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能源的下一個希望:地熱發電
台灣首個民間營運的百萬瓦(MW)等級地熱電廠,於2021年11月取得電業執照,地熱發電開始正式啟動,平均每日可發6萬度電,成為台灣再生能源的大事。地熱發電最大特色是不受天候影響,可24小時穩定運轉,發電過程不僅碳足跡極小,電廠佔地面積也相對少,是各國極力推廣的再生能源之一。台灣位處於太平洋火環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相當於11.7座核四廠的發電量。
何謂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利用地球內部的高溫加熱地層水推動渦輪機發電,透過鑽井的方式把地下高溫地熱水及高壓蒸汽取出地表推動渦輪機發電,發過電的地熱水再回灌地下重新加熱,再取出地表發電。地熱是使用地球內部的熱源取代煤碳、天然氣或核燃料,是一種便...
藻礁公投之後的三大變數
今年12月18日,我國首次「未與公職人員選舉共同舉辦」之四案公民投票,因同意票之票數未超過投票權人總數25%且同意票未超過不同意票,均未通過。依公民投票法第31條及第32條第1項之規定,公民投票案不通過者,主管機關應於投票完畢七日內公告公民投票結果,並通知提案人之領銜人。主管機關公告公民投票之結果起二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此為藻礁公投不通過之後的直接法律效果,政府或投下不同意票的選民,或可安心兩年內毋庸再面對同一事項公投。
然就第20案藻礁公投之部分,在公投不通過之前,就已有諸多法律程序進行中或應進行而未進行,即便藻礁公投未通過,隨著相關法律程序之進行,中油三接仍然有三大變數。本...
落實漁電共生的環社檢核機制,法律問題如何解套?
民國(下同)98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公布,政府開始實施「保證收購」20年之「躉購費率」制度,自此之後,太陽光電在台灣開始快速發展。但因過去太陽光電開發案的環評標準過於寬鬆,公民團體近兩年開始積極推動「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雖然此概念立意良善,若要在台灣真正落實,仍有諸多法律層面的問題待解決…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108/109年度),109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582萬瓩,已占台灣全國總發電設備裝置容量5751萬瓩的10.1%。由於太陽光電在發電時不排放溫室氣體,有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遷,在台灣能源轉型的路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太陽光電電廠的施工...
我國減碳技術兩大重點專利佈局領域:節能及替代能源
「2050 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減碳技術的研發不僅可促進「淨零碳排」,更是創新科技很好的商機。智慧局 (TIPO) 依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於2010年建立的綠色目錄 (WIPO IPC Green Inventory) 七大類別主題完成「減碳技術發展之專利地圖」(下稱《報告》),內容包括近10年相關產業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以及各技術主題之主要專利申請人其具有參考性之案例分享,提供我國相關業者發展方向及技術分析的重要參考。
此外,TIPO於全球專利檢索系統 (Global Patent Search System,GPSS) 已完成「綠色技術專區」,依據WIPO綠色目...
藻礁公投之公民審議 —漫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被缺席的法定程序
2021年12月18日,即將舉辦我國首次「未與公職人員選舉共同舉辦之公民投票」,共有四案,即「反萊豬」、「公投綁大選」、「核四重啟」、「護藻礁」四項公投。全民第一次可以聚焦討論政府政策,對事投票,意義重大。
四項公投當中的「護藻礁」公投,為公民潘忠政所領銜發起。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依中選會於2021年5月14日第558次委員會議審議查對結果,該項公投在連署階段即創下704,397連署人次、符合規定人數則為643,371人,均為歷次公投的最高紀...
2050淨零轉型,台灣如何發展循環經濟?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在線性經濟的脈絡下,發展出「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經濟法則,不但造成地球資源耗竭,同時產生出各式廢棄物,加上全球資源使用量不斷攀升,預估2050年將提升至目前使用量的2倍!然而,傳統的線性經濟已經走到盡頭,取而代之的將是強調「資源可持續回復,循環再生」的循環經濟,這股新趨勢正在世界各先進國家蓬勃發展中,身為全球重要電子供應鏈的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台灣目標2050淨零轉型
歐盟在2019年底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宣示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歐盟預計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呼應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蘋果、Googl...
從513與517大停電原因探討台灣電業法制規範的相應調整
2021年5月13日下午約三時,全國人民都收到了一封來自政府的電力中斷簡訊通知,接下來全國人民飽受輪流分區停電之苦;直到當日晚間八點,電力供應才恢復正常。正當政府及人民忙於檢討停電原因時,5月17日晚間約八時,全國人民再度收到停電通知。台灣在短期間歷經了兩次全國緊急分區輪流供電,難免使人民疑惑台灣是否缺電?是否發電設備不足?本文將嘗試與讀者一起從法制層面的角度來理解兩次大停電的原因,並探討就法制度面上如何避免這些原因再度發生。
台灣在5月時發生兩次全國緊急分區輪流供電,難免使人民疑惑我國是否缺電?是否發電設備不足?
臺電對於兩次大停電的解釋分別是:
「高雄路北超高壓變電所...
RE100對我國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影響
我國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最關鍵的乃是綠電市場。影響綠電市場有三大因素:價格、企業形象、政府政策。目前在國際減碳趨勢及再生能源技術及裝置容量多重發展下,再生能源的價格持續不斷降低。業界有估測綠電價格與灰電價格即將對齊,關於企業形象部分,RE100國際倡議巧妙地運用這個槓桿,在歐美飽受氣候變遷之苦的現實下,遊說國際品牌大企業紛紛加入RE100,國際品牌大廠要求我國供應鍊使用再生能源,已是大勢所趨,我國供應商遲早面臨被要求使用再生能源的壓力。
臺灣的電業、電業自由化與再生能源發展
電業,是為了供應滿足市場對於電力需求的產業。電業就其在產業鍊當中上下游的關係,得予以概略的區分可分為發電業、輸配...
全球儲能市場料將翻倍成長 「SEMI智慧儲能委員會」應運而生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儲能市場 (energy storage) 於2021年將比2020年增加一倍以上,預測到2021年,儲能市場將達到刷新紀錄的一年,年安裝量將首次超過10GW,高於2020年的4.5GW。另一方面,市場及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也指出,全球電池儲能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10.4億美元的規模,市場於5年內增長近50億美元。
在21世紀的今天,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時代,在各國節能減碳的政策推動下,綠色能源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當電動車、再生能源使用量持續攀升,具備高度靈活性、智慧性的技術 — 儲能,恰巧可為電...
能源轉型刻不容緩,SEMI期以再生能源打造護國山脈新屏障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於3月中旬攜手產業夥伴分別針對太陽能、風能、儲能三大再生能源,分享國際現況及產業未來展望。近年來全球邁向循環經濟熱潮,提出RE100倡議,並持續呼籲推動永續發展政策。當企業使用綠電成為全球趨勢時,經濟發展與環境行動如何兼容並蓄、相互運生顯得至關重要。響應綠電或減碳行為不再只是企業雄心壯志的展現,更是取得全球永續商機、提高企業韌性與競爭力的通行證。同時,再生能源的採用也是影響著台灣半導體、微電子業者,身處國際供應鏈位階的重要關鍵。
台灣發展綠能的決心與全球同步,目前也正朝成為「亞太綠能中心」的道路邁進,政府已承諾於2025年達成2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