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局公布第3季專利商標申請趨勢 台積電、台新銀行雙雙奪冠
智慧局TIPO於10月30日公布了2023年第3季我國智慧財產權數據。今年第3季智慧局受理3種專利申請合計18,310件,較去年同期略增1%,其中,發明專利12,670件,增加1%;商標申請23,632件,下降7%。發明專利中,我國台積電申請443件,連續8年居本國人之首,外國人以三星電子285件躍居第一;商標部分,本國人以台新銀行264件、外國人以騰訊38件最多。
專利申請
TIPO數據顯示,本國人發明專利與外國人三種專利均為正成長。我國智慧局受理申請之3種專利件數共18,310件,其中,件數最多的發明專利申請12,670件,較上年同期略增1%,另新型(3,782件)及設計(1,85...
EPO:擁有智財權有助歐洲企業提升競爭力
根據歐洲專利局(EPO)與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於2025年1月9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持有至少一項專利、註冊商標或設計的歐洲企業,其經濟表現顯著優於未持有智財權(IPR)的企業。研究指出,擁有IPR的企業在每名員工創造的收入、提供的薪資水準,以及創造就業機會方面均表現突出。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SMEs)而言,擁有IPR對其競爭力的提升尤為明顯。
智財權與企業表現的關聯性
研究涵蓋2013年至2022年間來自27個歐盟成員國的119,000家歐洲企業,結論指出:
研究調查了10年期間(2013-2022 年)來自所有 27 個歐盟成員國的 119,000 家歐洲企業。在...
關鍵礦物「鎵」與「鍺」的專利申請分析
地緣政治下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為報復美國對中國計畫性實施高科技產業出口限制,中國對「鎵」、「鍺」等關鍵礦物實施出口管制作為反制,衝擊半導體、顯示器面板、光電材料、太陽能電池等諸多產業原物料市場。本文將針對鎵、鍺等關鍵礦物資源的加工精煉及創新應用進行檢索與分析。
本文使用WIPS Global和PatSnap兩套受全球認可的專利資料庫,針對鎵、鍺等關鍵礦物之加工精煉及創新應用相關技術,從2004年1月1日到2024年5月30日二十年間在IP5五大專利局進行檢索。
鎵之專利分析
(一)鎵之主要區域分佈
圖1以日輪圖方式展示鎵相專利申請中各個地區所占的比例。中國的申請人主要的專利申請...
台灣與WIPO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一比
智慧財產局(TIPO)日前公布2022年台灣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受理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較分析。2022年,台灣發明專利申請持續成長,WIPO成長則持續放緩,並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外國人在台灣申請發明專利以日本居首位,其次為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則在WIPO申請排序第一,其次為美國、日本。前十大申請人方面,廠商在兩邊的布局重點不同,台灣以「半導體」占比最高;WIPO則在「數位通訊」布局最多。
根據智慧局統計報告,2022年台灣受理發明專利申請50,242 件,年增2.3%;WIPO部分估計為278,100件,年增0.3%。觀察近五年成長率,台灣除2020年減少...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3 面對地緣政治及國際市場競合 台灣廠商如何在智財權布局上突圍?
近年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開啟後,台灣產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越來越高,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地緣政治一方面影響了科技產業的市場與發展,但另一方面,科技產業也成為各國在地緣政治競逐的籌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此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帶動下,各國尖端科技大廠也紛紛於台灣成立研究中心,以期藉不同的合作方式,達到雙贏局面。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地緣政治、兩岸競合,台灣廠商該如何展開智財權布局?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提出了他的看法。
廖承威表示,台灣一向以優越的技術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台灣的高科技核心技術也成為各方覬覦的對象。因此,如何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特別是科技產業...
從專利視角看礦物資源「鎵」與「鍺」出口限制之因應
出口管制長期以來,是美國用來管理與中國複雜關係的手段,而關鍵礦物資源的出口限制也是近來中國反制美國的武器之一。在關鍵礦物中,中國是「鎵」和「鍺」專利受理量最多且成長最強的國家,本篇文章將從專利分析視角,探討如何因應中國礦物資源的出口限制。
從地理區域專利受理趨勢 尋找新的供貨源分散供應鏈風險
前文曾經介紹過鎵與鍺的專利申請分析趨勢,中國是相關技術專利受理量最多且增長趨勢最強的國家,由於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大多由中國國內企業所申請,顯示中國對於關鍵礦物的提煉純化及應用相關技術仍持續進行中。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及台灣專利方面,目前在鎵、鍺礦物現階段並無明顯變化,而澳洲則是在鎵、鍺相關領域的專...
韓國登頂全球防脫髮用品專利榜首
在全球脫髮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韓國憑藉技術創新與傳統醫學的融合,成為防脫髮化妝品領域的領航者。根據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最新分析,2002至2023年間,韓國在五大專利局(韓KIPO、美USPTO、中CNIPA、歐EPO、日JPO)的防脫髮用品專利申請中,以42.9%的占比位居榜首,展現其對全球市場的技術主導權。
傳統智慧與現代科研的結合
韓國企業的創新靈感,往往源自古籍與傳統醫學。例如,一家化妝品公司從《東醫寶鑑》(동의보감)及韓國藥典中篩選發酵中藥材,成功開發出專利防脫髮成分,並推出洗髮精、精華液等系列產品,技術橫跨韓、日、中三國市場。另一家企業則受《東醫寶鑑》啟發,以草本...
美國IPO協會去信川普,對下任USPTO局長人選提出建言
隨著川普當選,新內閣即將登場,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局長Kathi Vidal於11月中在社交媒體Linkedin發佈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她在USPTO的最後一天訂於12月的第2週,現在已逐漸將權力及業務移交給副局長Derrick Brent。USPTO的網站資訊顯示,Kathi Vida在卸任後將回歸她前公司Winston & Strawn LLP的訴訟部門。接下來,下任局長人選備受關注。美國智慧財產權所有人協會(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 IPO)於12月11日寫了一封信給即將上任的川普,對選擇下任USPTO局長條件提...
2024 年全球非專利實施實體(NPE)訴訟趨勢分析
近年來,全球專利訴訟的趨勢持續變化,尤其是非專利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ies, NPEs) 的活動模式更是備受關注。這類實體企業擁有專利但不直接生產或銷售產品,而是透過授權或訴訟來獲利,因此,它們的行為不僅影響企業的專利管理策略,也對司法體系、技術發展與市場競爭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NPE 訴訟的全球趨勢與區域分布
根據 Clarivate 2024 年全球 NPE 訴訟報告 (下稱《報告》)的數據,NPE訴訟在過去十年間呈現多樣的發展趨勢。從2012年至2019年,全球NPE訴訟案件數量逐步下降,這主要受到美國專利改革的影響。然而,自2020年起,訴訟數量開...
吳冠賜:在台灣,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專利
在第一年的任期內,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不只對外推銷台灣的專利環境,對內也首開先例,廣納產業界加入專利師公會的行列。在他看來,台灣專利的問題不只是量的衰退,更有質的困窘;若是想要徹底改變質、量均差的問題,吳冠賜認為,還是得靠專利從業人員自己。
「德國去了三次、日本也去了三次、大陸也去了三到四次……」,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細數,從年初上任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會帶著公會成員往其他國家跑,拜訪各國的專利師組織,目的就是希望對方國家的企業能到台灣來申請專利。「很多國家都對台灣有興趣,想要來台灣申請。」
吳冠賜觀察,連續幾年內,台灣的專利新案申請量逐年下滑的趨勢,在這兩年內應該可以稍微打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