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專訪大同工設系系主任朱柏穎》台灣設計之路怎麼走: 品牌首要之務,先找到代表自己的內涵!
台灣以代工產業聞名全球,各家廠商過去產品的功能性的追求,大於產品的設計性。但隨著時間推移,設計已經受到台灣廠商的重視,產品要申請設計專利的觀念也已普遍深植,大同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朱柏穎指出,設計的確能為品牌帶來加分效果,但台灣品牌經營的問題,出在「不夠堅持」……
談台灣經營品牌盲點:太貪心、沒有定位
品牌賣的其實是忠誠度,除了設計本身之外,還有看不到的品牌背後性格。其說台灣沒有品牌,不如說台灣品牌現在還太貪心,所有的產品都想要符合全部的消費者喜好,才會造成品牌個性不明顯的問題。
朱柏穎指出,「以Dell電腦為例,Dell品牌很明確就是商用,你很少看到學生會拿到Dell,但就是業界或...
以「具體損害法」舉證專利侵害損害賠償之不易、與其替代
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損害賠償」之計算,其「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此乃民法第216條第1項之規定,並為專利法第97條所採納,而為專利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計算方式,稱「具體損害法」。在市場上有侵權物品橫行之情境下,學說上認為「所受損害」之典型案例,包括專利物品銷售量萎縮而致獲益減少、或使專利權人必須使其產品降價而致之損失等。本文將介紹兩件值得專利權人注意的舉證失敗案例;另介紹具體損害法之替代計算法與案例,其應較有利於專利權人之損害賠償舉證。
案例一:未能證明客戶流失係因其購買侵權物品
在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
邊緣AI助力智慧製造邁向自主化
隨著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智慧製造已成為當前的大趨勢。為實現真正的智慧製造,必須走向自主化,讓機器能即時感知環境並做出決策。在這個過程中,邊緣AI的低延遲和高效運算,正扮演關鍵的推手。
由台北市電腦公會,以及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合辦《AI邊緣運算在智慧製造》論壇中,齊集了包含英業達、中華電信、凌華等針對不同領域深耕的一線業者,分享如何發掘AI邊緣運算在智慧製造中所具備的影響力。
過去的工業製造多依賴機械自動化,具備一定程度的重複效率,但仍需人工監控調整。隨著科技發展,製造業開始數位轉型,利用各種數位工具提高生產彈性和效率,形成所謂的智慧製造。
而為何需要邊緣...
USPTO修訂37 CFR 1.704(d) 有意最大化美國Patent Term者務須注意
USPTO修訂37 CFR 1.704(d)法條文字,若提交IDS但不希望被計為申請人延誤、倒扣PTA天數,自2023年7月17日起,須以指定方式提交USPTO制式表格。
USPTO 2023年6月15日公告修訂37 CFR 1.704(d)法條文字:若申請人提交IDS,但不希望被計為申請人延誤、倒扣專利權存續期間調整(patent term adjustment,簡稱PTA)天數,須使用USPTO制式表格,並以指定方式提交IDS。
依37 CFR 1.704(d),凡屬37 CFR 1.704 (c)(6)、(c)(8)、(c)(9)、(c)(10)、(c)(12)應扣PTA...
美商務部收緊晶片禁令 大幅降低受規管的技術門檻 遊戲玩家也遭殃
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 10月17日發布了一紙公告,宣佈修改及加強其於 2022 年 10 月 7 日發布的限制的更新,以解決中國軍事現代化帶來的國家安全疑慮。總結這次修正及加強有2大重點:(1) 調整高階運算晶片是否受到限制的規範、(2) 採取新措施應對規避限制的風險。有部分評論將此次修正及加強歸因於華為強勢推出Mate 60手機,認為此舉挑戰了美方的底線;然而,也有評論認為這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的做法,對中國出口晶片的限制也對美國的半導體供應商造成很大傷害,特別是N...
打造設計專利強國:台灣的努力與契機
隨著科技發展與生活品質提升,現代人對產品的要求已不再僅止於功能性,產品的外觀設計也越發受到重視。設計已成為許多企業爭相投入的領域,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與差異化優勢。台灣設計產業在這波趨勢下也蓬勃發展,從早期的代工模式逐步轉型至建立自有品牌。然而,設計專利申請數量比重仍偏低,顯見設計專利尚未受到足夠重視。
設計專利不同於發明專利,其保護的標的在於產品外觀。雖然設計專利的申請門檻較低,但由於保護力道相對不如發明專利強,許多企業仍偏好申請發明專利專利。加上台灣企業仍多停留在代工階段,缺乏原創設計的能量,導致設計專利總量偏低。要喚醒國人對設計專利的重視,產官學各界必須共同努力,在制度、法規、環境...
生成式AI帶來的法律與專利挑戰
AI已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戰略目標,加上ChatGPT帶動生成式AI大爆發,AI對於法律實務及專利制度所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已不容忽視。
AI法律的規範進展
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工業技術研究院、全國工業總會、5G產業創新發展聯盟所共同舉辦的「2023智權系列研討會」,今年將AI人工智慧之專利與法律挑戰列為重點主題。
資策會科法所所長蕭宏宜指出,台灣的AI法制建構主要分為AI基本法草案和公務機關使用生成式AI兩大層面,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的重點在於禁止使用生成式AI寫機密文書、公務員不得向AI提供公務機密,各機關若使用生成式AI執行業務應揭露相關資訊。
由於AI技術發展太快、應用...
合作還是制裁?歐盟與美國面對中國電動車挑戰的兩難
在本刊期另一篇文章《中國製電動車將重塑汽車產業版圖?》中提到,「淨零排放是許多國家的既定目標,而電動車也是必然的趨勢,像歐盟提議到2035年禁止使用傳統引擎的汽車,美國政策也是朝電動車方向前進……,然而,和其他產業不同,就算以高關稅打壓,也輾壓不了中國電動車成長的態勢。」電動車和其他產業有什麼不一樣呢?筆者認為重點在於取代性。以通訊產品為例,即使禁了華為、中興、OPPO、小米、ViVO、海思…….歐美地區還有蘋果、Nokia、Qualcomm,甚至韓國三星可以替代;然而,在電動車領域,由於需求孔急,即使有替代方案在短時間內也會供不應求;且在關鍵零組件電池部分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汽車對歐美國家來...
中國製電動車將重塑汽車產業版圖?
中國製造 (含中國本土及海外生產) 的電動車全球市占率在最近幾年不斷攀升,於2022年已經過半,遂引起歐盟及美國官員的關注。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於9月初啟動了一項調查,調查是否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盟汽車製造商免受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影響,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電動汽車之所以能以低價競爭,主要是受惠於中國政府過度的國家補貼政策。
至於美國,其《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對電動車及大卡車的激勵措施主要是為了削弱中國企業向美國大量供應廉價電動車的競爭力,並希望可以同時促進電池材料的美國本土採購。不僅電動車,近年來美...
前瞻科技匯聚!《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12盛大開展
由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動部、衛生福利部、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數位發展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及中央研究院等11部會聯合主辦的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10月12日至14日於台北世貿1館盛大揭幕,集結近500家廠商、1100件發明技術,展示最新的創新專利發明品。智慧財產局副局長李淑美出席展前記者會,搶先曝光多件具備亮點的發明專利,並鼓勵更多國人踴躍投入創新研發領域。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博會)從2018年開始轉型,每年展示國內外最新的創新科技與產品,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與國際合作,期望以台灣研發能量及地理優勢,作為新南向及歐、美、日等國家之間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