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智權報│專利申請│商標申請│侵權分析│智財權顧問│專利佈局│美國專利 - https://naipnews.naipo.com/zh-hans -

从美乌签署矿产协议看稀土竞争

2025年5月1日,美国与乌克兰正式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协议,目标直指关键资源—稀土(Rare Earth Elements, REEs)。双方将在乌克兰稀有金属及关键矿产的勘探、开发与供应链建设上深化合作。根据协议内容,美方将提供技术援助与资金支持,协助乌克兰发展本地矿产资源,并优先保障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料来源。此举不仅是乌克兰在战后重建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外交与经济成就,也进一步凸显稀土与关键矿产在当代地缘政治中的战略地位。对美国而言,此协议为其降低对中国稀土依赖再添一环,并强化其在北约盟邦中的资源整合与科技韧性。

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达志影像

关键又陌生的稀土元素

尽管我们每天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都离不开稀土元素,但大多数人对它们却几乎一无所知。稀土就像是隐形的关键角色,藏在智能型手机、电动车、风力发电机、军事武器等背后,默默驱动着现代科技。

稀土元素指的是17种化学元素,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镏(Lu)等15种镧系元素,再加上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可分为轻稀土与重稀土。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其实并不罕见,但因为分布零散、难以提取与精炼,才被称为「稀土」。由于具特殊的光、电、磁及催化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马达、风力发电机、雷达系统与高端武器中,是高科技产业与国防军事装备不可或缺的材料。

稀土已被视为战略资产

稀土因在高科技与绿能产业的不可或缺性、供应链脆弱性以及战略储备必要性,被公认为关键战略资源。这些元素广泛应用于智能型手机、半导体、风力发电机、电动车马达(如钕铁硼磁铁)、国防武器(导弹、雷达、潜舰、战机)及石油催化、合金等工业领域。没有稀土,许多高科技与军事设备将无法正常运作,直接影响国家科技与国防实力。

稀土供应高度集中于中国,全球约八至九成稀土由中国生产与精炼。由于提炼过程污染严重、技术门坎高,其他国家难以快速建立替代供应。这种垄断结构使稀土成为地缘政治与经济谈判的重要筹码,过去中美贸易战、中日钓鱼台争端期间,中国都曾以限制稀土出口作为制衡手段。一旦供应中断,全球高科技与国防产业将遭受重大冲击。因此,许多国家将稀土纳入战略储备体系,仿效石油储备,确保在危机或价格飙升时能维持产业稳定与国防安全。同时积极寻求多元来源与回收技术,以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提升供应链韧性。

特朗普与稀土:从格陵兰到乌克兰的全球布局

从特朗普第一次总统任期就开始针对格陵兰、乌克兰的战略布局,实则直指地表下的稀土等战略矿产。美国积极寻求掌控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对乌克兰稀土矿产高度关注。若美国成功掌握乌克兰约50%的矿产资源,将对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战略资源竞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强化美国矿产控制,降低对中国依赖

稀土是高科技与军工核心原料,自主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国家安全。若美国介入乌克兰矿区,有助于打造「去中国化」替代供应链,提升美国航天与军工产业的原料自主性。美国若能推动「民主供应链」,与盟国共组资源联盟,将在地缘政治与贸易谈判中取得更大主导权,削弱中国影响力。

二、欧洲面临资源压力,美国筹码上升

乌克兰原为欧盟潜在的关键矿产供应国,若资源转由美国主导,欧洲将失去重要供应链,进一步仰赖美国。这将提升美国在欧洲谈判中的地缘筹码,影响军售、科技交流等议题。

三、中俄连手反制,地缘冲突升温

美国试图掌控乌克兰矿产,可能促使中国与俄罗斯深化资源合作,维持其全球供应链影响力,抗衡西方压力。这不仅加深中俄联盟,还可能重塑全球资源格局,引爆新一轮地缘摩擦。随着新能源与高科技产业依赖日增,「矿产战争」或将取代传统能源争夺,成为全球强权角逐的新战略高地。

稀土之战:特朗普重塑美国制造与AI供应链的关键

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制造回流」与「AI产业自主」,稀土元素正是两大战略产业背后的支撑。电动车核心马达仰赖钕铁硼(NdFeB)磁铁,其关键元素钕、镝、镨决定马达效能。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也高度依赖稀土材料,钕、铒、钇、钪分别应用于磁性储存、散热组件与高频电子设备,影响处理器性能与能源效率。以钕为例,随着AI运算及云端数据中心储存需求增加,带动HDD需求成长。钕铁硼永磁体广泛应用于硬盘机主轴马达与磁头,可大幅提升数据读写精度与密度。现代数据中心普遍采用节能马达与高效能风扇系统,这些马达常使用钕等稀土元素制成的永磁体,提升冷却系统效能,减少能源浪费,影响整体电力消耗与运算稳定度。若美国掌握乌克兰稀土资源,将强化本土制造能力,降低对中国、韩国的高科技供应依赖,推进AI技术发展与服务器基础设施升级,有助于重夺产业主导权。

美乌签署关键矿产协议:稀土战略再升级

从全球角度观察,美乌合作将对稀土供应格局产生几项潜在影响:第一,牵制中国主导地位:透过投资开发非中国来源的矿产,美国可逐步建立多元化供应网。第二,乌克兰地位升温:乌克兰俨然成为美欧在关键矿产安全上的新枢纽,其矿产价值的地缘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第三,加剧资源争夺战:中国、俄罗斯与其他资源强权势必将反制西方介入,全球稀土竞争恐进一步升温,尤其在非洲、南美等新兴矿区的博弈将更趋激烈。此协议标志着稀土战略已从传统军工领域延伸至AI与绿能科技等高阶产业的命脉,而乌克兰也正从被动的「战略缓冲地」,转型为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资源战略地」,其地缘角色正被重新定义。

【本文论述仅为作者见解,不代表其任职单位之立场。】

作者: 芮嘉玮
现任: 台湾中技社能源暨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学历: 台湾清华大学 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 博士

台湾中原大学 财经法律研究所 硕士

台湾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硕士

经历: 台湾工研院技术移转与法律中心执行长室
台湾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研究所专利副主委光电产业知识产权经理
专长: 长期从事产业研究、专利知识产权与投资评估等工作,专注于能源、产业、环境、经济等议题。擅长创新技术策略分析、科技预测及评估、专利分析与布局、产业分析、知识产权管理与经营策略、专利的商业化与货币化。熟捻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并常在各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应邀演讲,成功引领技术前瞻与产业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