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车电国际产业趋势

吴碧娥╱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0
16

随着智能驾驶与电动车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各国政府与国际车厂均积极投入研发资源,加速推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在观察智能车产业变化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今国际政经趋势所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可能造成车系供应链的再迁移,加上AI跟新能源的技术正在改变车辆产业,都将成为影响未来新世代车辆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图1. 台湾地区电电公会主办「2025智驾电动车技术趋势研讨会」;摄影:北美智权报╱吴碧娥

关税与汇率战冲击

台湾地区电电公会台湾车辆系统整合联盟(V-team)日前举办「2025智驾电动车技术趋势研讨会」,台湾地区中华经济研究院副主任戴志言指出,美中贸易战造成车辆产业发展呈现分裂,在中国生产零组件的台商,将面临产能去化危机。而美国新政府上台可能发动关税与汇率战,对于回台生产的台湾厂商来讲产生很大的冲击,不利回台生产出口台商经营美国市场,因为台湾厂商目前在台生产再销售到美国的优势,可能会被关税税率和汇率的因素给抵消掉,也让大家开始对于未来规划有一些比较不一样的想法。过去台湾厂商采取低成本的策略、逐水草而居,哪边成本较低就往那边去,低成本策略在未来竞争环境下的影响性降低,因为跑到哪里生产都一样面对高关税问题,反而对于提升差异性与科技创新的要求会更高。

图2. 台湾地区中华经济研究院副主任戴志言出席「2025智驾电动车技术趋势研讨会」分享智能车电产业的最新趋势;摄影:北美智权报╱吴碧娥

产业供应链迁移与变形

从前两年开始,中国车系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出口主力,中国品牌取代传统大厂成为出口主力,全球供应链系统呈现欧、美、日、中四大体系,且中国创新产品比例日增,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围堵中国的政策会让全球工业的复杂度再提高,会不会产生供应链再迁移的现象,也是需要特别留意的问题点;另一方面,虽然科技创新很重要,但因为市场被切割了,新创科技越来越难透过全球生产的供应模式,像过去一样利用规模经济来取胜,这也是另外一个难题。

科技跨界融合现象日增

第三个现象是科技跨界融合现象日增,AI跟新能源的技术在正改变车辆产业,消费者的车辆体验接口开始出现信息融合的挑战,以后车辆的智能座舱上面,可能需要整合很多不同的装置(device),不仅硬件跌价速度加快,如何让消费者在使用上有更好的体验,这件事情其实不容易做。

最后就是跨界的现象出来后,车用系统专属接口会让车辆的售后服务市场出现新的障碍,万物上车皆需芯片与通讯规范,比方车辆开始智能化,使用的是新一代的智能车灯,如果今天车主想要更换副厂零件,也必须保证它是否能相融,和过去汽车更换零组件的逻辑亦是大相径庭。

从「CASE」到「AI for Automotive」

戴志言指出,当前AI在汽车产业中有四大主要发展趋势。伴随生成式AI崛起,自动驾驶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包括交通号志识别、目标检测的感知系统,和车辆控制、安全系统的控制系统;第二则是智能车内体验,使用AI增强客户体验,提高客户诚度和满意度,并利用车联网服务对车辆性能、位置或驾驶员行为的实时分析。从汽车产业的应用层面上来看,供应链跟能源管理这两个部分值得关注,智能供应链方面,像是利用AI进行汽车制造、质量控制和供应链优化;电动汽车能源包含电池优化、自主充电和能源管理,并利用AI分析车辆传感器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机械故障的预测性维护。

观察车辆产业未来发展,将从「CASE」到「AI for Automotive」,戴志言解释,市售新车多数都已具备联网功能,并提供改装套件的售后服务,电动车成为新动力主流选项之一,进一步推动洁净动力的多元市场。在汽车科技中,CASE特征(车联网、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经济及电动)成为未来新车的基本配备,并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未来发展将走向「AI for Automotive」新阶段,自驾车技术带来新冲击,车用AI技术及自驾车服务平台带动创新的服务应用,AI促成更个人化平价运输服务,形成以AI为基础的交通行动服务(AI-based MaaSS)模式。数据(Data)将形成支撑未来汽车电子发展基础。从传感器整合(Sensor Fusion)到数据融合(Data Fusion),以CASE技术为基础推动环境数据融合、感知发展的机会。

AI应用成为未来重要的车用科技,在迈向无人驾驶的过程中,车用AI功能与数据需求明显增加,未来途径如生成式AI走向通用原则式AI,需要更多感测组件、环境信息AI交互整合技术,以达成恶劣天候、高龄驾驶辅助、前瞻物流系统的运作要求;软硬件架构上必须维持不同世代车辆之间顾客体验的一致性,但AI新科技要如何解决旧车改装升级与高昂成本仍是问题。

多元应用需求日增

戴志言强调,自驾车的技术,其实是机器人感知与决策能力的缩影,车用AI只是开始,下一步是通用人工智能(AGI)与机器人结合。智能车电的运用日趋多元,已非以往单纯负责车辆控制系统娱乐,更大的价值在于不同驾驶情境的对应,新一代的车电能够辨识驾驶员与情境的差异,提供更为安全的驾驶环境。随着车用AI技术发展迅速,未来所有车辆都具备联网与数据收集处理功能,车用AI成为下一个重要的发展科技项目,要注意从AI到AGI的差异,设计逻辑与应用的方式有所不同。而透过生成式AI、传感器与数据融合技术等方式,将会更强化人与车之间的互动模式,系统工程整合需求亦将明显增加,于同一个平台中发展出以不同驾驶为主的技术解决方案,智能车电更强调人机互动。

数据源:

1.2025/4/24,台湾地区电电公会主办「2025智驾电动车技术趋势研讨会」,戴志言简报。

作者: 吴碧娥
现任: 北美智权报主编
学历: 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
经历: 北美智权报资深编辑
骅讯电子总经理室特助
经济日报财经组记者
东森购物总经理室经营企划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