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校園創投在意的事

0
前期文章《弭平大學中的學術研究與創新創業間的內部矛盾 》提到「筆者從投資者處聽到有關大學技術的最大抱怨之一是:通常比其他初創公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市場,因此投資風險比較大,吸引力比較小。」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創投公司究竟想要的是什麼?身為校園創業家要如何抓住投資人的心?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議題。 校院新創與一般新創本質上相同,但細節上卻有許多差異的地方。最大的不同當然是主角,校院新創的主角不是學生就是學校老師(通常以大專院校為主),而一般新創則是學生老師以外的創業家所創立的公司。此外,一般新創從技術推廣到尋求資金,大多一手包辦;反觀校園新創在這方面都會有學校單位協助,由於各大專...

產業學院真的有解決人才的問題嗎?

0
為促進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之創新,提升國立大學研究發展成果效益,培育高階科學技術人才,行政院於2021年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原意為希望借重企業在技術研發、資金挹注、趨勢掌握的專長下,將創新能量與學術實驗做一整合,進而培養產業中專職領域的前瞻技術人才,以期彌補過去產學落差過大以及「人才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的窘境,目前已經有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等學校已經成立半導體相關學院,其他如台科大、中山、中興、政大等也陸續提出,可以見到台灣前端大專院校相當積極參與,或許是政策誘因,也可能是深刻感受到競爭力逐年下降,又或是在半導體強勢發展下看到新的機會。 ...

應對高教危機,首要之務是處理流浪教師問題!

0
五月初時,曾獲得金馬、金鐘獎肯定的導演易智言對外宣布,不會再回母校政治大學擔任兼職教師,還透露大學兼任教師的鐘點費一個小時僅700元不到。以易智言在電影電視業界的資歷,也許根本看不上這份一個學期了不起四、五萬元的兼職收入,但對台灣許多「博士以上、教授未滿」的流浪兼職教師來說,這可是極其珍貴、而且稍縱即逝的生活依靠。 在少子化的影響下,沒課能上的流浪講師以及沒學生能收的危機大學,已經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的常態。縱使大學新生入學人數年年減少,各大學為了維持學費收入,還是想盡辦法填滿每一個系所的招生名額,創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國產碩博士。 然而,對於好不容易在國內拿到博士學位的「土博」來說,...

解決前瞻科技人才荒:高等教育應重新定位再出發

0
曾經有知名國立大學教授說過:「大學不是業界的員工訓練班,大學最重要的責任是做學術研究。」結果,最終養成了一群不吃人間煙火,拚命想謀取教職一輩子待在校院的博士。然而,這十幾年來隨著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大學招生不足,大學減招、合併、停辦的消息無日無之;隨之而來,大學對講師、教授的需求也越來越少,直接或間接促成流浪教師、流浪博士的問題。另一方面,業界一直惋歎人才不足,但面對一群從大學裡出來,「不吃人間煙火」的大學生、碩博士,企業卻不知如何用起,產學落差的鴻溝一時之間難以跨越。雖然這兩年成立產業學院的呼聲響徹雲霄,有部分甚至已有雛型,招生在即,但產業學院屬於研究所課程,對於落實大學本科教育助益不大。 ...

台大成立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三大學程明年初登場

0
為促進台灣重點領域產業發展、推動產學合作,台灣大學規劃「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並設立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奈米工程與科學等三大學程招收碩博士生,近日剛完成111學年度碩士班甄試錄取作業,預計最快明(2022)年2月就會有學生入學。 為促進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立法院院會在今(2021)年5月14日三讀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透過鬆綁大學法、學位授予法等,協助國立大學成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培養相關領域研發人才,促進產學長期合作。 台大校長管中閔在今年初委託台大電機系教授闕志達規畫「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這項計畫執行期程為10年,將和和台...

產業學院規劃大哉問

0
「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於2021年5月28日經總統公布施行後,以攜手產官學界共同培育高階科學技術人才為目標,教育部即通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臺灣大學等4 校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而繼臺、清、交、成之後,又有政大、南臺科大、明新科大、勤益科大……等等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產業學院。這原是美事一樁,產業界當然樂見其成;然而,在《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在5月11日剛發布實施之際,難免勾起人們對當年政府廣設大學政策的回憶,可以說現今大學泛濫的「果」是當年政策的「因」所種下的。在為數眾多的大學一頭熱投入產業學院建置之際,筆者在此提出一些疑問,希...

為產業學院建立合宜的評鑑機制 各產業公協會責無旁貸

0
在本刊期《一文解構世界大學排名:教育部該醒一醒了》一文文末,提到因應台灣眾多大專院校爭相成立產業學院之際,應適時建立合宜的評鑑機制,以免重蹈「邁向頂尖大學計劃」之覆徹,到最後投資了大量金錢卻落得一場空。前一篇文章分析了台大的排名,本文將焦點轉向國立成功大學,除了再一次印證世界大學排名的不合情理外,也進一步提出對產業學院評鑑制度的建議。 成大一直都是台灣企業主最愛的大學,在《遠見》公布的「2021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成大已經拿下7連霸,而「1111人力銀行」發表調查的結果,也顯示成大是全國大專院校中最讓雇主滿意的學校。然而,成大在THE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僅在601-800之間,在...

從中信金融學院到半導體學院: 創新條例能讓台灣高教重生嗎?

0
立法院最近審查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將大幅鬆綁法規限制,讓國立大學引進產業界資源,合作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研究學院),預計將在今(2021)年以「半導體學院」為首發,目前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頂尖大學都準備申請半導體學院,未來將視創新模式辦理績效,逐年擴大至AI、循環經濟、智慧機械、新農業、金融等其他國家重點領域產業。 雖然行政院推動創新條例立意良好,教育部仍應進一步鬆綁並修法,允許產業不分公私立大學捐款贊助學校,在大學裡創立與產業相關的學院,由產業界出大部分經費,並提高產業界在研究學院管理會中的席次,才能主導教學內容、師資、課程與發展方向,相信...

從窮酸憤青到本土博士:雲科大楊智傑的教授之路

0
攤開全台灣智財相關系所的師資名單,幾乎都畢業自美國、歐洲或日本,像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楊智傑一樣,土生土長、沒喝過半滴洋墨水的「本土博士」,可說少之又少。楊智傑執教鞭至今11載,也是《北美智權報》極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他的工作之路看似順遂,其實背後歷經戲劇化般的艱辛,直到今年楊智傑晉升為教授了,天天開車上班時還在聽著英文,督促自己不能停止學習! 故事是這麼戲劇化開始的:那天夏天,楊智傑從新竹高中畢業,順利考上台大法律系,卻在準備負笈北上求學之際,被父母告知家裡經商失敗、負債千萬,從此之後他必須靠自己,楊智傑從小到大無憂無慮的人生,就在一夕之間被宣告終結了。 面臨這樣的人生巨...

培養半導體人才,廣設產業學院不是唯一解方

0
半導體發展受到全球關注,台灣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要角。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中山大學陸續宣布設立產業學院,並在2022年開始正式招收學生。其實要解決台灣半導體人才缺口,光靠頂尖大學廣設產業學院遠遠不夠,應從大學裡的跨領域人才培育做起,在既有的科系裡增設半導體選修課程,學生畢業後一樣有機會進入半導體產業就業,還能成為更多元化的專業人才。 在傳統系所增設半導體課程 台灣半導體人才缺口很大,中山大學講座教授張鼎張認為,除了設立半導體產業學院,最好的方式是在傳統系所裡增設半導體相關課程,又可以兼顧傳統系所學生,比方說原本是物理、材料系相關專長,多了一些半導體的知識訓練,未來畢業之後若進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