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特色如何躍上國際?AI科技如何重塑產業結構?當地緣政治、技術浪潮與產業轉型交織,智慧財產制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契機。382期《北美智權報》以「制度轉型 × 技術創新 × 在地故事」為主軸,從地理標示、AI能源應用、法規更新到跨國商標爭議,全面揭示智權如何引領下一波經濟與產業轉型。
本期封面專題《用地理標示說好產品故事,智慧局應扮演領頭羊角色!》深入剖析越南在過去十年間推動地理標示制度的成果,成功將地方農漁產品推上國際舞台,為台灣提供可資借鏡的發展方向。地理標示不僅是產地保證,更能成為建構品牌信任與文化價值的制度載體。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台灣智慧局是否準備好成為推動在地品牌國際化的領頭羊?
AI應用部分,則聚焦於《2025智財服務業AI應用報告》,指出AI在專利翻譯與商標檢索領域已進入實用階段,品質與效率廣受業界認可。同時,我們亦關注AI技術發展帶來的能源衝擊 —《AI時代的電力黑洞》揭示資料中心與大型模型訓練對電力需求的暴漲,成為推動能源科技革新的催化劑;而《AI技術拓展材料科學新應用》則展示AI如何協助加速材料研發,為新世代工業技術奠定基礎。
法律與實務動態方面,本期追蹤中國的《專利審查指南》修正草案,整理重點變革並提出申請實務上的因應建議。另在商標法領域,《用法語的通用詞能在美國註冊商標嗎?》一文以2025年Vetements案為切入點,剖析語言與地域文化對商標識別性的影響,凸顯跨境註冊的法律風險。
專家觀點部分則彙整近期兩大焦點議題:一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與司法部聯手整頓科技壟斷,推動資料共享制度改革,在保障隱私與打擊壟斷間尋求新平衡;二是從美國《經濟間諜法》(EEA) 之相關刑事判決實務出發,建議我國智商法院應建立更明確的「合理保密措施」審查基準,以提升營業秘密保護的可預測性。
在制度與實務交匯的前沿,本期也帶來《東協工業設計實質審查共通指南》的首篇分析,針對設計呈現的一般要件與表現形式進行說明,提供台灣業者申請東南亞設計專利的第一手資料。
財經與產業方面,《2025能源轉型未來投資展望》深入分析再生能源、交通運輸與能源效率三大投資趨勢,掌握綠色專利佈局與資金流向;而《智慧金融:從AI應用看台灣金融業轉型》則探討銀行與保險業導入AI的現況與制度瓶頸,呼籲強化風控與合規制度建設。
生技領域則帶來專利判例研究 —《二甲雙胍顯而易見性探討》解析Sciele Pharma v. Lupin案的法律邏輯與後續對仿製藥策略的啟示。
從土地說故事、從數據建制度、從技術創價值 — 《北美智權報》382期聚焦產業實務與政策前線,透過專題報導、專家觀點與跨域觀察,輕鬆掌握智權治理的下一步方向。
歡迎加入會員訂閱《北美智權報》,與我們一起立足智財新時代,搶占轉型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