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歐盟未註冊設計保護和首次揭露之相關問題(一)
歐盟共同設計體系(Community Design, 簡稱歐盟設計)採用兩種不同的設計保護制度,一種是「註冊」設計(Registered Community Design)保護;另一種是「未註冊」(Unregistered Community Design)的設計保護,一般簡稱為「UCD」,自2002年3月6日開始實施,UCD制度就是一項設計於歐盟境內公開後,無須提交任何申請文件或費用,即自動擁有自公開日起算3年之設計保護期間。這種非正式權利的創建是為了滿足行業和創意人員對外觀設計保護權的需求,為短期產品提供廣泛的領土保護和安全,而無需複雜且昂貴的註冊程序,因此,UCD看起來是保護你的產品設計...
中國設計專利的GUI保護客體及範圍探討
相較於發明專利及新型專利,設計專利的保護客體是比較「模糊」的,且隨著科技的發展,設計專利的保護標的、適格性及審查基準也跟著演變。因為發明專利有幾乎世界統一標準的「專利三要件」作參考,而新型專利因只是形式審查,對保護客體及適格性沒有很嚴格的要求。
說到設計專利保護客體的演變,最重大的變革莫過於將GUI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納入保護範圍,這於剛結束的『兩岸外觀設計專利新近經典實務案例聚焦探討與應對』研討會中,兩岸專利學者都有提及。雖然GUI被納入設計專利的範疇已有10年歷史,但由於終端應用持續推陳出新,使得審查基準也不斷修正,無效案例也是層出...
CAFC Cellect案判決料將影響美國延續案申請策略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簡稱CAFC)Cellect案已於日前宣判 。本案曾有多個組織提交法庭之友意見(brief of amicus curiae),包括數個生技製藥類協會、廠商,立場各異,而CAFC合議庭三名承審法官最後全員肯認PTAB見解。部分報導評析指出,若本案判決結果未於後續程序翻案,對習用延續案(continuing application)模式申請同族專利的申請人可能有較大影響,宜密切關注本案有無後續進展,並審慎考慮如何處理相關案件。
背景說明
顯微影像解決方案供應商Cellect LL...
銀色海嘯來襲!2025年台灣高齡經濟將突破3000億元
聯合國對於超高齡(super-aged)國家的定義,是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1%,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8%,2036年更將達到28%,進入一個極高齡(ultra-aged)國家。台灣健康福祉產業產值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政府預定將於2024年起編列高齡科技預算,引導數位科技、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技術投入高齡照顧領域。
台灣高齡化進展非常快速,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學家推估,2026年台灣高齡人口將達20.8%,成為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如何照顧500萬名高齡人口將是未來至關重要的社會議題。...
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新南向6國成分散風險首選
在近期一份報告中,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下調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但另一方面,卻上調了對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報告指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已有所下降,但中國面臨的挑戰卻在加劇。
穆迪在報告中表示:「我們承認美國潛在的強勁經濟勢頭,因此將 2023 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 5 月份的 1.1% 上調至 1.9%。相比之下,中國由於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房地產行業持續困境以及勞動人口老齡化,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疲軟,該國正面臨『相當大的增長挑戰』。」
穆迪將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測維持在 5%,但將2024年的預測從之前的4.5%下調至4.0%;其對中國的評級為A1,前景穩...
亞洲企業在氣候行動上將扮演更關鍵角色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若從溫室氣體排放量來看,中國大陸、印度、日本、印尼、南韓為主要排放國,排放總量達亞洲整體的51%,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在國際供應鏈以電業、製造、土地等相關生產工作為主,換算後亞洲應有需要擔負起53%碳排放的責任。不過,亞洲的減碳速度相對緩慢:預期在 2030 年之後才會加速脫碳。
亞洲碳排放量為全球最高,企業減碳不如預期
2022年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第 27 屆氣候會議(COP 27)的亮點為在參與國同意下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計劃在2024年由24個國家組成委員會來決定基金的形式、籌措方式、國家與組織出資類別 (COP 27,2022年),與資金未來流向。雖然德國...
全球策略佈局稅務指南- 3:馬來西亞稅務重點
繼本刊339期印尼稅務重點後,本刊期會介紹另一個台商重點投資的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的稅務重點。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馬來西亞為我國第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達305.46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21.57%;我國對馬來西亞出口達170.26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27.74%,為我國第7大出口國;我國自馬來西亞進口達135.21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14.59%,為我國第8大進口國。
基本投資情況
馬來西亞官方貨幣為令吉/ 馬來幣 (MYR),馬國依循該國中央銀行頒佈之外匯管理條例實施外匯管制制度,但對資本、收益、股利、權利金、租金和佣金之資金匯出並無限制。
...
國際製造業大規模移出,或將使中國面臨嚴重衰退
中國在21世紀長期向全球出口大量的製造業商品,「Made in China」的產品遍布地球上的許多家庭,不管在哪個國家,每天的生活用品,幾乎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字樣,美國金融海嘯以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甚至超越了加拿大這個美國重要的鄰國,後來歷經Trump時代的「美國製造」,直到Biden任內,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才大幅下降到低於加拿大與墨西哥,且隨著大量外資和外國代工企業陸續撤出中國,中國的「世界工廠」頭銜,未來很可能會被一些新興國家所取代。
截至2023年上半年,美國最大的進口商品貿易國,又回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個鄰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比2022年同期減少至少25%,在諸多...
恆大與碧桂園帶來的啟示:人民幣即將出現波段式大貶?
中國地產巨頭恆大地產自從出現票款不能如期對兌以來,拖了2年,恆大地產都未向中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卻在近期於美國紐約申請破產保護;若再搭配中國地產龍頭碧桂園也在近期停止支付外債利息,不免讓人覺得太巧合。中國兩大地產巨頭幾乎在同一時間不願再償還外債,這種看似巧合的情況,讓人無法不懷疑背後隱情,顯示這很可能只是中國債務危機的冰山一角。
針對恆大與碧桂園事件,金管會表示台灣金融業對整體中國房地產曝險占比不高。然而,這樣的說詞並未能消除人們的疑慮,因為中國一直都不奉行市場經濟,不能用市場經濟去解讀其風險。如果再把更多相關事情一併考量,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這是否暗示了一個更大的風險:人民幣將面臨...
商標商品服務名稱修訂
北美智權報304期《IP小辭典》申請商標指定商品及服務策略一文曾經介紹過在申請商標註冊過程中,該如何就所申請的商標指定使用的商品/服務名稱。要注意的是,商標指定使用的商品/服務名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變遷,老舊技術、服務、產品的淍零,新技術、產品、服務的崛起,WIPO都會針對商品及服務的國際分類適時作出修正。「商品與服務國際(尼斯)分類」第12-2023版 (Nice Classification, 12th Edition–Version 2023) 已於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為了配合(尼斯)分類第12版修正,智慧局TIPO也祭出了相關因應措施。
為了因應「商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