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未來科技獎與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獲產業青睞
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歷經三天精彩展出日前圓滿落幕。在本屆展會的最後一天中,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親自前往未來科技館頒獎,表揚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的6個獲獎團隊、82個榮獲未來科技獎的技術團隊,以及38隊GenAI之星。吳誠文對於產、學、研各界致力讓科研成果落地的努力表達感謝,也勉勵不同領域團隊透過相互觀摩了解,從晶片、模組到系統,串連出深具市場價值的應用,未來隨著政府科研資源的投入,讓創新的科研成果能落地,滿足國人生活、百工百業的需求,對社會、產業有所貢獻,達成總統「均衡台灣」的施政願景。
「未來科技館」吸引逾5萬人次參觀
「未來科技館」整合國科會...
亞洲規模最大生技盛會BIO Asia–Taiwan盛大登場,40場創新技術發表會一次看!
受凱米颱風影響,原訂7月25日揭幕之生技產業年度盛事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亞洲生技大展,已順延至7月26日至7月2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展出。今年展會規模再破紀錄,匯集來自19個國家、900+家指標性大廠、使用超過2,200個攤位,不僅突破去年規模,創造歷屆之最,更是全球三大指標性的生技盛會。
亞洲生技大展於南港展覽館1館4樓展出,2024年主題為「Global View, Asian Touch」,展現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並提供生技醫療產業與國際接軌的機會。其中2024展覽亮點專區「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網羅超基因、伯昂、進階、禮文等大廠,展示最新技術...
集結日本AI創新動能,AI WAVE SHOW 7/31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AI WAVE SHOW 即將於 7 月 31 日起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延續COMPUTEX帶動國際AI關注焦點,台灣正以AI供應鏈核心之姿,打造連結全球的AI運算基礎平台,成為亞洲最重要的AI創新樞紐。今年亮點之一為日本積極參與AIWAVE SHOW,從札幌到沖繩由北到南貫穿,橫跨石川到筑波,共同展現前沿技術與跨國合作潛力。本次參與日本廠商包括 JITERA、札幌市 Sapporo Transnational Expansion & Partnership(STEP)、沖繩縣 IT Innovation and Strategy Center Okinawa(ISCO)、石川 I...
全球排名TOP 4授權商:華納兄弟探索集團談國際IP應用
根據全球授權行業雜誌《LICENSE GLOBAL》統計,2022年全球授權市場總額達到2,780億美元,而剛於去年4月完成合併的華納兄弟探索集團(Warner Bros. Discovery,WBD),以158億美元收入拿下全球排名第四的授權商。除了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與DC電影,今年度推出的電影《芭比》(Barbie),更成為華納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成功作品。華納兄弟探索集團日前受邀出席「2023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分享國際IP應用,以及台灣如何在全球遊戲市場中脫穎而出。
2022年授權收入158億美元,全球排名TOP 4
由《LICENSE GLOBAL》發佈的《2023年全球頂級授權...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國家太空中心研發有成,「福衛八號」預計2025年陸續發射!
在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國家太空中心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福衛八號」模型及光學遙測酬載。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福衛八號計畫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簡稱「第三期太空計畫」)所規劃執行的第一個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計畫,預計將在2025年的第四季陸續發射。福衛八號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規劃兼具重量輕、成本低、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台,作為推動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透過快速複製,未來將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
「福衛八號計畫」的期程預定從2019年至2028年,計畫前身為「台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之微小衛星計畫」,...
國科會舉辦智慧醫療DEMO DAY,展示台灣生技結合ICT的創新研發能量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2024 Bio Asia-Taiwan於7月26日至29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國科會結合大會主題「Global View, Asian Touch」,於開展首日舉辦智慧醫療DEMO DAY活動,並邀請四家產學研發團隊到場分享最新技術,展示整合台灣BIO-ICT的創新研發能量,以及跨足國際生醫產業鏈的決心。
國科會常務副主委蘇振綱出席國科會在今年亞洲生技大展DEMO DAY的活動,並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所長林峯輝、上騰生技顧問董事長張鴻仁、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特聘專家劉祖惠,及華安醫學公司首席顧問許銀雄等多位專家與會,藉此串連學研、產業與創投等專家,一...
從全球半導體市場看美國半導體產業
半導體產業在2018年創銷售紀錄後,全球市場在2019年即呈下降局面,而2020年的前景受到新冠病毒影響,也不太樂觀。在2018年創下4,688億美元的創紀錄銷售額之後,全球半導體產業2019年的銷售額下降了12%,僅有4,123億美元,這主要是歸因於記憶體市場的周期性影響。
2020年6月發布的《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半導體市場預測》﹝The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WSTS)Semiconductor Market Forecast﹞預估,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銷售額將在2020年略增至4,260億美元,較2019年第三季時作出的2020...
靳嚴博醫師的麥肯錫經驗:台美新藥估值相差50倍,生醫出海國際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選題!
台灣生醫上市櫃與興櫃公司總市值為493億美元,規模相較國際大廠仍有一段距離。由於台灣本土藥物市場有限、生醫產業在前期又需投入高昂的研發成本,因此對台灣生醫企業來說,出海國際化不是一個「option」,而是一個「must」,生醫企業從起步的第一天就要開始思考未來如何出海發展,尋求更多資金及更廣大的市場。
現任AGM International Group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靳嚴博醫師,是首位獲得美國富比士「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Forbes 30 under 30)肯定的台灣醫師,同時也協助哈佛醫學院規劃給生醫高階經理人的教育計劃。靳嚴博赴哈佛大學研究生醫科技商業化流程及策略,並曾任職於美國...
解決全球電子廢棄物危機:清大化工團隊開發出可回收的聚醯亞胺綠色材料
聚醯亞胺(Polyimide,PI)被譽稱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工程塑膠」與「黃金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被廣泛應用在手機、平板或穿戴裝置等各類電子產品,每年為科技市場創造3,000億的價值,但功能強大的它卻成為環境保護極大的阻礙。由於聚醯亞胺PI材料太穩定,具有非常好的熱穩定性、優異的機械特性,以及非常好的光學特性及化學穩定性,造成回收上的困難,成為聚醯亞胺的市場痛點。
為了兼顧環境保護,又能更繼續保有聚醯亞胺的優點與特色,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周鶴修教授團隊積極著手研發全新的PI材料,稱之為Recyclable Polyimide(簡稱r-PI材料),也就是可回收的聚...
《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精彩回顧 農業部攜手7大部會展出119項創新技術
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中,永續發展館整合4大部會與7個機關的研發成果,以「智慧韌性、永續安心」為主題,規劃「數位轉型」、「綠能潔淨」、「循環永續」三主題區,於實體和線上同步展出119項創新研發技術,打造智慧鏈結、韌性糧安、產業及資源永續的安心共榮生活。
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分成「創新領航」、「未來科技」、「永續發展」3館盛大展出。其中「永續發展館」由農業部、環境部、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經濟部國營事業司、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及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共7個機關/單位合作辦理,包括農業部45項在內,共同展示119項創新科技。今年也邀請美國、日本、新加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