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CBAM驅動綠電需求,台灣儲能時代來臨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61

隨著全球AI技術的崛起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啟動,綠電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能源轉型商機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國立政治大學EMBA校友會終身學習組舉辦「綠電投資經營論壇!政大EMBA大師講座」,特別邀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以及風睿能源董事長林雍堯,分享台灣在綠能發展上的挑戰與機會。

圖1. 政大EMBA校友會終身學習組舉辦綠電論壇,邀請EMBA校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以及風睿能源董事長林雍堯與終身學習組召集人應淇帆共同出席;圖片來源:政大EMBA校友會提供

蔡佳晉:台灣儲能時代來臨 太陽光電潛力無窮

蔡佳晉指出,全球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以因應氣候變遷並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台灣擁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尤其離岸風電具極大發展潛力。他強調,儘管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過程中面臨電網整合與土地利用等挑戰,但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成長和就業機會。蔡學長呼籲政府應制定更完善的政策,簡化行政程序,並提供投資誘因,以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

他也特別提到,實現能源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各界共同努力。透過發展再生能源,台灣不僅能降低碳排放,更能提升能源自主性,促進經濟發展。他看好深層地熱將成為台灣未來能源的希望,並指出台灣高於工業大國德國的用電成本,部分原因在於台灣無法使用國外模組,且農電共生等模式雖然可行,但成本較高。

林雍堯:COP28經驗分享 離岸風電引領台灣淨零路徑

林雍堯則以其去年底參與COP28的經驗,深入剖析全球氣候變遷趨勢與台灣的綠電佈局。他引用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報告指出,地球持續升溫是不爭的事實,若不採取積極行動,全球暖化將持續至2050年後才可能降溫。這也正是COP28強調「公平正義的能源轉型」之核心精神。

林雍堯強調COP28會議的三大決議,包括:

  • 終結化石燃料: 儘管會議地點在石油大國阿聯酋,但「擺脫化石燃料」(transition away)已明確成為全球共識,並將以太陽能發電支持綠色活動。
  • 再生能源增加三倍: 決議明確提出,到2030年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三倍,能源效率增加兩倍。烏俄戰爭也促使各國重新思考能源架構,從傳統集中式電力轉向分散式再生能源。
  • 高度強調氣候金融: 指出實現氣候目標至2030年每年需投資5-7兆美元。

針對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與綠電佈局,林雍堯詳述了台灣在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的策略。他表示,台灣因政策明確、基礎設施及法規配套完整,已成為亞洲離岸風電發展的先驅。他並說明台灣離岸風電的三階段發展策略:

  • 示範獎勵階段: 已完成海洋示範風場(128MW)及台電示範風場(109.2MW)。
  • 潛力場址階段: 預計2025年完成5.5GW總裝置容量,共12個風場。
  • 區塊開發階段: 2026-2035年規劃15GW開發容量。

此外,林雍堯也提及企業在大量綠電採購上面臨的挑戰,包括企業信用評等,以及國內電力交易市場尚未完全成熟等問題,並提出建立融資保證機制、由大型企業擔任綠電仲介,以及參考國際經驗建立完整電力交易市場等解決方案。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