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械業或工具機業以傳統產業型態的中小型企業為多,雖然此等企業長久以來因成本考量,對專利的關注度一般不高,然而工具機產業當前正在面臨數位轉型及綠色轉型,以及以AI提升功能的技術發展大潮流下所生的人機協作、數位雙生相關的人機介面技術,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上的權益,在研發技術的同時,提出專利申請有其必要性。

工具機數位轉型趨勢
工具機產業數位轉型大致上包括了工廠智慧化、數據分析與雲端計算、AIoT、數位雙生與人機協作及區塊鏈技術等五大元素[1]。工廠智慧化係透過智慧化技術,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和數位化,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數據分析與雲端計算則是應用大數據、AI人工智慧等技術,對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進行數據分析,優化生產製程,或透過雲端計算技術實現生產數據管理與應用。智慧聯網、AIoT智慧聯網,可融合AI人工智慧和IoT物聯網技術,將工業的人、機、料、法、環等各個要素轉化為數據資源。數位雙生及人機協作,是透過數位雙生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模擬和優化,應用機器人或AI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人機協作。區塊鏈技術則是用來實現產品追溯和品質控制,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信任度[2]。
上述的數位轉型運作中,特別是數位雙生及人機協作將會引入人機介面技術,人機介面可以在人機之間傳達訊息以及指令[3],即透過設計的介面,使用者可以對機器下指令,機器則是可以透過此介面,將作業執行進度與系統狀況回報給使用者。數位轉型引入的人機介面技術,除了可呈現上述數位轉型五大元素運作所生的相關資料,讓操作者接收並回應此最新的系統狀態,更在數位雙生技術的發展下,擴大應用的人機介面技術更可提供使用者沉浸式的虛擬操作方式或體驗搭配現實世界的實際操作情狀,達成可因應及時狀態的人機互動操作。
在應用上,除了消費性電子產品已廣泛的使用人機介面之外,在工業應用上,特別是工業4.0的發展上,人機介面也逐漸擴大應用面[4]。
人機介面技術專利申請重點

工具機數位轉型之五大元素中的數位雙生與人機協作包含了人機介面技術,而人機介面技術還可關連到人機操作介面、VR-虛擬實境/AR-擴充實境、數位雙生等技術之開發及應用。其中,人機操作介面技術的特點具有呈現多樣性、變化性、操作方便性、人機互動性、資訊傳遞之即時性及資訊直接可觸及性、使用者浸入性、最重要的是上述諸操作特性皆具有非隱蔽之外顯明示性及易辨識性。由於人機操作介面之外顯明示性,新發明之人機介面的新技術特徵,便極容易被學習、模仿,甚而抄襲。因此,人機介面技術在專利上的重點就在於易識別,易鑑別,無秘密,有明確外顯的獨佔性,區隔性及排他性等之具有公示特質之技術。
相關之專利申請統計
由於數位轉型與工業4.0有相當的關連性,在此以產業界對工業4.0所作的專利佈局為參考來了解與數位轉型相關之各類專利佈局狀況。若以國際專利分類號IPC G05B19/00來看,與工業4.0相關的專利申請技術有工件製造(Work Piece)技術、數值控制設備(Numerical Control Devices)技術、即時控制(Real Time)技術、運用數值指令操控工具機動作的技術,以及人機介面相關技術等。其中,人機介面技術的專利申請量約佔全部專利申請技術的14%。雖然人機介面技術及操作相對於工具機之加工、控制等技術功能非直接相關,但人機介面於即時訊息呈現,擷取及傳輸等互動操作上,讓操作者可即時掌握及操控工具機之運作,有其新穎的方便操作優勢,故在專利佈局上有其相當的占比。

專利侵權鑑定之考量
就專利權的保護來看,若專利遭受侵權,訴訟前,要對疑似侵權物進行蒐證、提出鑑定報告,向法院聲請證據保全取得侵權證據、調查證據、鑑定侵權與否,故技術特徵隱蔽之不具外顯性的專利技術,譬如密封燒錄在電腦微控制單元(MCU: Micro Control Unit)中的運算法程式碼,經法院鑑定後若未侵權,則專利權人便需對相對人承擔相關的賠償責任。若是外顯性的專利技術,譬如人機操作介面相關技術,原則上不需特別拆解便可直接觀察比對,可降低因誤判侵權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風險。因此,人機介面相關專利的侵權及被侵權都相對容易檢視,需謹慎應對[6][7]。
在此建議,鑒於人機操作介面帶來的新穎人機操作互動優勢、人機介面操作的外顯特性,以及相對低的侵權標的物誤判性所會招致的法律風險,所以在工具機產業數位轉型中,若開發出新的人機介面技術,建議可考慮優先為相關技術提出申請專利。
備註:
[1]參考資料:TMTS 2024 數位轉型5大元素 開啟產業升級之路,TMTS, 2024.03.18。
[2]參考資料:沈美杏,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伯佳 工具機業雙轉型 台灣就位!工商時報,2024.01.29。
[3] 參考資料:人機介面概念及定義分析與基本原則,DIGITIMES企劃,2009.12.22。
[4] 參考資料:盧傑瑞,人機介面4.0的未來主流,智動化,2021.06.30。
[5]參考資料:陳庭弘、楊耀瑜、董子儀,工具機工業4.0 專利趨勢分析,智慧財產權月刊 VOL.229,107(2018).01。
[6]參考資料:林育輝,淺談臺灣專利侵權訴訟之提起訴訟前的取證困難問題,專利師,第五十一期,2022年10月。
責任編輯:吳碧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