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後中歐投資協定是否有機會死灰復燃?

0
從剛結束的G20會議可以觀察到中國大陸正積極與他國互動,特別是歐洲各國,以突破來自美國的科技封鎖。事實上,過去中歐即規劃《中歐全面投資協定」(The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下稱中歐投資協定》來協助雙邊經貿發展,但在國際局勢下該協定被擱置,透過這次的破冰,《中歐投資協定》或有機會再起爐灶。 中美兩國各方面走向分歧,可關注中歐投資協定是否復甦 在美國祭出各種保護手段下,不久前被封殺的《中歐投資協定》在中國於G20會議後積極與歐洲各國互動後,或許可以關注該協議是否能重生的商機。當然,當前俄烏戰爭情勢讓中國與西方...

以色列發展資安生態對我國業者之啟發

0
談到以色列新創就必須談到資安發展,該國資安新創2021年在募資情況與業務發展上皆有所斬獲。事實上多年前我國政府呼籲「資安即國安」的重要性,加上數位發展部成立在即,發展資安新創生態或許是可行方法之一;本文盼藉由從以色列新創創業到出場,借鏡我國業者未來可行之方法。 以色列資安新創2021年募資表現 在全球在資安新創生態的表現上,以色列是有目共睹的;其強大的創新力與引資能力每年產生近千家的新創。以色列資安新創業者在2021年募得88.4億美元,為2020年27.5 億美元的三倍以上。其2021年投資輪次為135輪,大於2020年的109輪,且15家新創業者募得超過一輪的資金。其中,A輪融資從...

影響力風潮吹入新創,創業獲利兼顧行善

0
新創市場總是競爭又殘酷的,許多新創除了擔憂今天的生存,還必須必須兼顧明天的發展。同時,一股新的浪潮: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已逐漸在國際成形。這股浪潮自2008年開始,由次級市場吹向一級市場,許多國際創投在投資評估時,也將相關指標納入投資決策中。由於台灣新創未來若要成長,拓展海外市場是不可避免的道路,加上當前環境、公司治理的標準越來越多,企業必須符合相關規定,否則未來容易在供應鏈或市場中被剔除;此外,除被動地符合規定外,主動解決社會問題也是新創在發展上可規模化的切入點之一,且須在草創時就開始準備。 在數位經濟發酵下,全球新創帶來的價值不僅於自身,還進一步延伸...

科技部揭「科研創業計畫」成果,募資逾新台幣67.9億元

0
為了將具有原創性且有重大商業潛能的研發成果推廣至市場商業化,科技部透過「科研創業計畫」孕育超過148家台灣新創。近日科技部召開記者會發表科研產業創新服務成果,邀集到兩組運用學界技術能量提供解決方案的新創團隊,分別為衛波科技的「現地型AI智慧地震防災預警系統」,以及中山大學教授張鼎張具革命性提升半導體元件良率與效能的「創新半導體缺陷消除技術」。 創新半導體缺陷消除技術 帶動半導體上游產業再升級 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讓台灣在全球產業生態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作為談判的籌碼。為了培植產業實力,科技部致力於前瞻技術學研團隊的輔導培育,不斷注入學術研究所需的能量與投資,...

風險投資工作室模式能否協助我國企業再次成長?

0
風險工作室(Venture Studio,或稱為Startup Studio)在美、歐地區行之有年,強調創投在協助新創時不應單純僅以資金挹注為主。由於當前新創在數量、技術、人才、商業模式等多樣性逐漸提高,試想,如果有個地方能讓新創點子成真並商業化,且能源源不絕孵化出新的新創(而非提供場域讓新創進駐與業師資源,這與加速器/孵化器的模式相當不同),形成一種製造新創的新創工廠,那會是什麼情景? 一種盛行於歐美,但在台灣剛起步的風險工作室 這正是風險工作室的主要任務:透過特定執行流程與速度來產生大量新創,這種較新的觀念或許在台灣還不盛行,但在企業與政府急於創新的情況下,傳統加速器被動的等待新創...

2021風險投資趨勢:美國以金額取勝、亞洲數量第一、金融科技最熱門

0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創新創業投資的熱潮越燒越旺,銳不可擋。在2021年,全球獨角獸(unicorn)的數量達到959家,與2020年的517家相比,激增69%;截至2021年底,有44家新創獨角獸的估值超過100億美元,亦即所謂的十角獸 (decacorn)。在整體風險投資金額的部分,2021年創6,210億美元新高,與2020年的2,940億美元相比,成長翻倍 (111%);其中美國以3,110億美元占全球過半比例。然而,如果以融資案數來看,則是亞洲地區以12,485件融資案奪冠,占全球36%,7年來首次超越美國;而亞洲地區風險投資之成長主要來自中國創投公司之快速成長。 CB ...

那些校園創投在意的事

0
前期文章《弭平大學中的學術研究與創新創業間的內部矛盾 》提到「筆者從投資者處聽到有關大學技術的最大抱怨之一是:通常比其他初創公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市場,因此投資風險比較大,吸引力比較小。」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創投公司究竟想要的是什麼?身為校園創業家要如何抓住投資人的心?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議題。 校院新創與一般新創本質上相同,但細節上卻有許多差異的地方。最大的不同當然是主角,校院新創的主角不是學生就是學校老師(通常以大專院校為主),而一般新創則是學生老師以外的創業家所創立的公司。此外,一般新創從技術推廣到尋求資金,大多一手包辦;反觀校園新創在這方面都會有學校單位協助,由於各大專...

台灣應善用私募股權基金推動產業轉型

0
過去在台灣一提到私募股權(PE)基金,總會認為是外國大型投資機構專屬的領域,甚至給人股市禿鷹的負面印象。但這幾年來台灣也有愈來愈多的本土型私募基金案例,不但投資的標的更為多元,也已經開始成功獲利出場,增強資本市場對本土私募基金業者的信心。未來,在政府監管機制逐漸完善、以及世界各國逐漸進入疫後復甦的趨勢推動下,台灣私募基金的發展前景應十分可期。 正如同本刊前期文章(Gogoro選擇以SPAC模式赴美上市對台灣的啟示)所提及,在全球資金成本極為低廉的環境當中,各類型的投資活動均十分熱絡。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就指出,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私募基金的活動在2020年...

Gogoro選擇以SPAC模式赴美上市對台灣的啟示

0
2021年台灣資本市場最重磅的消息,當屬9月中時Gogoro(睿能創意)宣告啟動上市籌資的計畫。不過讓投資人失望的是,Gogoro最後選擇的上市地點並非台灣,而是將以併購一家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併購公司):Peoma Global Holdings的方式,前進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在2022年3月前,Gogoro的股票就能正式在公開市場上交易。 被外界戲稱為「空白支票公司」的SPAC,是這兩年來最火紅的籌資模式。根據知名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統計,雖然從2013年開始...

2021年全球創業投資分析:Q2鉅額融資火熱、獨角獸公司激增

0
KPMG安侯建業日前發佈2021年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全球創投資金在2021年第二季飆升至歷史新高,創投所支持的公司共募集了1,571億美元,且獨角獸公司激增。除了美國市場「吸金」之外,越來越多地區也成功吸引大型創投資金挹注,像是替代能源、金融科技、B2B服務、教育、遊戲、物流和太空領域,都是當今全球創投關注的行業。 根據KPMG安侯建業發佈最新的《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創投資金在2021年第二季飆升至歷史新高,強勢的IPO市場以及市場上的大量閒置資金,為全球各地的投資推波助瀾。美洲和歐洲的投資額接近歷史新高,而亞洲地區則吸引了自2019年第三季以來次高的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