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廠精髓在於管理統一化,透過工業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使廠務作業更加透明。在AI技術發展逐漸成熟,陸續應用於智慧工廠後,智慧工廠重點轉為利用數據作決策,以數據導向發展出思考、預測的能力。過往要利用AI進行瑕疵檢測,常因資料量不足而延遲上線,智慧工廠導入生成式AI後,可填補訓練AI的資料缺口,事前預警機器設備的預測性維護,並分析控管供應鏈風險,還能模擬可能發生的情況,自行動態調整因應作法。
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家輔指出,AI依應用目的不同,可區分為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鑑別式AI擅長區別不同數據類型;生成式AI則基於數據生成、文本分析的能力,發展內容生成、翻譯、對話等應用。
鑑別式AI針對預定義的類別進行數據分析,適用於分類、分群、回歸等任務,目標是找到最適函數,用以區別不同數據類型;而生成式AI則利用大規模資料進行訓練,大幅提升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生成式AI可以理解數據特徵,再生成類似的新數據,有利於智慧工廠的人機互動應用。舉例來說,鑑別式AI可以透過分類訓練判斷出是否有瑕疵,生成式AI會以圖片特徵為基礎,加入更多圖片特徵,生成瑕疵樣態作為訓練數據來源。
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對於智慧工廠的影響面向不同,鑑別式AI著重於處理特定任務,例如瑕疵檢測、需求預估、庫存管理等;生成式AI則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對於文本理解的優勢,讓使用者簡易了解問題狀況與後續作法。張家輔強調,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各有應用範疇,彼此並非替代關係,鑑別式AI應用在語音識別、圖片辨識、數量預測等範疇,生成式AI可應用在圖像創造、音樂合成、程式編碼和文字生成。
因為製造業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生成式AI能透過擷取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掌握即時資料、分析多種資料來源,同時採用自然語言輸入的人機互動方式,降低人員系統操作時間,填補鑑別式AI應用未被滿足的需求缺口。
應用1:生成式AI大幅降低生產排程規劃時間
傳統生產排程因為必須考量眾多變數,加上透過人員手動Excel錯誤高,不但使作業耗時並且難以應付急單。透過LLM提供最適的排程方案,可以減少作業延遲和資源浪費。應用在產能分析方面。若一間工廠月產量10萬台,欲新增20%的產能,將這樣的需求告訴生成式AI,生成式AI會撈出資料判斷目前的狀況,不但能分析目前的瓶頸,還會提供人員後續建議的作法。
應用2:加速供應鏈管理決策
雖然過往供應鏈數據已可透過AI和機器學習分析供應鏈風險,但是使用時機較為被動,且功能分散於各系統,難以跨團隊協作任務,結合LLM之後,不僅是提供可視化圖表,更能以使用者角度思考問題,提供建議方案與數據見解,生成式AI一改過去被動進行的模式,主動整合員工通訊軟體進行應用,並透過統一的數據平台和資料庫的數據,直接提供決策與建議的作法。
應用3:作為智慧助理識別生產問題
以往工廠依賴有經驗的人員掌握生產品質問題、處理機器運行緩慢等狀況,仰賴人力找出原因出處,即使有可視化圖表顯示機器、生產線狀況,仍需花時間比對問題。生成式AI能以更直覺的詢問過程,提供KPI 報告、比較運作效能、數據趨勢和相關性分析,甚至連結生產配方提供設備參數來調整建議,讓生成式AI來擔任工廠智慧助理的角色。
張家輔舉例,透過生成式AI的人機介面,人員可以詢問機台的運作狀況,並列出每一天的運作狀況,找出機器運作效率最低的日期之後,可以詢問生成式AI影響當天運作的可能因素,並與其他天的運作條件進行比較,透過生成式AI的介面可以先排除問題,不用人員自己手動拉圖表去看數據。
應用4:填補AOI+AI瑕疵品數據缺口
依靠機器視覺作為辨識的自動光學檢查(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AOI),運用機器視覺做為檢測標準技術,改良傳統上以人力使用光學儀器進行檢測的缺點,半導體、印刷電路板、面板、電子製造、電子機械等產業,常利用AOI結合鑑別式AI,進行各種瑕疵檢測,像是空焊、錫量變形、破損缺件、髒污與刮痕等檢測,但因只要遇新型瑕疵就會影響到模型的判斷能力,加上產品生命週期短,可能半年就停產或改版、可提供AI學習的訓練數據少,都是過往AOI+AI的關鍵痛點。
張家輔指出,在少量多樣生產模式下,製造業者需花更長時間累積模型訓練數據,因而拖延AI瑕疵檢測方案上線時間,且產品生命週期逐漸縮短,方案上線後實際應用時間亦被壓縮。生成式AI突破數據不足困境,模擬各式瑕疵種類作為訓練數據,加速模型上線時間與可靠性。然仍需少量真實數據讓模型學習,避免模擬瑕疵失真。
應用5:提供設備維修項目具體實施步驟
為求生產可靠性,製造業工廠相關設備可能採半客製化,並利用鑑別式AI進行預測性維護,當維修工程師接受異常警報後,根據AI分析的設備參數(溫度、振動、速度等等),判斷設備運作是否脫離正常模式,但若資淺工程師誤判設備狀況,可能導致難以修復。生成式AI則是提供故障原因分析,透過調閱文件與紀錄,可以查詢機器過往的故障記錄,提供待修設備的狀況以及維修建議。
搭配DLP方案,防止機敏資料外洩
隨著AI技術發展逐漸成熟並應用於智慧工廠,智慧工廠將利用數據作決策,發展以數據作思考、預測的能力,生成式AI並不會取代鑑別式AI,反而可互補並塑造更完整的智慧應用方案,鑑別式AI擅長區別不同數據類型;生成式AI能透過RAG掌握即時資料,分析多種資料來源提供更完整的見解,同時自然語言輸入的人機互動方式可降低人員系統操作時間,填補鑑別式AI應用未被滿足的需求。
張家輔建議,製造業導入生成式AI可從資料、模型著手,針對資料面,製造業面對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孤島挑戰,應建立資料統一儲存的管理平台,提升資料可用性;針對模型面,為優化LLM在地化用語、產業化領域知識的表現,LLM選用上可優先考量具領域知識的繁體中文模型,長期再透過RAG、Fine-tune等優化模型方式,打造客製化應用。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台灣製造業使用生成式AI的運算架構大宗為私有雲,建議可進一步搭配資料外洩防護(DLP)的安全性解決方案,進一步防止敏感數據外洩。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