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產值大於舉債效益,舉債未必是壞事

0
在台灣,很多人不了解「債務」的本質,大多數人都很怕背負債,認為借貸是很不當的財務槓桿,事實上,在財務狀況健全的前提下,適當的融資行為未必是壞事,財務專業者會了解善用資本的優勢,但對於一個平常只能經營200萬以下現金流的普通人來說,突然給他10億,他會怎麼做?他會用200萬的思維來經營200萬,然後9.98億拿去定存起來,因為他無法駕馭龐大資本,那已經超出他的財務認知,所以只能浪費資本的時間價值,因此有些人突然中了樂透,隨意揮霍過日子,最後財務狀況反而更慘,因為他反過來被資本駕馭到失控了;但是善於運用財務者,不僅不會把錢存起來,甚至會希望透過這10億去做一些財務規劃,看看能否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國際製造業大規模移出,或將使中國面臨嚴重衰退

0
中國在21世紀長期向全球出口大量的製造業商品,「Made in China」的產品遍布地球上的許多家庭,不管在哪個國家,每天的生活用品,幾乎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字樣,美國金融海嘯以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甚至超越了加拿大這個美國重要的鄰國,後來歷經Trump時代的「美國製造」,直到Biden任內,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才大幅下降到低於加拿大與墨西哥,且隨著大量外資和外國代工企業陸續撤出中國,中國的「世界工廠」頭銜,未來很可能會被一些新興國家所取代。 截至2023年上半年,美國最大的進口商品貿易國,又回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個鄰國,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比2022年同期減少至少25%,在諸多...

2023年5月美國經濟展望:Q2通膨有望繼續降溫

0
雖然美國經濟從2022年底以來,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銀行都評估,因為美國聯準會(Fed)強力的鷹派貨幣升息政策,美國經濟會進入衰退期,確實在2022年上半年,和前一季相比,經濟連續兩季進入衰退,但是接下來連續三季回到正成長,和前一年同期相比的經濟成長率,則是尚未出現衰退,也許未來幾季仍然有可能出現經濟衰退,但至少2023年Q1以前,美國經濟還沒有出現大規模衰退的情況。 當然人們更關心的是未來的局勢,最關鍵的是Fed究竟何時會停止升息,暫停鷹派的貨幣政策,影響Fed決策的主要是就業數據和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很難快速降溫,但就業數據有可能急速惡化,Fed完全是臨場應變去做決策。 ...

2023上半年全球經濟展望

0
經過了經濟高度不確定性的2022年,美國撐過了高度的通貨膨脹,歐洲還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的陰霾中,中國還是陷入新冠肺炎的困境中,進入2023年,上半年很可能會延續2022年的負面環境,直到第二季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美國高通膨可能降溫,資金復甦期待第二季 首先是美國的高度通貨膨脹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緩解的話,美國Fed的貨幣政策就會維持鷹派,這樣對於證券市場就會產生較大的負面高壓影響,如果Fed的貨幣政策轉為偏鴿派,那麼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較高機率就能穩定下來。事實上,美國通貨膨脹在2022年6月出現9.1%的年成長以後,截至2022年11月,通貨膨脹年成長已經連續下降5個...

期中大選過後,美國經濟可望回穩

0
美國的通貨膨脹在2021年的Q3(6至9月)呈現下滑,所以2022年的同期,通貨膨脹上升顯得更為強勁,但是2021年10月以後,通貨膨脹的基期會一路上升到2022年6月,所以Q4以後的CPI和PCE數據,很高機率就會出現緩降的趨勢,這對於FED結束緊縮貨幣政策會大有幫助,通貨膨脹降溫,FED才會暫停升息的政策,美國經濟成長才能持續增溫。 美國經歷約一年的高度通貨膨脹,加上史上最快速的升息以後,美國的經濟成長雖然降溫了,但2022年Q3仍然維持1.8%的年增率,美國經濟在2022年尚未出現經濟相對於2021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因為內需消費仍然相對強勁。 雖然GDP...

美國持續升息,台灣該不該跟進?

0
過了中秋之後,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在上半年內,央行連續大幅度升息、調升存準率的動作,向外界宣示了打擊通膨的決心,但從六月底到現在,國內外的政經情勢又發生不小轉變;那麼,九月底央行還會再次升息嗎?如果會,升息幅度又會有多大? 先看美國。原本外界都認為下半年美國的物價上漲幅度會因為高基期效應有所減緩,因而聯準會(FED)也將會適度調整貨幣緊縮的步伐,但8月底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一席發言,粉碎了外界的美好幻想。 在陳述美國經濟現況時,鮑威爾明確指出在將通膨水平拉回2%的水平之前,聯準會的升息腳步...

歐洲央行升息同時,如何避免主權債務危機?

0
本刊在前文(全球貨幣政策走向緊縮,後座力不容小覷)中曾經預測過,當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緊縮時,體質不佳的開發中國家就會面臨主權債務危機。之後,位於南亞的斯里蘭卡就傳出債務困境;但真正讓人意外的是,緊跟著也出現主權債務問題的,居然是世界7大工業國之一的義大利。 在過去一年多來,歐元區國家飽受通膨之苦。其中原因除了全球海運塞港的供給面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能源轉換造成的綠通膨(Green Inflation)。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議題上,歐洲各國一直是最堅定的支持者,去年11月在蘇格蘭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更首次把「減少使用石化燃料」納入公約宣言當中,縱使當時歐元區的消...

美國消費與就業表現依然強勁,實體經濟可望持續成長

0
隨著基期越來越高,美國的通貨膨脹年增率會逐漸降溫,加上疫情逐漸進入尾聲,餐飲和旅遊需求會持續增加,美國的民間消費動能,可以望在未來一年內,高機率維持穩定成長的步調,屆時FED也沒有維持鷹派貨幣政策的必要了。 全球在2022年普遍都面臨高度的通貨膨脹,包含美國在內也不例外,通貨膨脹率一度飆升到9.1%,FED被迫啟動十多年來最快速的升息進度,從0~0.25%的基礎利率,快速提高到2.25~2.50%,2022年內的基礎利率很可能來到3.50~4.00%之間,目的就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全球高度通貨膨脹,很大的程度是新冠肺炎造成的長期連動反映。 2020年第二季左右,全球許多...

下半年美國經濟前景:最艱難狀況之後,未來只會逐漸轉好

0
2022年,美國物價進入40多年來的高水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6%,大幅超越美國聯準會(FED)能接受的2.5%溫和通貨膨脹,事實上,美國聯準會原本預期通貨膨脹在2022年第二季就能出現降溫了,因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基期在2021年第2季以後就大幅提升,所以按照當時的經濟環境去綜合判斷,美國的貨幣政策雖然需要從極寬鬆貨幣政策,轉為較鷹派的貨幣政策,但是美國經濟受到的負面衝擊仍然相對小。 可惜世事難以預料,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在今年第1季爆發,由於兩國都是原物料的產國,加上俄羅斯供應全球大量原油與天然氣,於是許多原物料、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飆漲,直到6月以後才明顯下跌,原...

出口持續穩健成長,2022台灣經濟前景可期

0
過去兩年,全球因為中國武漢肺炎的關係,經濟受到重大的衝擊,但是對台灣來說,因為疫情防衛較為理想,反而成為受疫情傷害相對少的國家,一來是內需消費的負面衝擊較小,二來是,台灣的出口大幅走強,出口產業對台灣的經濟影響最大,因為台灣有七成的GDP成長來自於出口項目,進口項目對GDP貢獻也有55%,雖然出口減進口的淨出口比重約15%,但是出口成長夠強,同時也會增加台灣的進口相關產業的就業與經濟活躍度,出口衰退,台灣進口也會同步衰退,兩端的就業機會都會縮水。 GDP成長率越高,通常伴隨的是就業機會的增加力道,所以國際上,各國通常會追求相對高的GDP成長,因為較高的經濟成長,帶來的就業機會越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