教育部智慧財產權法公費留學資格的業內人士,當教育部公費留考於1992年第一次增加智慧財產權法考科時,邵瓊慧即順利考上,並獲得教育部三年全額獎學金。由於她當時已具備律師資格,再加上在Baker McKenzie(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的工作經歷,因此順利申請到...

從科技人到法律人 世新智慧所所長葉雲卿的心路歷程

0
自2018年8月始,世新大學的《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將更名為《智慧財產暨傳播科技法律研究所》,此更名計劃已經報請教育部,並已獲准。究竟為什麼要更名?為什麼智慧財產與傳播科技要揪在一起?這個就要由世新《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所長葉雲卿來說分明。此外,在跨領域才是王道的年代,葉雲卿還會分享如何從一個科技人轉型成為法律人的心路歷程。 在以前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一般大眾都沒有「廣播」(broadcasting) 的權利及能力,必須要拿到執照及許可,才可以從事大眾傳播及媒體業,才可能進行「廣播」,一般普通人只能在自己小圈圈進行小眾傳播;那時候幾乎一套廣電法就可以涵蓋大眾傳播業的法規需求。然而,在網路盛...

《專訪實踐工設系系主任林曉瑛》設計專利就是企業競爭的核心!

0
實踐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創立於1992年,是全台第一所「人文藝術類組」招生的工業設計系,現今擔任系主任的林曉瑛,正是當年第一屆畢業的學生。在進入實踐大學擔任教職之前,林曉瑛曾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工藝設計領域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因為這樣的實務經驗背景,讓林曉瑛深刻體會到,面對百家爭鳴的商業競爭,設計專利本質上就是企業的核心,每間公司都一定要申請設計專利。 實踐創立第一個人文藝術的工設系 實踐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創立於1992年,是全台第一所「人文藝術類組」招生的工業設計系,現今擔任系主任的林曉瑛,正是當年第一屆畢業的學生。跟其他學校的工業設計系相比,實踐工設系除了強調創作性的操作體驗,並透過對人...

專訪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 ─ 專利師應多參與公民活動,適時掌握百工百業脈動

0
面對台灣專利市場的「相對性飽和」,對於剛入行或剛考上專利師證照的菜鳥專利工程師/專利師來說,究竟要如何打拚,才能在困境中突圍?新任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認為,自立自強是很重要的,但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所以年輕人在執行老闆交待的任務之餘,也要隨時注意機會有沒有在自己頭頂飄過,而機會飄過的瞬間也要跳得夠高才能抓住機會。他強調平常多充實自己很重要,因為只要跳得比別人高一點點,你才可以比別人先一步搶得機會;此外,勇於挑戰也是必須的。乍聽之下,這些都好像是心靈雞湯之類的勵志書刊中的老生常談,一般人都會認為說得很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不過林宗宏的回答可不是在打高空,聽完他從完全不會日文到考上日本留學的獎學...

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交棒,蔡瑞森掌舵新局

0
在全台商標界的期盼下,台灣商標協會(Taiwan Trademark Association,TTA)在2020年8月正式成立,成為台灣第一個由智慧財產局主管的專業商標組織。歷經首屆理事長賴文平開疆闢土、接任理事長邵瓊慧的傳承與創新,四年來台灣商標協會在穩健中成長,並將此一重任交棒到第三屆理事長蔡瑞森手中,如何進一步拓展合作對象與增加新會員,將是蔡瑞森未來兩年的新功課。 蔡瑞森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在美國取得康乃爾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回國後通過律師高考取得律師證照,第一份工作就加入理律法律事務所,執業至今超過30年。在職期間蔡瑞森取得專利師證照,並具備專利代理人及中華民國仲裁人協會仲裁...

《專訪大同工設系系主任朱柏穎》台灣設計之路怎麼走: 品牌首要之務,先找到代表自己的內涵!

0
台灣以代工產業聞名全球,各家廠商過去產品的功能性的追求,大於產品的設計性。但隨著時間推移,設計已經受到台灣廠商的重視,產品要申請設計專利的觀念也已普遍深植,大同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朱柏穎指出,設計的確能為品牌帶來加分效果,但台灣品牌經營的問題,出在「不夠堅持」…… 談台灣經營品牌盲點:太貪心、沒有定位 品牌賣的其實是忠誠度,除了設計本身之外,還有看不到的品牌背後性格。其說台灣沒有品牌,不如說台灣品牌現在還太貪心,所有的產品都想要符合全部的消費者喜好,才會造成品牌個性不明顯的問題。 朱柏穎指出,「以Dell電腦為例,Dell品牌很明確就是商用,你很少看到學生會拿到Dell,但就是業界或...

林宗宏:導入對審制能讓有切身利益的當事人充分主張,專利師公會樂觀其成

0
TIPO為推動「專利商標兩造對審及簡併救濟層級」之修法,已於2021年6月預告「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商標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2稿,並於預告期間收集各方意見後,經審慎審酌,部分已採為草案內容,並修正專利法及商標法第3稿草案,於2022年4月19日函報行政院審查(簡稱《報院版》)。唯半年過去,草案仍在行政院待排程審查,希望政院可以加快審查腳步,盡早送立法院進行三讀,加速台灣接軌國際的腳步。 長久以來,我國行政救濟程序冗長、多方均呼籲改革。歷年來全國工業總會、專利師公會,產業界、學者專家多次建言,在參考外國法制修正我國救濟制度後,智慧局提交政院審查之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報院版...

國際仲裁人陳希佳:解決智財權紛爭,訴訟之外不妨考慮仲裁

0
台灣專利訴訟的常態,往往是當事人擔心主持審判的法官是技術的門外漢,無法對專利技術的範圍、侵權事實成立與否做出正確判斷;又或者是隨著證據的不斷提出,自己公司的機密也一點一滴地外洩,反而對公司更加不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煩惱,不妨考慮調解、仲裁等替代性紛爭解決機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來解決爭議,尤其在國際商務往來中最常使用的仲裁,更是企業利用專利、商標進行合資、授權等活動時,不可或缺的紛爭解決機制。 眾才國際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陳希佳形容,當兩家公司之間發生糾紛,一開始雙方往往會先進行談判,「如果連高階主管出來都談不攏,就會考慮找第三...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2 鼓勵及刺激新領域創新 提供企業全方位智財權資源

0
相對於對岸早年直接大灑金錢補助企業申請專利,以便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專利申請量,其他國家多是以刺激及鼓勵創新為主,特別是在新興科技領域,而不是只重視量的提升。就我國智慧局為例,並不直接補助企業申請專利,而是提供了大量資源,協助企業了解前瞻產業趨勢、進行專利佈局、並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優質專利。 刺激高新領域創新 縱觀近期各國智慧財產局的政策趨勢,對於刺激新領域創新大致可分為兩個重點。第一是扶植資源短缺的群體,如中小企業、微型實體、少數族群及女性。除了在規費方面給予優惠,也提供許多輔導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創新能力,並獲得妥善的保護。第二,積極與大企業或學研機構互動,例如製作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