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IPO大舉查緝假冒美妝品 指出「水狀」假化妝品無功效成分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160
照片來源:KIPO

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商標特別司法警察隊(Special Judicial Police on Trademarks,一般稱為商標警察隊)近日展開大規模打擊行動,成功揭發一起涉及高達8.7萬件仿冒美妝品的案件。警察隊於2025年6月19日宣布,已向檢察機關建議起訴4名涉案人士,指控其違反《商標法》,非法銷售仿冒國際知名品牌的化妝品,包括SK-II、Kiehl’s和Estée Lauder等。

根據商標特別司法警察隊調查,從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主嫌A先生與其同夥涉嫌大量分銷仿冒品牌化妝品,宣稱為合法平行輸入商品,實際卻是以假亂真。被查獲的仿冒品若為正品,市值預估達79億韓元,而嫌犯透過銷售這些產品,非法獲利約21億韓元。

假貨滲透批發及電視購物通路 連專業供應商都難辨真偽

仿冒化妝品的流通極為廣泛,涵蓋從批發商到家庭電視購物平台等多種銷售通路。嫌犯利用仿真度極高的容器、標籤與包裝誤導業者,使其誤信商品為正品。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供應商,也難以分辨這些精細仿冒品的真假。

2024年3月,商標警察隊成功攔截一起試圖將假貨出口的行動,當場查扣價值約5.6億韓元、共計6,000多件的仿冒美妝產品。同年4月與7月,警方亦查獲嫌犯試圖透過旗下供應商將假貨供應給電視購物業者,於京畿道某倉庫中起獲逾4萬件、總值超過14億韓元的仿冒品。

後續數位鑑識調查顯示,在上述調查期間內,嫌犯已另行分銷超過4.1萬件仿製品,價值約59億韓元。

檢測顯示假貨為「水狀」(Water-like)化妝品 不含有效成分

調查顯示,這起案件並非偶發性違法,而是有組織的分工合作所為。其中,A嫌負責從海外採購及進口作業,B嫌(40歲)主掌文件處理,而C嫌(43歲)與D嫌(38歲)則負責國內通路與分銷工作。

經品牌持有公司與專業檢驗機構鑑定,這些仿冒化妝品在配方上與正品完全不符。例如,被冒充為SK-II青春露的產品中,完全未檢出正品中主打的美白有效成分 — 菸鹼醯胺(Niacinamide)。仿冒Estée Lauder精華液的實際容量亦低於標示的50毫升,已超過法律允許的誤差範圍。

雖然截至2025年4月未檢出有害成分,但這些產品無法通過品質標準,不具備任何功能性,也未經過任何製造或流通階段的品質管控。

根據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公告》第2020-132號(2020年12月30日公布),聲稱具有美白效果的化妝品,必須含有一定含量的菸鹼醯胺才能成立產品功效主張。

KIPO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官方通路才是保障

這些無功效成分的假貨因價格僅為正品的三分之一,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極具吸引力。商標警察警告,儘管目前未檢出毒性物質,但因缺乏任何品質保證,長期使用仍可能對肌膚安全造成潛在威脅。

韓國智慧局智慧財產保護與國際合作局局長申尚建(SHIN Sang Kon)表示:「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日常用品如化妝品真假難辨。我們呼籲民眾對於價格遠低於市價的產品提高警覺,盡可能透過官方或授權通路購買。」

申尚建強調,KIPO將持續強化打擊侵害消費者權益與威脅公共安全的仿冒品行為,保障市場秩序與民眾健康。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