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迈向平价化 商用换机潮驱动2025年PC市场成长

李淑莲╱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0
15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于5/7-5/9举办了第38届MIC FORUM Spring《AI无界AI Boundless》研讨会,活动首日发布资通讯产业趋势预测,指出信息产品,AI PC迈向平价化、商用换机潮,将驱动2025年PC市场成长。然而,关税冲击也对出货的成长幅度造成影响,预估2025年全球笔电、桌机出货1.77亿台、6,722万台,年成长2.5%、1%。服务器方面,预估2025年全球出货1,432万台,成长5.5%,主要为关税政策风险驱动AI服务器客户积极拉货,加上全球数据中心积极建设,带动服务器市场成长。至于AI服务器发展动态方面,MIC产业顾问李建勋分析,DeepSeek风潮带动模型蒸馏的发展,企业纷纷导入中低阶AI服务器以进行模型调校与落地,中低阶与客制化AI服务器的全球出货占比持续增加,预估2025年占全球出货22.4%,2029年占比将达30.4%。

智能型手机2025年预估出货量仅成长2.5% 三星仍市占第一

展望2025年全球通讯产业发展,资策会MIC预估,2025年智能型手机出货量约12.2亿支,年成长2.5%,主要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全球经济冲击,影响消费者采购意愿而成长幅度有限。关注手机品牌变化,三星仍市占第一(19%),然而比例微幅下滑,主要为陆系品牌在中国大陆、新兴市场的市占持续提升,虽然关税有机会让三星在北美市场更具价格竞争力,然而目前暂缓手机关税,使受益程度下滑;第二大市占Apple在关税问题未获得缓解之下,将冲击美国、中国大陆市场销售,2025年全球市占率下滑至17.8%。针对网通设备,新规格如Wi-Fi 7、DOCSIS 4.0市占持续提升将有助于产值成长,区域市场方面,美国因关税暂缓带动短期出货,然而下半年需求仍须视关税与宽带补助政策而定,预期印度等新兴市场推动宽带建设,可提供部分出货成长动能。

信息产品出货受到关税政策影响 预估成长极微

资策会MIC发布2025年台湾信息产品出货预测。针对PC,预估2025年台湾笔电、桌机出货分别为1.26亿台、3,709万台,年减0.8%与0.3%,主要受到关税政策影响,美国市场变动连带影响全球,加上部分陆系品牌转单,台系代工厂出货呈现微幅衰退;针对服务器,台湾AI服务器持续透过服务器品牌商、云端服务商订单,以及自有品牌出货,预估2025年台湾出货量为1,197万台,成长6.2%。

网通新规格有助台厂2025年出货表现

针对2025年台湾通讯系统产品出货,资策会MIC表示,Apple手机新品、网通新规格皆有助于2025年台厂出货表现,预估2025年台湾智能型手机出货2.16亿支,而Wi-Fi出货预估将成长6.4%,主要为欧美电信营运商积极导入Wi-Fi 7服务,将无线连接速度对齐光纤、5G规格,有助于完整发挥宽带效能并支持新兴应用;除此,预估PON出货成长6.2%、5G FWA出货成长12%,虽然关税、BEAD宽带补助发放延期为北美市场带来不确定性,然而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仍有机会推动PON、5G FWA的出货成长。

2025年资通讯产业三大关注焦点

2025年资通讯产业发展有三大关注焦点,首先为供应链布局,特朗普2.0政策再度引发供应链迁徙潮,短期输美市场产品产能将加速移出中国大陆,中长期仍需关注美国半导体与衍生产品的关税变化而定。资策会MIC盘点并预测台厂主要资通讯产品,2024年与2028年在生产基地与产能的比重变化,预估笔记本电脑于中国大陆产能将从88%降至67%、于东南亚产能从9%提升至30%;智能型手机于中国大陆产能从71%降至53%、于东南亚产能从22%提升至37%、于中南美产能从7%提升至10%;服务器方面,于中国大陆产能从25%降至12%、于中南美产能从34%降至26%;于东南亚产能从8%提升至20%、于美国从11%提升至20%,而在台湾的产能从15%降至10%。

第二大焦点为AI持续驱动智能终端市场发展,随着AI算力更强的新终端平台出现,加上DeepSeek风潮驱动,2025年软硬整合更加完备,带动AI PC与AI手机出货成长。AI PC随着处理器含NPU从高阶扩展至入门、中阶的消费与商务产品,提升AI PC在2025至2026年出货占比,资策会MIC预估,2025年具NPU的AI PC渗透率为39.3%、2026年将达69.9%;预估2025年具基础算力的AI PC(NPU算力超过40TOPS)渗透率14.5%、2026年达36.2%,并于2027年超过七成,有利于推进本地端个人化AI应用部署。针对AI手机,2025年随着技术快速下放,中阶机种也开始内建基本AI能力,预估2025年渗透率提升至37%。

第三大焦点为人形机器人发展,资策会MIC表示,目前工业型、服务型机器人多为特定任务设计,而业界看好人形机器人发展,在于其可执行通用任务且无需改变现有环境。产业顾问李建勋表示,产业发展有两种模式,厂商依据自身能力,选择发展端到端LLM或分层控制软件模型,其中端到端模型具备执行通用任务潜力,可持续观察实际应用是否受到算力需求与延迟性限制。除此,台厂在硬件将迎来商机,传动组件、驱动模块与决策模块相关硬件皆为台厂过往耕耘领域,也是台厂抢攻人形机器人商机的切入点。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