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pnews.members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研發創新是自有品牌隱形的翅膀,智財權是永續經營的基石
「研發創新是『自有品牌』隱形的翅膀©蔡惠卿-HIWIN;智財權是永續經營的基石」 -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於1月16日出席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管理義務宣導活動」,以《傳授實戰經驗 — 智財管理連結企業營運策略、落實法規遵循》為題發表演說時,以以上兩句話作結。她指出「研發創新是『自有品牌』隱形的翅膀」這句話是她演講的精髓,就算聽眾對她的演講一句也記不住,但這句話一定要記住,而且為了彰顯智財權的重要,一定要標明出處。筆者為了避免到最後忘記,所以一開始即重點列出。
其實任何政策都一樣,由上而下 (top-down) 推動是事半功倍、由下往上...
重要宣導:上市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管理義務
在台灣,上市櫃企業除了有董事會之外,還會聘請獨立董事為公司的事務把關。然而,每家公司董事會的職責不一,獨董的功能權責更是沒有統一標準,因此在樂陞案爆發的時候,才會引發「樂陞的董事會、獨董」有沒有發揮把關功能的質疑,也突顯了董事會功能明確化的重要性。像是近期美中貿易爭端與營業秘密侵害案件頻傳,導致企業市場競爭所面臨的智慧財產風險遽增,突顯智慧財產經營與保護對上市上櫃公司營運與發展前景有重大影響。因此新修正的「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正式將智財管理納入公司治理架構,並提升至董事會監管層級,同步配套於「公司治理評鑑系統」, 增加智財指標,期待藉由董事會之評估監督,最大化協助公司逐步由控制損失、防禦...
沒有LLB也可以攻讀LLM ? ─ 從BA、BS、BE到LLM之路
不管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或是純粹興趣使然,如果要在法律上進修,除了一些短期課程之外,比較正式的法律學位課程大家會想到的應該都是LLM (法學碩士,Master of Laws)及LLD (法學博士,Doctor of Laws)。不過,一般的認知是,LLM及LLD是法學研究的進階學位,也就是說,一定要先拿到基礎的法律本科學位LLB (法學士,Bachelor of Laws),才能報讀LLM的課程。如果沒有法律本科學位,就只能唸像Juris Master (JM) 這種法學研究式的法律碩士學位課程,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就算你是B.A. (Bachelor of Arts)、B.S. (Bach...
看以色列如何培育新創企業
位於中東地區的以色列,人口不過900多萬,卻能以蓬勃的新創發展聞名國際,吸引超過500家跨國企業進駐研發,不但人均專利數位居世界第五,同時在科技產業保持領先地位。新創企業在以色列能有無後顧之憂的創業環境,主導科技產業政策的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功不可沒!
以色列新創成功要素
以色列的新創之所以有名,除了早期吸收來自蘇聯的猶太裔科學家及工程師移民,並與猶太裔美國人維繫緊密的人脈網絡,以色列國防軍(IDF)、國營事業也培育了優質的科技人才,再加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育成中心及投資人,都前往以色列設立據點。此外,大量跨國企業也在以色列扮演重要角色,從...
到了該進修的時候了嗎?全球十大智慧財產權LLM介紹
自這一期開,北美智權報將會新增一個名為「科法圈」的單元,「科法」,顧名思義就是科技與法律,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因為科技快速發展而衍生出來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法律問題。在台灣,最早因應這個問題出現的是「科法所」(科技法律研究所),為的是讓科技人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識,後來再衍生出專利研究所、智慧財產研究所…等等更專精的課程。「科法圈」單元會探討的可以是科法教育,也可以是圈中人,這一期的「全球十大」算是一個概觀。
由於市場相對廣大及市場需求急遽提升,智慧財產權法(通稱「智財法」,包含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營業秘密法….等等)已漸漸變成法律系所的顯學。智財法用於保護創新的技術、產品或擁有專利...
專訪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 ─ 專利師應多參與公民活動,適時掌握百工百業脈動
面對台灣專利市場的「相對性飽和」,對於剛入行或剛考上專利師證照的菜鳥專利工程師/專利師來說,究竟要如何打拚,才能在困境中突圍?新任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認為,自立自強是很重要的,但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所以年輕人在執行老闆交待的任務之餘,也要隨時注意機會有沒有在自己頭頂飄過,而機會飄過的瞬間也要跳得夠高才能抓住機會。他強調平常多充實自己很重要,因為只要跳得比別人高一點點,你才可以比別人先一步搶得機會;此外,勇於挑戰也是必須的。乍聽之下,這些都好像是心靈雞湯之類的勵志書刊中的老生常談,一般人都會認為說得很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不過林宗宏的回答可不是在打高空,聽完他從完全不會日文到考上日本留學的獎學...
從窮酸憤青到本土博士:雲科大楊智傑的教授之路
攤開全台灣智財相關系所的師資名單,幾乎都畢業自美國、歐洲或日本,像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楊智傑一樣,土生土長、沒喝過半滴洋墨水的「本土博士」,可說少之又少。楊智傑執教鞭至今11載,也是《北美智權報》極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他的工作之路看似順遂,其實背後歷經戲劇化般的艱辛,直到今年楊智傑晉升為教授了,天天開車上班時還在聽著英文,督促自己不能停止學習!
故事是這麼戲劇化開始的:那天夏天,楊智傑從新竹高中畢業,順利考上台大法律系,卻在準備負笈北上求學之際,被父母告知家裡經商失敗、負債千萬,從此之後他必須靠自己,楊智傑從小到大無憂無慮的人生,就在一夕之間被宣告終結了。
面臨這樣的人生巨...
誰是正港光纖之父 ? 從高錕離世說起‧‧‧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光纖之父」(The Father of Fibre Optics)? 這個問題很有趣。如果你在Google搜尋引擎用中文輸入「光纖之父」,第一個跳出來的結果會是高錕,但如果用英文輸入「The Father of Fibre Optics」,排名第一的結果會變成印度學者Narinder Singh Kapany,難道跟電話發明人一樣,「光纖之父」同樣鬧雙胞?隨著高錕的去世,讓我們在緬懷之餘,也同時複習一下光纖通訊的發展歷史吧!
9月23日,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高錕教授在香港病逝,享年84歲。從高錕逝世到追思會。香港媒體都以大篇幅報導,因為高錕跟香...
人在廊簷下:台灣民眾申辦大陸居住證的利弊得失
最近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居住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便民措施的背後其實隱含高度的政治意味。一方面居住證確實有利於台灣人在大陸發展,但卻涉及的所得稅務及強制納入社保等疑慮,相對於年輕的台青對申辦居住證的熱忱,老一輩的台商或台幹的申辦意願則相對不高。號稱在大陸地區發展的台灣人高達百萬,但迄今申請人數仍不到三萬,數字背後一定反映一些脈絡。筆者認為應該諒解申辦居住證的台灣人民確實有各種「人在廊簷下,不得不低頭」的苦衷,但在大陸地區的台灣人對於申辦居住證也充滿各種疑慮,疑慮未解開之際或已建立申報及管理機制之前,不應該動輒以政治操作為由,而剝奪申辦居住證者的公民權利,讓長年奔走於兩岸的台灣人,內心的政治疏離...
葉雪美:設計師們,說個好故事吧!
今(2018)年剛從智慧局退休的葉雪美,是北美智權報最資深的專欄作家。每一個月,葉雪美都會幫台灣的廠商做功課,搜羅全世界重要的設計專利領域中的最新判決進行深度分析。這些扎實的內容,都得歸功於她在設計領域耕耘了超過三十年的寶貴經驗。
這幾年,設計專利在台灣突然成為了顯學。首先,以每年專利申請的統計數字來看,當發明、新型專利的申請數量都呈現萎縮時,只有設計專利的申請量不但維持穩定,甚至還出現微幅成長。此外,蘋果公司(Apple)與三星(Samsung)的手機設計侵權大戰,更於今年四月被判出超過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金。
前智慧局(TIPO)專利審查官、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葉雪美就在文章(A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