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川普2.0的雙面外交手腕,揭開美國地緣政治新格局

0
美國總統Trump重新上任的2025年第一季,全球地緣政治已經波濤洶湧。從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途經墨西哥灣到整個北美洲,Trump在運河使用權和海灣命名掀起主權意識,和墨西哥與加拿大兩位鄰居掀起關稅壁壘,並且喊話希望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州。為了讓烏克蘭和俄羅斯能停戰,Trump積極從中斡旋,Trump希望格陵蘭島能加入美國,並且表達歐洲關稅壁壘太高,國防的花費太低,美國和歐盟的關係隨時可能驟變。亞洲方面,Trump則是喊話要掌控中東的加薩走廊(Gaza Strip),對東亞的中國、台灣、南韓、日本表達關稅的提高,希望東亞島鏈的盟國能提高軍備和國防的花費。Trump在剛...

2023上半年全球經濟展望

0
經過了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的2022年,美國撐過了高度的通貨膨脹,歐洲還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陰霾中,中國還是陷入新冠肺炎的困境中,進入2023年,上半年很可能會延續2022年的負面環境,直到第二季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高通膨可能降溫,資金復甦期待第二季 首先是美國的高度通貨膨脹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緩解的話,美國Fed的貨幣政策就會維持鷹派,這樣對於證券市場就會產生較大的負面高壓影響,如果Fed的貨幣政策轉為偏鴿派,那麼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較高機率就能穩定下來。事實上,美國通貨膨脹在2022年6月出現9.1%的年成長以後,截至2022年11月,通貨膨脹年成長已經連續下降5個...

政策方向,造成台、韓近年經濟發展差異擴大

0
經濟學界常會用股市的發展,來象徵該國家的經濟發展現況和前景預期,因為那是市場上許多投資人和企業,用大量資本去支持與否定的實質現象,大部分的企業和投資人,都是希望把資本投資在一個前景樂觀的市場,經濟、政治、外交、商業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2018年以來,全球最大和次大的美國與中國,在全球掀起貿易攻防戰,台灣和南韓,分別選擇了美國和中國,2018年以來,我們已經可以從兩國的股市發展,明顯看出不同選擇造成的實質結果,韓華、浦項制鐵、樂天、韓進、斗山、鮮京、LG、現代、三星等主要大企業,全面都受到影響,當然,會導致國家證券市場和經濟成長走向的,不會只有中美外交關係這個因素,我們可以從多方...

2024景氣:第1季落底,第2季回溫,唯通膨及戰爭仍無解

0
踏入2024年,相信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對今年的經濟景氣相當關注。自2019年新冠疫情開始,全球天災人禍不斷,地震、海嘯、森林大火、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以及貿易戰、科技戰,連綿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些紛紛擾擾讓經濟學家們看到眼花撩亂,很難作出準確預測。然而,踏入2024年,貌似紛擾趨於穩定,不少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對2024的展望都傾向樂觀。 2023年最後一天,12月31日,臺北大學校友總會與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系友會主辦了「2023第四屆臺北經濟論壇」,是次論壇以「轉型和創新,迎向新挑戰」為主題,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台灣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雖然專家學者意見不盡統一...

下半年美國經濟前景:最艱難狀況之後,未來只會逐漸轉好

0
2022年,美國物價進入40多年來的高水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6%,大幅超越美國聯準會(FED)能接受的2.5%溫和通貨膨脹,事實上,美國聯準會原本預期通貨膨脹在2022年第二季就能出現降溫了,因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基期在2021年第2季以後就大幅提升,所以按照當時的經濟環境去綜合判斷,美國的貨幣政策雖然需要從極寬鬆貨幣政策,轉為較鷹派的貨幣政策,但是美國經濟受到的負面衝擊仍然相對小。 可惜世事難以預料,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在今年第1季爆發,由於兩國都是原物料的產國,加上俄羅斯供應全球大量原油與天然氣,於是許多原物料、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飆漲,直到6月以後才明顯下跌,原...

出口持續穩健成長,2022台灣經濟前景可期

0
過去兩年,全球因為中國武漢肺炎的關係,經濟受到重大的衝擊,但是對台灣來說,因為疫情防衛較為理想,反而成為受疫情傷害相對少的國家,一來是內需消費的負面衝擊較小,二來是,台灣的出口大幅走強,出口產業對台灣的經濟影響最大,因為台灣有七成的GDP成長來自於出口項目,進口項目對GDP貢獻也有55%,雖然出口減進口的淨出口比重約15%,但是出口成長夠強,同時也會增加台灣的進口相關產業的就業與經濟活躍度,出口衰退,台灣進口也會同步衰退,兩端的就業機會都會縮水。 GDP成長率越高,通常伴隨的是就業機會的增加力道,所以國際上,各國通常會追求相對高的GDP成長,因為較高的經濟成長,帶來的就業機會越多,景...

美國經濟現況

0
美國度過了2023年這個漸入佳境的一年,經濟從市場一面倒看衰,大逆轉為全年GDP成長率高達2.5%,主因是美國強勁的民間消費動能,在高物價與高利率的環境下,美國人竭盡所能的擴張消費,撐起了整個經濟逆風。 2023年3月一度出現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在幾天內相繼倒閉,但年底S&P500已經大漲24.2%,年頭的悲觀,到年底轉為樂觀,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S&P500大漲20%,隔年平均約有10%的漲幅,美國股市和美國經濟的發展,在美國大選的年度,很有機會出現較樂觀的結果。 ...

美國消費與就業表現依然強勁,實體經濟可望持續成長

0
隨著基期越來越高,美國的通貨膨脹年增率會逐漸降溫,加上疫情逐漸進入尾聲,餐飲和旅遊需求會持續增加,美國的民間消費動能,可以望在未來一年內,高機率維持穩定成長的步調,屆時FED也沒有維持鷹派貨幣政策的必要了。 全球在2022年普遍都面臨高度的通貨膨脹,包含美國在內也不例外,通貨膨脹率一度飆升到9.1%,FED被迫啟動十多年來最快速的升息進度,從0~0.25%的基礎利率,快速提高到2.25~2.50%,2022年內的基礎利率很可能來到3.50~4.00%之間,目的就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全球高度通貨膨脹,很大的程度是新冠肺炎造成的長期連動反映。 2020年第二季左右,全球許多...

2023年5月美國經濟展望:Q2通膨有望繼續降溫

0
雖然美國經濟從2022年底以來,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銀行都評估,因為美國聯準會(Fed)強力的鷹派貨幣升息政策,美國經濟會進入衰退期,確實在2022年上半年,和前一季相比,經濟連續兩季進入衰退,但是接下來連續三季回到正成長,和前一年同期相比的經濟成長率,則是尚未出現衰退,也許未來幾季仍然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但至少2023年Q1以前,美國經濟還沒有出現大規模衰退的情況。 當然人們更關心的是未來的局勢,最關鍵的是Fed究竟何時會停止升息,暫停鷹派的貨幣政策,影響Fed決策的主要是就業數據和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很難快速降溫,但就業數據有可能急速惡化,Fed完全是臨場應變去做決策。 ...

期中大選過後,美國經濟可望回穩

0
美國的通貨膨脹在2021年的Q3(6至9月)呈現下滑,所以2022年的同期,通貨膨脹上升顯得更為強勁,但是2021年10月以後,通貨膨脹的基期會一路上升到2022年6月,所以Q4以後的CPI和PCE數據,很高機率就會出現緩降的趨勢,這對於FED結束緊縮貨幣政策會大有幫助,通貨膨脹降溫,FED才會暫停升息的政策,美國經濟成長才能持續增溫。 美國經歷約一年的高度通貨膨脹,加上史上最快速的升息以後,美國的經濟成長雖然降溫了,但2022年Q3仍然維持1.8%的年增率,美國經濟在2022年尚未出現經濟相對於2021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因為內需消費仍然相對強勁。 雖然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